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圆明新园“刘府风水石”:与前山彭城道刘邦后裔有莫大渊源
2013年3月22日上午,我与珠海热心文博网友 “珠海老刘”一起约好,去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后山,寻访那一座比较有名的 “清代资政大夫古墓”,古墓就位于暨南大学旁边的一座小山深处。
老刘就是前山本地人,现年70岁,他从小就在前山长大,先前是前山中学的物理老师,退休之后,刘老师一直潜心研究珠海前山村、翠微村、南溪村的人文历史,所以他对于前山这一片区域的地理位置,都十分地了解和熟悉!
被盗墓贼频繁光顾的"清代资政大夫古墓"
我和老刘一起,沿着羊肠小道,穿越茂密的灌木丛,在半山腰处的密林深处,终于看到了这座高约3米、用大条石砌成的平台。我们继续往上爬,又连续翻过两座平台之后,这座清代资政大夫墓,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墓地位于最顶端的平台,墓碑上写有 “皇清诰授,资政大夫,赏挽花翎,显二十一世考讳虞盛字肇元号丽泉唐府君之墓”的碑文,以及 “民国丙寅夏历季冬吉旦两大房子孙立石”字样,还有一副对联: “地得钟灵毓秀,山成凤翥龙盘。”
现场可以看到一个深深的“盗洞”,可谓触目惊心!
墓地座东朝西,左右各有两根高约4米的华表,顶端各刻有一头石狮子。墓地周围共发现3对石狮子,每一只都做工精美,神态可掬,狮身上有独特的纹理。
在墓碑后面的厚土层,拨开茂密的灌木,两座一米多高的石碑映入眼帘。其中左边一座石碑上写有 “圣旨”和 “奉天诰命”字样。现场还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40厘米的盗洞,据猜测,这应该是近四十年之内被盗贼所挖,资政大夫墓严重被盗,让人觉得甚为可惜!不过,令人稍微感到欣慰的是,墓地的石碑石刻基本保存完好。
“唐山后土龙神位”,位于资政大夫墓的左后方。
“奉天诰命”石碑,位于资政大夫墓的右后方,呈并列态势。
刘老师对我科普道:“民国丙寅年,推算起来,应该是1926年,这说明这座墓经历过迁葬!”碑文上的 “唐府君”并不是指墓主人的名字,而是说明墓主姓唐,男性,不知道与唐空湾的唐氏宗族,是否有一定的联系,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古墓破坏严重,石柱倒塌,现场一片狼籍。
古墓旁边的石狮雕像,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世。
据了解,资政大夫是文散官名,在清代居 “正二品”职位。整片墓葬共有三层平台,每层占地四五百平方米,总高约有7米多。比起此前发现的曹子基墓,这座古墓的规模更大,结构保存得更加完好。刘老师告诉我说:“如果墓主在近代史上有过突出贡献,那么,这座墓的价值应该很高!”
不忍细看,气势恢弘的资政大夫古墓,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古墓周围的石栏,也被无情地打碎!
02、 圆明新园后山惊现“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群
在探访“资政大夫古墓”之后,我与刘老师一起,又仔细搜寻了一些零散分布于石林山上的各种 “税山石”:如规模宏大的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 “荣信社税山”、 “以信税山”、 “东里税地”等共十余处,真是收获颇丰呀!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这一块,规模最是宏大。
刘志明老师带领我一起,穿越了类似原始森林般的茂密丛林,在曲径通幽的山谷小道间仔细寻找,我们一起攀登山顶,终于在一座供登山者休憩的凉亭旁边,我们找到了第一块倒伏在草丛中的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刘志明老师告诉我说,这还只是其中之一,像这样的石刻,在这一片山上,零零星星地,还分布着好几处呢!
“荣信税山”石刻,字迹很是工整。
我们一路走,一路寻找,很容易地就找到了第二块、第三块,这真的太让人开心了。当我们看到路边有别人雕刻的前 “佛”后 “道”字样的石刻,我们还很有默契地相对一笑,十分惬意舒畅!
