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街上的明楼,原是吴大澂故居,吴湖帆曾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凤凰街明楼

凤凰街上

的明楼

倪熊

凤凰街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饭店,叫明楼。大门外廊楣一角有两块小牌子,一块写着“控制保护建筑”,另一块写着“吴大澂故居”,只言片语地诉说着老宅的历史

吴大澂故居

明楼,相传为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归居。宋荦曾负责接待过康熙皇帝三次南巡,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他在苏州做官口碑不错,还留下两件风雅之事:名扬天下的“香雪海”是宋荦所题;因为宋荦进奉的“吓煞人香”,茶好名恶,为康熙另外所赐“碧螺春”而流芳千古。

宦海浮沉

吴大澂回苏著书讲学

吴大澂像

清光绪甲申年(1884),著名金石学家、湖南巡抚吴大澂购买了十梓街东的宋荦旧宅,该旧居“堂凡五楹,相传为宋代旧构。栋柱用材均以楩、楠为之。”按照“一间为一楹”之说,该旧居的厅堂便是五开间的大堂,而所用的木材都是名贵的黄楩木与楠木。尽管“梁栋虽微倾欹”,但因“材实坚好”,吴氏买下后,对房屋结构未作改造,只是整修一新。吴大澂因曾得“宋微子鼎”,其铭文中把“客”写作“愙”,便以此字作为自己的斋名,愙斋也成为他的号。吴大澂是苏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的进士,一生喜爱金石,并工诗文书画,精于鉴别,喜欢收藏。在经历了甲午海战之败后,官场失意的吴大澂回到家乡苏州,着手整理著作和金石书画鉴藏。

吴大瀓致汪鸣銮的函

吴大澂回籍后一度主讲龙门书院。后来,又和顾文彬六孙顾麟士一起发起“怡园画集”,汇集海派大家吴昌硕以及陆恢、费念慈等在内众多名家,”研讨六法,切磋艺事”。1902年正月二十七日,这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寿终于苏城葑门内南仓桥新宅。吴大澂是50岁时买的宋荦旧宅,真正在这宅子里,不过待了8年。

吴湖帆在此度过了

青少年时代

皋庑吴氏家乘封面及内页

(苏州市档案馆馆藏)

吴大澂育有一儿六女,儿子本孝不幸早夭,所以过继了兄长吴大根的孙子吴湖帆为孙。吴湖帆的生父吴本善(讷士),在吴湖帆三岁那年,又得一子,名翼鸿。不料弟弟翼鸿三岁那年患惊风病死,于是吴湖帆成为两房兼祧子。在这座老宅里,吴湖帆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1946年摄于黄山画社

(左起:颜文樑、汪亚尘、许士骐、吴湖帆、张大千、张充仁、郑午昌)

吴湖帆八岁的时候,在与二姐吴惠菁合影像片其背面书写了一句:“二姐十岁我八岁。”中风卧床的吴大澂视其所书而叹道:“此子他日当有所成。”不得不说祖父眼光高远,吴湖帆不负祖父所望,成为一代书画家、收藏家和文物鉴赏家。吴大澂将家藏财物分而为二,一份给了女儿们,但是把平生所藏字画彝鼎全部给了吴湖帆,并且还每日于床前亲授家藏文物之名目及来龙去脉。吴湖帆作为两房独苗,继承的是两房香火,之后又因娶了潘祖荫的侄女潘静淑,丰富了书画、古籍、金石等藏品。

直到1920年,因天灾,瑞芝堂圮覆,吴家在原宅基上翻建,并将瑞芝堂结构“宽广仍其旧,高加二尺,深增四尺”,作了一些改动。重葺历时半年多,待新屋落成,由吴湖帆生父吴本善撰写了一篇《重葺记》,而就在这年即1921年的3月23日吴本善故世。

此后吴湖帆仍一直居住在此,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因江苏军阀齐燮元与浙江军阀卢永祥开战的“齐卢战争”,苏州处于战火之中,吴湖帆不得已离开家乡,迁居上海。从此,以他手中的生花妙笔,从与陈子清合办书画事务所开始,日渐成为叱咤海上画坛风云的人物。

明楼再现

文人旧居风貌

宋荦归居、吴大澂故居还有故事要说。首先史书所载十梓街东的宋荦旧宅,怎么会是现在凤凰街、沈衙弄交会处的巷口的明楼呢?

《苏州地方志·沧浪区志》

据《苏州地方志·沧浪区志》记载:“原为朝南三路六进大宅,大门在十梓街上。大部分已于几次拓路时陆续被拆。1998年,又将所余房屋就地移建为朝东两进建筑,即大厅三间和堂楼三间带两厢。”所以,现在吴大澂故居也不是全部,只是中路的最后第五进和第六进房子,而且到了1998年,更是将原来的南北向移为了现在的东西向。现在的明楼就是那时的移址而建。

所以,现在的明楼其实有三部分。一部分是1998年移建后的东西两进,原吴大澂故居,面积为400多平方米;第二部分是与之并排的南面四间平房;第三部分就是西北面的一幢三层楼,大家都叫它“小白楼”。

明楼砖雕门楼

现在这三部分已连成了一体。从明楼的正门进去是故居的一进大厅,当时的圆柱还立在大厅中。绕过大厅中堂,便是第二进的石库门和两边的蟹眼天井。三层砖雕门楼是故居中唯一一件保存下来的遗物:当年苏州知府题写的“螽斯衍庆”和两边“出巡场景”以及三层上的“八仙过海”的砖雕图案基本完好无损。过天井便是带两厢的二层堂楼,而休闲过道的左侧通过古式长廊又与明楼的另外两部分连接起来。当年房子空关着,一派荒芜,直到2001年,买下这栋宅子的新主人决定把苏式古建筑的元素融入整修中,恢复明清老宅的原貌,并取名为“明楼”,或许也有此用意吧。

明楼开张之后又经过了两次大的整修。一次是挂上“控保建筑”和“吴大澂故居”的铭牌后,严格按照文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整修和维护。原来明楼的大门开在南面四间平房处,后来把大门移到了现在位置,并在大厅中堂放上吴大澂的大幅书法,随后又搭建了木构回廊,使明楼里面的三部分贯通起来,在总体风格上融为一体。之后的一次整修主要是挖掘吴氏文化,营造出更浓的文化氛围。

原创作品,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则一律不录用)。

Hash:2d23d2c4173c4d9d4f50e1a177df3559b39e6141

声明:此文由 苏州档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