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地标?文风鼎盛的象征?没错就是它!

高 考

6月,属于骄阳的季节,属于暴雨的季节,同时也是属于青春的季节!每年的6月7日与8日,都是我们中国万千学子交上高中三年答卷的日子。“高考”这两个字,代表着我们的奋斗,也是代表着我们的努力。而作为高考这种考试审核制度的雏形,在我们神州大地上,其实也已经存在了非常之久。

它的名字,叫做科举。

科 举

话说,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天下人才辈出。每一个人都心怀大志,想要走上仕途,成就一番事业,但怎样找到一个办法从平民百姓中选拨人才呢?

这时候!科举出现啦!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而我们机智的先祖们!

为了把握住科举制带来的便利,

使出看家本领,努力读书。

这只是最基本的操作。

而且还“祭”出了一件大“法宝”!!!

文昌

区大相,区大伦,麦而炫,严学思

区大相:我中了进士啦哈哈哈

,前来还愿。

区大伦:

巧了大哥!我也中了。嘻嘻

麦而炫:不服不行,塔塔你是真的灵啊

严学思:所以说这里都是进士吗?

文昌塔知多少?

高明区西面20公里的明城镇,矗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古塔,它就是高明的文昌塔。位于明城镇文昌台(今文昌乐园)左侧,始建于明代,为平面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37米,塔势凌空耸秀,在本地有较高知名度。

该塔比明城小一百岁。兴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塔为平面八角,七层,砖木结构,高37公尺。大有塔势涌出、凌云耸秀之势。许多人都问,为何叫文昌塔?文昌,原意属星官名。即常说的“文曲星”,或“文星”,也有称“文昌帝君”的。神话中,文昌星君主宰掌管着天下的功名、禄位大权。因此,文星是深受文人崇拜的星。

据清光绪二十年《高明县志》载:明代大开科场,端州出了不少名人学士,“高明郡之云邑,据万山中,四面环拱,面廓东势稍洼,譬之屋缺隅,衣缺衽,风气弗聚”。驻守在端州的领面按察司副使王泮,是个“好为民兴利”的州官,又是个“风水迷”,他为补高明风水之缺漏,乃与高明知县张佐治倡仪,捐资在明城东侧、沧江河畔的文昌台上建造文昌塔,时仅二年,塔建成,官绅平民,无不欢呼雀跃。文昌塔建成后,科甲连绵,其间节义勋名著入史册者数以百计,有“高明文风甲端郡”之称。

当年高明县立文昌塔,不言而喻,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祝愿文昌星君保佑高明大地文化昌盛,多出功名,多出人才。自文昌塔建成五年后,该县阮涌村区氏兄弟:区大相、区大伦便双双同榜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好不荣耀!区大伦被委任要职 ,在朝中和广东籍宰相海瑞结成好友。区大相奉命出京至各省察访,他把所见到的民间疾苦写成诗章,独领风骚,开一代诗风,被誉为“岭南诗派”的鼻祖。区大伦、区大相和他们在朝为官的父亲区益被后人合称为“区氏三杰”,是高明历史上极其显赫的人物。

历经风雨,风采依旧

文昌塔建成后,科甲连绵,其间节义勋名著入史册者数以百计。不料到了清朝嘉庆二年(1797)年)五月二十三日晚上,文昌塔顶端突然火光四起,直冲云霄,塔无故倾颓,夷为平地。直到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全县绅士聚集,议论重建文昌塔,大家捐资,择良辰吉日,于是年三月在原址按原貌动工重建。重建后的文昌塔、经历了长期的风吹雨打雷击,多处出现损毁。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多次拔款修葺,使古塔依然屹立,风采不减当年。

1985年,很多旅外华侨回省亲,见到古塔保护完好,甚为感动,慷慨捐资数万元,将古塔修饰一新。每层塔装上了彩灯,到了晚上,整座古塔五彩缤纷,璀灿夺目。明城镇政府还在此配套兴建了文昌乐园,园外筑起了古色古香的琉璃瓦围墙,园内建有亭台楼阁,种上各种花草树木。1983年,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1990年,定此为高明八景之一“文昌远眺”。

明城文昌塔,是高明文风鼎盛的象征,寄托了高明人民自古以来求知向学的愿望。如今,已经几个世纪过去了,依旧屹立着的文昌塔,不但早就成为了高明的地标性建筑,它留下的传说,更是成为了高明人口口相传,教导子女好好学习的故事。

还有一个星期,高考就要到了。小编在此,衷心祝愿各位高三学子学有所成,取得理想的成绩,顺利考取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开始自己的新篇章。

Hash:6ab3ee1016e1839545b4ecbc8f480be9a99446a6

声明:此文由 文化高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