政府截断江水也要捞的“破石头”,隐藏着一段1500年的国宝秘密

01、截断江水寻宝

2008年10月,镇江市政府派出一艘现代打捞船在长江镇江段焦山水域开启了一场“打捞行动”!深不见底的水底,据说埋藏着一件让无数人朝思暮想的宝贝!

为了这件“宝贝”,政府耗费巨资将坝口封闭,只为找到它!

上海市打捞局安排了一艘千吨浮钓力的现代化打捞船,来到了镇江的焦山水域。经过多方的确认,规划好打捞位置,便开启了工作。

岸边,一切也准备就绪了。多位专家严阵以待,他们顾不得打捞出水的淤泥散发出的浓烈气味,大家一遍又一遍在这些淤泥里找寻着什么……

突然,有人高呼:“找到了!这里有一块!”

声音刚落,大家赶紧凑了过去,他们围住观看的是一块大石头,由于在水底淤泥浸泡,早已经面目全非。

02、水下的“破石头”

一个人用清水轻轻洗去石块表面,很快便露出了大家急切想看到的东西!

没错,有字!这块大石头上有刻字的痕迹!这很可能就是镇江市政府花费大量人物物力想要找到的水里的“宝贝”!

最终,在打捞出水的1000多块石头里,专家们发现了4块表面有刻字痕迹,分辨之后一共是“方”、“鹤”、“化”、“之遽”五个字!

专家们激动地称这一次打捞出水的五个石刻字是“字字国宝” !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石头?石头上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文字?为什么每一个字都可以称之为“国宝”呢?

待我细细为大家讲来……

03、“大字之祖”的由来

南北朝时期,一位隐士得到了一只仙鹤,他带着仙鹤游历山水好不惬意。然而,隐士来到江苏镇江时,仙鹤却突然死了。

隐士悲痛万分,为了纪念这位有灵性的动物挚友,他写下了一首《瘗[yì] 鹤铭》,也就是哀悼仙鹤的文章。

成文之后,隐士雇佣工匠将这篇铭文共计180个字,凿刻于镇江的焦山摩崖之上……

中国书法史上,《瘗鹤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被称为“大字之祖”!它的书写,一反古人从右到左的常态,而是从左到右,极为特别!

至今,也无人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瘗鹤铭》书法潇洒自如,宽舒俊逸,有飘飘欲仙之姿,令得后世书法爱好者们啧啧称奇!

04、谁写之谜

而《瘗鹤铭》到底是谁书写的?其实也是一个无解的谜团,“嫌疑人”有两个:王羲之和陶弘景!

宋朝人黄长睿曾经考证此书为梁代陶弘景所写。

不过,另有古籍记载,王羲之生平极爱养鹅(难道鹅与鹤差不多?呵呵),他常以鹅池水洗笔,以鹅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

这篇《瘗鹤铭》的书法姿态又颇有几分王羲之的风采……

因此,许多人以此为据猜测王羲之便是那位“隐士”,这也使得人们更加的迷恋《瘗鹤铭》!

然而,这块凿刻于焦山摩崖之上的石刻,自从现世1000多年以来,却历经风云!最让人揪心的是,石刻居然在水里被淹没了将近七百余年……

唐朝大历年间,《瘗鹤铭》石刻在一场雷击中,不幸被击落掉入焦山水域。

三百多年之后,北宋熙宁年间,焦山岛水域修建大运河。人们无意间从水里打捞起了写有字的石头。

05、水中的国宝

机缘巧合之下,刚好有熟悉当年《瘗鹤铭》故事之人出现,这块石刻才终于验明正身!

时光变迁,转眼便来到了清朝时期。这一回,另一个专程为了《瘗鹤铭》石刻而来的人出现了!

他是苏州知府陈鹏年,本来携家眷到镇江闲居,却听闻了《瘗鹤铭》石刻落入水中的故事!陈鹏年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深知这篇石刻的历史价值,因此决定出钱打捞……

耗费三个月的时间,陈鹏年共从江中打捞出残石五块,上面已经文字已残断不全,仅有完整文字81个,残损字12个。

但是,这已经是被誉为书法界“大字之祖”的《瘗鹤铭》七百多年后,第一次能够呈现在人们面前了……

时间回到现代,经过1998年和开篇讲到的2008年两次大规模的现代打捞,《瘗鹤铭》石刻又打捞起多块石刻。

虽然,距离完整的180个字的石刻依然不圆满,但是能够让具有“王羲之”书法风采的国宝文物呈现在大家面前,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它到底是不是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且至今未有定论,或许将成为千古之谜……

可是,这也不妨碍我们发出感叹,对中国书法之妙的无限遐想与崇敬!

Hash:eff9788e47b3decfdce3a3a793d4449aa13669d8

声明:此文由 小冯军情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