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碣解读丨“父子进士”牌坊背后的故事(二)

两通碑碣记录了一座牌坊的来历,一座牌坊引出了两个忠直的朝廷命官,读碑碣让我记住了李岱、李天衢两个名字。再读《昔阳碑碣》,“佚失碑碣”篇中曾读过一遍的“李参政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其中有李岱、李天衢两个名字。再详读,方知此碑记正是明成化丁未进士、陕西布政司右参政李岱的墓志铭,它记载在民国四年版的《昔阳县志》里。“墓志铭”让我有两大收获:其一,对李岱父子的“忠直”有了深层的了解;其二,详知了李岱怎样“直忤刘瑾”,以至父子“同时遭贬”的原因。两大收获丰富了“父子进士”牌坊背后的故事内容。

李岱出身贫苦,生性耿直。入仕前有一天雨夜,住宿于邻人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发现有藏物,家人欲取,李岱制止。第二天邻人才知道有藏物,取出是数斛钱。有一个受金钱纵容而去盗窃的人,县令与此人有仇,欲加死罪,李岱为其辩护,始得出狱。中进士后弘治二年,拜南京刑科给事中,人称“言官”,可以直接向朝廷谏言。有官员不履职,有官员纵恣杀人,有官员诬奏,有官员攀附提升,李岱均谏言,多采纳;还有每年不顾劳民与伤财而上供之惯例,亦谏之,弊遂绝;更有因受宠而气焰嚣张者,同样敢犯颜直谏。蒋琮,为人狡猾凶狠。初守备南京,欲陷有官职和有过官职的人不测之祸以立威,诬奏台谏数十人,遭革职。又连揭发诸司官隐私,遭捕。冤屈郁愤不能伸张。李岱觉得蒙恩为言官,不可坐视,然而人们退缩不敢一起谏言。也有一两个敢言之士,认为时机不到。一天李岱独自骑马出行,忽遇郭御史,告劾蒋琮事。郭欣然同意一起议之,于是各疏蒋琮大罪数事共同上谏。蒋琮终于下狱而死。李岱忠直可见矣。弘治十年,李岱任南京光禄寺少卿。

正德三年(1508),李岱考绩至京。当时官拜司礼掌印太监刘瑾深得皇帝宠爱,人称“立皇帝”,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在李岱进京之前,鲜有不向刘瑾贿赂通关系的,多至千金,少亦数百金。李岱独不餽送。有人对他说:“君祸至矣。”他答:“命也。”时其子李天衢任刑部郎中,以无罪被捕,李岱仍不餽送。有人对他说:“君祸大矣。”他答:“命也。”天衢竟然出狱,任陈州守,后任河南按察司僉事。吏部推荐李岱为太仆少卿,刘瑾了解李岱的声望,就令他退职回乡,李岱不仅不悲伤反而高兴。士大夫们啧啧叹李岱有守,声望更高。刘瑾被诛后,李岱本应在京升职,却外放任陕西布政司右参政。正德七年(1512),李岱病故。

李岱一生政绩可赞,正如墓志铭所曰:“摧奸如山,拯善如溺。”“起颓而趋,抚困以息。”“身在田园,心在邦国。”似乎可以这样说,李岱对朝廷的忠直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以至于他正德年间去世,十六年后已到嘉靖年间,皇上依然珍念他的忠直,旨令建坊,“以表遗爱而劝善类”。耸立的牌坊,不仅仅是对李岱父子功绩的认可,更是对心在邦国之忠诚的褒奖,对摧奸拯善之践行的张扬,对正直无畏之品行的认肯。耸立的牌坊,立的是榜样,是楷模,是标杆。耸立的牌坊,激励着后人助推历史前行。

如今,牌坊没了,但历史不会湮没,人们还是应该记住县城曾经有过一座背后有着一段可歌可泣历史故事的“父子进士”牌坊。

Hash:bc65170c5e22bafdd4a4192eefe3a0921292355e

声明:此文由 昔阳史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