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我县五大王牌水利工程,你服不服!
一. 龙河口水库
龙河口水库,建于舒城县巢湖水系支流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库区流域面积1111平方公里,占杭埠河流域大潭湾以上总面积1970平方公里的56.4%。总库容8.2亿立方米,底库容0.53亿立方米。1958年11月开工, 1969年10月竣工。水库大坝,被称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被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原主席兰希先生赞为“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二. 将军山渡槽
将军山渡槽,系杭淠分干渠跨张母桥河建筑物,横跨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和舒城县张母桥镇。渡槽自龙河口水库引水,连接淠河、杭埠河两大灌区,是沟通江淮两大水系的建筑物。
大渡槽长840米、高14米,槽宽6米、深2.7米,16孔。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槽顶两侧各有1.5米宽的双栏杆人行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杭淠分干渠上的重要水工建筑,也是淠史杭枢纽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实现了“南水北调”的理想。
将军山渡槽修建场景
大渡槽以它工程浩大和独特的造型被誉为“安徽第一大渡槽”。
三. 舒庐干渠
舒庐干渠沿舒城县南部岗丘,由西向东,经阙店、南港、舒茶,过界牌入庐江县汤池、三槐至三关店止。因跨舒城、庐江两县而命名。全长78.2公里,灌区北以杭埠河为界,南沿55米等高线,东频巢湖、白湖,东南临兔子湖边的孔城河上游和白荡湖的罗昌河上游,西至龙河口水库,灌溉面积达60万亩。渠首为牛角冲进水闸,沿途地形复杂,山岗、丘陵、圩畈皆有,渠底多为岩石,劈山开渠,炸石作埂,工程浩大。
1966年11月全线开挖,工地排除“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干扰,于1968年9月14日全线通水。两县共完成土方534.9万立方米、石方100.3万立方米。国家投资2043万元,劳务投资726万元。沿渠水工建筑912处。跨天然河道的泉水堰、龙潭河、南港河、余家河(清水河)4座大型渡槽,均为双曲拱结构,矩形断面,工程坚固,气势宏伟。渠岸绿树成行,风光无限;灌区沟渠纵横,堪为鱼米之乡。
舒庐干渠---南港渡槽
舒庐干渠---泉水堰渡槽
舒庐干渠---余家河渡槽
四. 杭北干渠
杭北干渠位于杭埠河以北,灌区界于杭埠河、丰乐河之间。从龙河口水库梅岭进水闸引水,向西经腊子山麓,穿白羊畈,串荷花堰、大官塘、老虎冲,越老虎岗至陈大塘,转北经大浪跌水后汇入七门堰十里长河,抵达城关向东与合兴荡灌区相接,至杭埠李户止,全长68.9公里。
杭北干渠--钢铁闸
杭淠分干渠从大官塘分支,过将军山大渡槽,达六安金安区打山渡槽,全长19.9公里。杭北干渠灌溉舒城、六安农田54.6万亩。干渠开挖工程自1959年冬开始,分期分段施工,至1967年5月通水,1971年6月实现南水北调。共完成土石方808.8万立方米,开挖支渠、分支渠20条,总长206.6公里;各类建筑物1129座,国家投资2298万元。
杭北干渠--城关段
杭北干渠是舒城县灌溉动脉,灌区素有舒城粮仓之称。在梅岭进水闸上方保留着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为龙河口水库题词:“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亩,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
五. 七门堰引水枢纽工程
七门堰位于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山下,为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羹颉侯刘信所建,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是汉朝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七门堰不仅具有历史悠久、工程浩繁的特点,而且在水利科学上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现为安徽省级文物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舒城县委、县政府决定斥资兴建七门堰引水枢纽工程。工程开始到完工,历时一年又七个月,于老堰口上方,修建长257米砼砌石重力拦河坝。提高杭埠河水位,使堰口引水能力增至10立方米/秒,解决下游用水之不足,特别是龙河口水库闭闸期间,解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城乡创卫用水的困难,并可补灌下游农田10万余亩。使七门堰这一古老水利工程继续发挥效益。引水工程,工大钜费,气势磅礴,砼砌石坝横亘河面,清流漫过,犹如一道银练飞舞,美丽壮观。
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
今天,舒城这些水利工程大多都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
七门堰甚至达两千年历史。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们向伟大的建设者致敬!
来源:舒城文史 编辑:小峰
Hash:f7f1b9914b0df649d6459571e919348ab3ea7666
声明:此文由 走遍舒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