“佛,公元二十一世纪、十一年秋”,某位登山爱好者篆刻。
“得道多助”:在“佛”刻的后面,也就是同一块石头的正反两面。
当我们看到有些石刻的字迹已经模糊难辨,我们只能是倍感痛心,因为在风雨的洗礼之下,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这样的 “税山”石刻,极有可能会消失在不久的将来。
而当我们看到有热心的人士,用红漆按照石刻的纹理仔细描写下来之后,我们既感动又很欣慰,至少,这些无名人氏,对珠海这 “税山”石刻的保护,贡献这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我想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以信税山”石刻,常年的风吹日晒,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刘志明老师很耐心地对我讲解道,这些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至少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应该是解放前的产物,现在不可能有的!除此之外,我们步行了约三十分钟之后,又惊奇地发现了另一块 “荣信税山”、 “以信税山”、 “东里税地”字样的石刻,这样的石刻,我和刘老师一共成功地找到了十余处,零散地分布于暨南大学后山到圆明新园界碑之间的山脊上。
“兰埔税山”石刻,此石规模较小,但是历史意义重大。
3000多米长崎岖的山路旁边,其中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最为壮观,其余石刻字数不一,都是繁体刻字,也都包含 “税山”二字。
横刻的“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很明显为建国之前的历史文物。
这样的石刻可能还不止十处,有待进一步地考证与发现,这一次的寻访,我与刘老师都感觉收获真是太大了,我们的喜悦亦是无溢于言表!
珠海“圆明新园”地界,位于石林山顶端。
03、在圆明新园后面的石林山中段,意外发现“刘府风水石”
我和刘老师一路寻访,一边畅快地聊着珠海文史方面的知识,就在我们下山的途中,经过圆明新园里新修的 “长城”,当我们走到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下的时候,我惊讶地对刘老师说:你看,远处山腰的石头上好像有字呢!
老刘颇感意外,连忙对我说:那我们过去瞧瞧....于是我与刘老师又拨开杂乱的树枝草丛,赫然发现了这块藏匿在丛林深处的 “刘府风水石”。
“刘府风水石”,原本应该是一块巨石,可惜在炸山采石中损毁。
我们在半山腰处偶然发现这一座不起眼的 “刘府风水石”,让当时的我兴奋的 “两腿直抖”,要知道,之前就有珠海本土文化人士 “珠海常听说”吴国基先生、与界涌村的郑少交先生,在珠海湾仔发现一块 “黄宅风水石”,据考证,这块 “风水石”应当是属于斗门区乾雾镇荔山村的黄槐森家族。
还有就是2002年,在珠海湾仔银坑村希望之星实验学校里面,发现的那一块 “陈山风水石”,所以这块被我偶然之间发现的 “刘府风水石”,极有可能就是珠海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三座 “风水石”。
“刘府风水石”正面图,“石”字中间有点,为清代异体字写法。
根据我与刘老师的推断, “风水石”往往是一个家庭显赫的标志,勒 “风水石”于巨型石壁之上,以祈求家族千秋万代、昌盛永泰,因此,这一块 “刘府风水石”,极有可能是前山刘氏家族的 “地理标志”。
对于“风水石”,当时珠海本土学界研究得并不是太多,所以说法上最完备的,出自珠海本土史学界泰斗、已退休的博物馆原副馆长梁振兴。梁馆长说:风水石多为当年葬山的标志,某家人购得坟山、确定冥宅之后,需报地方政府备案。就他所知,在中大五院后山的蜈蚣岭、金湾区三灶镇的黄绿背、以及界涌目前高架桥位置,都曾发现风水石遗迹。
04、“刘府风水石”与前山刘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以下是刘老师提供给我的部分文史资料:
前山刘氏家族是刘中行的后人,其具体族谱记录,有待真实一步查证。刘氏家族是 “前山寨”生活了八百多年的大家族,刘中行为良字都人,八百多年前落户香山南大涌(今珠海南溪村),后裔迁至前山寨定居。
"刘府风水石"的整体构造,规模依然有一些壮观!
前山刘氏家族聚居的街道名叫 “彭城道”。据查,彭城是 “汉高祖刘邦”发迹的县城。今前山小学的位置,民国时期叫 “大花园”,规模很大,是刘氏家族的私家花园。
在圆明新园山边发现的这一座 “刘府风水石”,石刻位置,靠近珠海兰圃村,也靠近珠海下村,前山白石村。兰圃村是小村,住客家人,下村也是小村,这两个村落里,都没有刘姓大家族。
唯前山有刘氏大家族,由此推论, “刘府风水石”与前山刘氏家族有关,这是否与 “汉高祖刘邦”散佚在全国各地的后裔支派有一定的渊源,具体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历史真相是否如此?我们拭目以待。
“圆明新园”内的上山石道,周边有铁链,方便攀爬。
05、拓展链接:相关参考资料
据《香山县志 · 乾隆篇》:(卷六 · 人物列传 · 名臣传)记载:
刘中行,良字都人,任琼州监押,引谕生黎五百余人归款,初授秉义郎,再授从义郎,邕州左右江提举后,致政归捐宅地为无量寺,而终老於恭常都南大涌,今后裔尚存。
(标点为清风剑客后加,原文无标点。)
在石林山顶端向下眺望,视野一片开阔,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清风剑客
Hash:cab609f646ddf4583c7c75044564ff95c1a77320
声明:此文由 缱绻风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