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延青会长赴闽东北探寻叶氏历史文化遗存

【引言】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传统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长存”,于是有了家族制度。几千年来,中国的宗族制度一直交织于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璞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

朱熹在《家礼》中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而且,“或有水盗,则先救祠堂,迁神主遗书,次及祭品,后及家财”。在朱熹时期,祠堂被视为高于一切,为家族命运之所系,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名宦巨贾,豪门望族,均建祠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宗法、血缘观念也应运得以强化。

正因为这样,6月29至7月1日,叶延青会长首先来到了闽北建阳回龙、水吉等地向世居在此的后人探寻谭阳七贤——朱熹最年轻的弟子叶味道及一门数位拜将封侯官员的遗存遗迹、旧闻逸事。

宗祠和族谱总是分不开的。说到宗祠,就得提到族谱。族谱也叫家谱、宗谱,它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纯正血缘的可靠蓝本,是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简而言之,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

6月29日,延青会长行程紧凑的一天,建阳分会执行会长叶雪玉、秘书长叶雄,叶有盛、叶作龙、叶飞龙、叶作义(水吉秘书长)、叶兴旺、叶元峰等水吉、回龙多位宗亲热情接待陪同走访。深夜,会长还造访退休居住在建阳农业局的叶作义宗亲,一睹他精心保存的修于光绪九年现收藏于省图书馆的《溪山叶氏宗谱》。此谱研究宋儒叶味道、昭定王叶灏等均有重大意义。他的用心保管、传承研究及建阳分会叶炳亮历年用其任建阳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建阳市府提修护申报叶氏遗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议案,他们所作所为为叶氏公益默默的努力与奉献值得咱叶家人肯定!

6月30日,延青会长到武夷山参加多年热心义拍作品数十万无偿捐赠叶氏公益的省叶氏委员会副会长叶松的景峰斋开办八周年庆(具体介绍见叶氏福州四海分会公众号专访报道);还走访武夷山叶元高、由江西上饶迁居武夷山黄墩的苦竹畬村宗亲、原籍寿宁迁居武夷山的书法家叶德贵,他自号“农夫笔”,自学成才,作品屡屡获得大奖。感受到先贤、德贵、叶松宗亲他们当初生活所迫筚路蓝缕由赣入闽、从宁德到武夷山自立自强、繁衍发展的不易,也为他们的今天成就而心生敬意!

在当天也到武夷山向叶松书画家道贺的屏南籍叶久义宗亲的邀请下,延青会长连夜一起赶赴屏南。

屏南县城隍庙供奉有叶公尊王,这是全国少有(还可能是仅有)。7月1日建党节日,我们凭着乡民祖祖辈辈口口相传说道的地址,逐一实地走访供奉叶公拓主明王直至城隍的所在地,并联系了这些不姓叶却皆认叶公为王,信众多达数万人的各村落知情长者及他们的后人。叶延青会长所到之处虚心听取所在地父老乡亲各种有关叶公城隍的传奇解读,同他们促膝商讨今后各处操办、规范等一些想法。

供奉叶公的屏南城隍庙庙前石柱有一对联:鸡鸣山下恩波千里,颍水城南威显一神。

叶延青会长还走访了叶飞任团长的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整编出发地、团部旧址,听取了当地父老乡亲对叶飞将军精彩传奇故事的演说。今天,战争年代的硝烟虽已消散,但我们还能深深感受到屏南这块红土地上充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气概,感受到革命信仰、理想信念力量的伟大坚强,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宗旨使命的庄严神圣!

叶飞题词:“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双溪陆氏宗祠)

当晚由屏南分会承订叶延青会长做东宴请当日陪同走访信奉叶公的各村代表头人,也是叶氏研究省级管理机构首次实地调查与非叶姓村落信众面对面的接触,听取、商讨、交办今后共同做好屏南叶氏的诸项事宜。在姓氏志收官在即时,叶延青会长走过之地时时也提醒各地分会负责人配好人员、按时做好编报工作。

叶延青会长在短短三日,穿山窜谷,所走的每一处叶家地,每一座叶氏遗存背后,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天长日久,延伸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我们现在提倡的良好家风,实则就是这些天见闻文化的流转,家族文化的延伸。

没有对亲人的爱,哪来对旁人的爱?没有对家族的爱,哪来对民族的爱?“勤勉做事,淳朴为人,崇尚简单生活,随时随地诚心诚意做叶氏大家庭族人服务员”,之所以成为叶延青会长闽东北此行的动力并身体力行的去做,是因为他从心底希望叶氏家族枝繁叶茂、金玉满堂、壮大繁荣。事实上,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宗族文化缩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他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

图/文 叶久义

稿事宜

◎ 【福建葉氏】关于征集《福建省姓氏志·叶姓》资料的紧急通知

编辑:叶树福

Hash:08cd525533e58d1eb6aa43d2ab92ae812f0bea02

声明:此文由 福建葉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