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有个唐代碑头,空留一个千古之谜

长期征稿,附带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作者:原平故事

仔细看过清光绪版《续修崞县志》的人,都应该见到过下面这段话:

“魏郑公碑,在县治南55里唐林冈南,仅存碑额,上书‘大唐代州都督魏公纪功之颂’(访诸父老,咸曰,碑身有‘镇守唐林等处大将军魏公神道碑’十四字)。”

这段话虽然载于县志中的“逸事”目,但真实不虚。时至今日,这个唐代碑头依然保存在崞阳古城的文庙里,被冷落在一个角落里,继续着与碑身分开长达百年之久的孤独。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这个碑头当做“魏郑公碑”,成为唐代名臣魏征在原平活动过的佐证。加上原平还有双山魏征堡、桃园魏征墓和邵家寨魏征庙等历史遗迹,魏征曾在原平留下行踪的考据便铁板钉钉了。

但是,这个碑头却存在有一定的疑点。

碑头上有“大唐代州都督魏公纪功之颂”的字样,难道就是魏征的记功碑吗?

因只有“魏公”二字,就值得怀疑了。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魏征是否担任过代州都督。

魏征的简介里这样写道:

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今河北晋州市)。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贞观元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贞观十七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由此可以看到,他由太子洗马做起,历任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巨鹿郡公、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直至册封郑国公。殁后,获赠司空、相州都督。上述官职中,并无代州都督。

或许可以有这样的情况,就是确曾任过“代州都督”一职,只不过时间较短被忽略了。

那么,再查阅一下《雁门关志》,上面便有唐代州总管、都督和刺史的详细记载。

在表格之前有这样的介绍——《旧唐书・地理志二》:“代州中都督府,隋为雁门郡。武德元年(618),置代州总管,管代、忻、蔚三州。代州领雁门、繁峙、崞、五台四县。五年(622)废总管。六年(623)又置,管代、蔚(今灵丘县)、忻、朔四州。贞观四年(630)督灵州(疑云州之误),六年(632)又督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十二年(638)省顺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雁门郡,依旧为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复为代州。”《新唐书・地理志三》:雁门县下云“有东陉关、西陉关……”《新唐书・百官志》:武德初(618),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军,加号使持节。七年(624)改总管曰都督。贞观二年(628)去“大”字。凡都督府有刺史,边州别置经略使。

表格里有如下姓名:

李大恩,王孝德,蔺谟,张公瑾,张俭,刘兰成,张玄弼,薛万彻,豆卢宽,刘文器,郑仁泰,蔺仁基,窦怀愆,薛仁贵,娄□□(师德弟),狄仁杰,李行褒,曲巽,崔校,段崇简,王忠嗣,杜希望,田仁畹,赵□,吉温,贾循,辛云京,张光晟,李自良,马吁,辛云晁,元韶、韩思义,李光颜,韩重华,王日简、张元益,卢籍,韩瞻,康传圭,朱玫,李克用,李国昌,王荀息,李克柔,傅瑶,李嗣本,韩逵,周德威,刘昉仁,任分尊,韦鲲。

上述名单中,李大恩、王孝德,是代州总管;蔺谟、张公瑾、张俭、刘兰成、张玄弼、薛万彻、豆卢宽,为代州都督。再往后的,都是代州刺史了。而所有姓氏中,并无一个魏姓,更不见有魏征的姓名。

也许,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魏征曾经被授过“代州都督”的虚衔,被老百姓记下了,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便为其立碑纪念。或许,这个姓魏的代州都督并非魏征,只是被史志遗漏了姓名而已。

无论如何,这个失散于唐林县城旧址处的古碑,已经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令后人匪夷所思。

江湖游侠 摄影

End

Hash:3157cd96765937440d4ac0ae0978e5543b34a177

声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