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韩北大明韩氏古墓碑考察记

大明韩氏古墓碑考

韩怀松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下午,编修《韩氏家谱》筹备委员会成员在一起议事。事毕后,有族人提议要去村里看一块古墓碑。前一段,族人们也看过几次,因墓碑残破、磨损严重,上面大多数字迹模糊难辨,始终研究无果。

我们一行6人来到墓碑前,仔细端详。当时阳光正好斜照在墓碑上,通过几次三番地辨认、判断、推想,最终连字成词,连词成句,把碑文抄录了下来,只有个别几个字无法推断。这时太阳渐渐落下,墓碑上的阳光由亮变暗,土丘的影子投在碑上,我们几人再瞪大眼睛看时,多数字体已经看不清了。一年长的族人感慨地说:“怪了,前几次怎么也看不清,怎么刚才就看清了?不会今天是清明节先祖显灵了吧?”我们若有所思。不管怎么说,大家总算有所收获,拍完照后都兴致勃勃地分散回家了。照片上显示的时间是2020年4月4日16时57分。

我回家后想想当时的情景,觉得是我们去考察的时机恰到好处,恰逢阳光高度角适宜观察吧?新发现的大明韩氏墓碑,或许能给我们研究族系历史提供重要的信息。我被家人们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大明韩氏碑文

韩翁墓志:

父 讳九叙

母段村武氏:

字(永)治,山西布政司,(隻)素性温和,谨守先举,享年六旬二,( )三子( )(汉)三女(冬)( )

长子庠生讳光祖

次兴祖

三(世)绍祖

孙庠生文瑞

文祥

文沛

大明崇祯十三年三月初二日

注释:布政司: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原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为布政使,十四年(1381),增设为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宣宗宣德三年(1428),除南北两京外,全国定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以布政使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别称藩司,俗称藩台,尊称方伯,下属称藩宪,总督巡抚之制建立后,布政使权位渐轻。清沿置,掌全省民政、田赋与户籍等事,为总督巡抚属官,每省一人,分辖本省府、州、县。庠生:古代学校称“庠(xiang)”,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郡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郡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说明:墓碑括号表示墓碑上的字无法辨认或不确定。

推断:韩九叙(字永治),明朝末期人,官至山西布政司。如果其子是在父去世当年立碑,推断其应该是1578年出生(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墓碑正面呈正方形,厚度约一尺有余,碑文字体不规范、不合体,刻痕肤浅,且正文内容只有22个字。从墓碑的形状、字体、内容上分析,作为山西省一名行政长官,不可能在儿子、孙子辈就衰落得连一块合体的墓碑也立不起,而且生平事迹只有“素性温和,谨守先举”,况且子孙辈还有两名“庠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适逢战乱或天灾人祸,无暇顾及,为了标志,草草安葬。二是墓碑是其逝去多年后他的后代补立的。三是纯属子虚乌有,有人杜撰的(竟有这种事情?)

结论:自然官至山西布政司,明清时期的《武乡县志》理应有记载,其从政事迹和世序有待后人进一步考证。

2020年4月9日

作者:韩怀松,山西武乡韩北村人,教师,文学爱好者。

郑重声明

“58同镇”转载本公众号所有文章 均未取得本公众号授权, 属侵权行为,与本公众号无关。限声明之日起,武乡 “58同镇”删除一切原创转载文章我们将通过法律渠道追究其相关责任。

特此声明

2020年4月9日

Hash:0fa4306af419a1a3d3bc4899009629f286194892

声明:此文由 家乡之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