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边的小镇,走出一代宗师!还有风情万种的古民居等你探寻

开开心心过周末。由保利发展控股特约播出的《民生820》“美丽乡村行”,今天将与大家一起走进梅江区西阳镇。说到西阳镇,有什么是你们非常熟悉的呢?清凉山水、清凉山茶,那是再出名不过的了吧。此外,西阳还是个有名的“侨乡”,旅外的“三胞”人数堪比全镇的总人口数!下面,就跟随《民生820》的摄制组,出发前往西阳吧!

西阳镇,地处梅江区东南部。梅江河浩荡西来,经西阳东流潮汕入海。说到“西阳”这一名称的由来,据唐朝元和(公元806-820)年间郡县志记载:程乡有西阳山、西阳水,本地因山水得名。清同治13年(公元887年),本地人呈请州宪政为“四扬”。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西阳”,并一直沿用至今。

2003年,原白宫镇并入西阳镇,2013年起由梅县划归梅江区管辖。全镇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6.5%,西阳镇总人口约3.7万人,但旅外的“三胞”却有近3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称它为“侨乡”,再适合不过!

西阳,为何有这么多人旅居在外呢?

摄制组一行出发前往西洋镇白宫新联村的牛角屋一探究竟。

▲这位阿婆名叫徐雪梅,20岁嫁入牛角屋,今年已88岁高龄!听说《民生820》栏目想来牛角屋“探秘”,阿婆热情极了,转身就引着主持人往屋里走,说是要给主持人看个“牛眼睛”,还说这个“牛眼睛”是其他屋子没有的,以前他们晚上会在那里洗衣服。

牛角屋又名丘氏大夫第,清朝光绪年间,丘开麟、丘湘麟兄弟下南洋回来后,与另外两个同胞弟兄一起建造而成。为何以“牛角屋”命名呢?就是因为它在设计上与众不同,外形很像牛角的形状。屋内两口对称的水井,看起来,活似一对“牛眼睛”。

▲“牛眼睛”

与一般的水井不同,“牛眼睛”并不大,周边没有井沿,里面井水也很浅,还漂浮着点点绿瓢。看了独具特色的牛眼睛,阿婆步履稳健,带着摄制组流连于老屋的各个角落。行走其中,只见横梁、屋瓦古朴大气,可见主人家当年该是何等的风光显赫!

广告时间

从高空俯瞰,村落间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古民居让人惊叹!联芳楼棣华居、牛角屋,“三足鼎立”,气势不凡。可以想象,村里曾经的繁荣富庶。

徐阿婆说,在过去,特别是上世纪初,当地人受生活所迫,男丁大多漂洋过海“下南洋”。其中,不少人将生意越做越大,归家荣宗耀祖,但更多的人却历经艰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51年,就在她嫁入牛角屋两个月后,丈夫也踏上了下南洋的旅程。到石马渡口坐火烟仔前往松口镇,然后换成大船坐到印尼。徐阿婆说,原本坐船七天七夜就可以到达印尼,半个月左右便能收到丈夫的信,可丈夫去后三四十天都没有消息传回梅州,让家里人都担心不已。

徐阿婆丈夫离开家乡的石马渡口,在哪里呢?为探寻当地客家人“下南洋”的足迹,摄制组驱车沿着S223线,沿着梅江河一路寻找。终于在距离新联村约4公里的梅江河边,找到了一处石台阶。

这里会是我们要找的石马渡口吗?摄制组拍摄时,附近刚好有村民正在河边垂钓,村民告诉记者,这里正是石马渡口。

竹林下,石级延伸至河底,河边还有小船停泊。阵风吹过,梅江河水微波荡起。遥想当年,条件极差,客家人搭乘“火烟仔”下松口,顺着梅江,继而漂洋过海,该是怎样一番艰辛光景。

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他们村有两座桥,叫平安和顺利桥。这两座桥跟本地客家人去南洋的那段历史,息息相关。

并不宽阔的平安桥横陈在一片农田边,古旧的桥身苔痕青黑,斑驳的桥栏上,鹅卵石裸露在外。这桥,跟当地人“下南洋”有何关系呢?附近 村民告诉记者,从平安桥出门,赚钱后顺利归来,取平安顺利的意思。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平安出门,顺利归家。那么,“顺利桥”又在哪呢?摄制组一番寻找后,一座与平安桥同样“款调”的老式石桥,现身了!原来,村民口中的“顺利桥”,实乃乘驷桥,(客家话谐音“胜利”)。乘驷,也就是乘坐四匹马拉的车。村民们对外出闯荡家人的祝福,都寄寓在了这两座桥中。数百年来,走出去的新联人或在外开枝散叶,或回到家乡,叶落归根。

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新联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为了让村子更好地发展、建设,让村中的特色民居得以“再利用”,去年9月,新联村引进了文旅公司,打造“艺术新联乡居综合体”。通过企业、政府、村委的努力,争取三、五年后把新联村打造成梅州山区的一个艺术乡村公园

西阳,山清水秀、人才辈出。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虽然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却成长为20世纪美术界的“泰斗”,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他是谁呢?摄制组来到了西阳镇白宫阁公岭村,从他出生、成长的地方,探寻一代艺术大师的足迹。

从高空往下看,一座四合院式的传统客家民居白墙灰瓦,门口有个半月形的池塘。它就是非常出名的中国现代美术家林风眠的故居——敦裕居。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创作的作品被称之为“林风”。他是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也就是现在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培养出李可染、艾青等一大批艺术名家。简单的介绍,道不尽他轰轰烈烈的艺术生涯。不过,从林风眠先生出生、成长的地方,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代宗师的风采。

▲这位头发已染了些许白霜的阿婆,是林风眠的侄女:林素玲阿婆。跟随她的脚步,我们走进老屋内其中一间小房间。林阿婆告诉记者,这是林风眠从小到大睡的房间。

房间不大,里面的床铺、书橱老旧,蚊帐也已破损。林阿婆告诉摄制组,她的伯父林风眠出生于1900年,当时父辈以打石谋生,家中极为清贫。伯父自小对美术感兴趣,19岁从上海法国,勤工俭学钻研绘画。之后虽然一直没有回过家乡,却始终与家里保持着联系。

阿婆说,多年来,她一直无缘与大伯见面,直至1991年,大伯去世前两个月,她去了趟香港,才见到了大伯。

照片上,坐在轮椅上的风眠先生和蔼儒雅。回忆起约30年前伯侄俩见面的场景,林阿婆感触良多。林阿婆说,林风眠每一餐都要吃梅菜焖猪肉,所以每次都从家里给他寄过去好多梅菜。

少年离家,却一辈子不改乡土情结。1991年,一代宗师陨落,林风眠病逝于香港。

风眠先生虽然故去,但留给后人的,却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明天,我们“美丽乡村行”将继续带您“游历”西阳,看看她的山清水秀,美丽风光。

欢迎转发,严禁转载!

记者:展鸿、焱锋

责编:钟媛

编审:祖全

审核:李赟、新林

Hash:84cd0d312994ed2980aa37146c885dd061f61a3e

声明:此文由 民生820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