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7岁“名媛”墓现世,出土数百件“贴身衣物”,最轻才16.7克
宋朝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不过后人对这个朝代的印象和评价并不是很积极,因为宋总打败仗,让人感觉并不强大。
其实这是很多人的一个知识误区,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尤其在经济、人文和科技方面。
宋朝时期,中国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七成,对比当今,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只占三成。人文方面,朱熹等理学名士多出于此,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来自于宋朝。
即便是最为人诟病的军事,宋朝也并不弱,鼎盛时期的宋军官兵数量超千万,这在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地摊文学”开始对宋朝口诛笔伐,渐渐将其描绘成了一个软弱的朝代。事实上研究历史是要有真凭实据的,文物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专家曾在一座南宋的少妇墓中发掘出了数百件衣物,不仅材质考究且造型精美,让人意外的是最轻的衣服仅十余克重,可见宋朝纺织业之发达。
一、十七岁少妇墓尽显华贵
上世纪七十年代,福建福州的一所中学的操场太过老旧,准备重新修建,然而就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很多人大概都曾想象过,某天自己能从地下挖出宝藏来,福州的这处工地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事儿,工人们真的在地下发现了宝藏,不过它是一座古墓,规模非常庞大。
当地相关部门接到消息后立即组织考古人员前往处理,工作人员勘查后发现,这座墓的来头不小,应该来自于数百年前的宋朝。
而且凭规模和形制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必定非富即贵。这让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们感到无比兴奋,如若能在墓中发现些有价值的文物,或许能填补宋朝历史的某些空白。
然而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进行,眼前的景象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考古专家们脸上。原来,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之后,这座墓中的大部分结构已经坍塌。
墓中三具棺椁有两具彻底腐坏,仅有一具尚存。不过万幸的是,墓中的墓志仍在,通过这条线索,考古专家很快便锁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赵与骏,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如此说来他也算是宋朝皇室的一份子。
墓中同葬的两人分别是赵与骏的一对妻妾黄昇和李氏,三人的棺椁只有黄昇的保存较好,其余两具均已高度腐坏。
因此专家便把这座古墓命名为“黄昇墓”,对黄昇的生平和墓中的随葬物品展开研究。
说起这位皇室宗亲,赵与骏与妻子黄昇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原来,黄昇同样出身名门贵族,其父黄朴是宋朝的庄园,位极人臣,宗亲也大多在朝廷担任要职。
值得一提的是,黄朴与赵与骏的祖父赵师恕出自同门,二人皆是朱熹传人黄榦的弟子,所以赵与骏与黄昇举行婚礼的时候,赵师恕担任了婚礼的主婚人。
“婉婉有仪,柔淑之声闻于闾井”,这是墓志中对黄昇的描写,赞美她温婉动人,是为人尽皆知的窈窕淑女。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黄昇结婚数年后便意外去世了,年仅17岁,正是一个女子风华正茂的时候。
为了表达对这位年轻名媛少女的悼念,黄昇的亲人们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准备了大量的珍贵的陪葬物品。
在黄昇墓中,专家发掘出了四百多件文物,堪称豪华,其中大部分为日常所用“贴身衣物”,从袍、衣等到背心、抹胸、荷包,甚至女性用的卫生带、裹脚布等都包含其中。
二、国宝级衣物最轻16.7克
“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南宋诗人陆游如此形容当时织造出来的纱衣,可见当时的织造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不过很多年来专家对这种描述,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纺织虽然是传统技术,但要想把衣物织造得像烟雾一样轻薄,其实需要很高超的技艺,对设备和工艺都是考验。
当代的纺织产业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所以日常服装中,一件衬衫的重量可以只有几十克,穿起来轻薄舒适。
可这种技术是上百年发展而来的结果,所以专家不相信南宋会出现,陆游的描述可能有些夸张了,然而黄昇墓的发现彻底让专家们转变了看法。
黄昇墓中的衣物占据了陪葬品数量的四分之三,其中有上百件精美的服装,可以评得上国宝级文物。
在这些宝贵的衣物中有一件非常引人注目,那是一件深烟色牡丹花背心,由绢布裁剪而成,质感细滑轻盈,一眼望去剔透如烟,称重时发现仅有16.7克,几乎是当时发现的所有古代服饰中最轻的一件,这令专家们很兴奋。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纺织品不像现在的无纺布、熔喷布,可以有多种加工手段,古代纺织品在织造时,大多采用经纬纱依次重叠交错的织造方式,这就决定了同一材质纱线的经纬纱密度与布匹强度直接关联。
简单来说,经纬纱密度越大、用料越多,布匹的强度一般就越强,当然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缺陷,例如太厚重、手感硬等等。
即便用最优质的蚕丝来织造轻绢,想得到非常轻薄的织物也不是件容易事儿,因此专家发掘出这件重量仅十几克的衣物后都惊讶不已。
不难推测,宋朝当时的纺织技术乃至织造工艺,都达到了空前高超的水平,难怪当时中国的经济会如此强大,市场如此繁荣。
三、百余件文物中的南宋纺织缩影
黄昇墓中除了这件轻如烟雾的背心外,还有上百件国宝级服饰文物。其中一些服饰的面料十分奇特,有的地方用的纱线较粗,有的地方用的纱线较细。
几种不同规格的纱线交相运用,使面料在轻薄细腻的同时,还能显现出粗纱线营造出来的纹路感,如此一来,本身有些朴素的织物也会因此而显得与众不同。
刺绣技法的多样也是黄昇墓中服饰的一大亮点,囊括了铺针、接针、抢针等多种针法,绣工精细匀称。
经过这些繁复针法的修饰后,服饰上的上花纹和图案便显得活灵活现,即便是同一种花纹,用不同的针法绣出来之后给人的视觉效果也会很大差别。
黄昇作为名门贵族之后,所享用的东西自然也是品质上乘的,因此其墓中出土的数百件衣物皆是由绫、罗、绸、缎、纱、绢等高端材质裁剪而成。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的服饰往往体型宽大,所以相较来说很费材料,而古代的织造效率又很低,所以平民百姓只能穿棉麻之类的粗布,像绫罗绸缎这些只有富人有能力享用。
由此看来,黄昇墓中的这些珍贵服饰,足以体现黄昇家族生活条件的优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墓中的这三百多件服饰,正是南宋时期纺织业的一个缩影。
从这些文物中,我们几乎能了解到当时女性日常穿着的所有类型的服饰,不管是袍子、衣裳还是背心都有涉及。
同时我们还能了解到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黄昇墓的意义十分重大。
结语
历经数百年后,黄昇墓中某些服饰已经彻底碳化,不过我们还是能从其它文物中感受到南宋的繁华,件件都是国宝级文物。
当然,现有的研究并不能揭开黄昇去世的前因后果,没人知道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女子在生前究竟经历了什么磨难,但她为后人留下了解开历史的密码。
她让我们能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了解到南宋的经济文化。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黄昇将随她墓葬中的文物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Hash:bddc0361db445e1e4d2f06ba4f2d012adac48193
声明:此文由 快乐前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