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智: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无望的却是美丽的奔走
2月19日,著名文物保护志愿者曾一智病故,在她62年的人生旅途中,有19年系在了文化遗产保护。她的女儿说:“就让她和她的故事、她的老房子们,静静地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曾一智
曾一智,1954年出生于北京,黑龙江日报社的资深记者、编辑、著名文物保护志愿者、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1998年3月,她创办了以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宗旨的《黑龙江日报·城与人》专刊,自此便投身文保事业。她以每周一块版的频率在省报上呼吁保护老建筑。她结集的《城与人》一书中,黑白的老建筑插图下,往往有个括弧,里面写着“已拆除”。
▲2006年3月,呼吁保护5年多的原中东铁路总工厂1903年铸铁车间厂房惨被拆毁。
曾一智 摄
可很多建筑在她心里是拆不掉的。十多年来,她用坏了好多相机,“我一天最多拍过1000多张照片。”她说。每次端起相机给老建筑拍照的时候,她都觉得是在给这些“挚爱亲朋”留遗照,有的就在她镜头里轰然倒塌。她成了某些人眼里的“捣蛋分子”,她被骂,被恐吓,被打,可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拆迁现场。每次老建筑被“屠杀”后,她就捡起一块残砖存好。她说,那是“留给后人唯一可以触摸的历史”。
“
当你的亲人被无辜错判死刑,被诊断为不治之症,你只忙着为他拍遗像、写传记,而不去抢救他,可能吗?”她反问。显然,按下快门是远远不够的。
她以向职能部门举报、公开报道、内参、上书领导、在省人大旁听会议上发言等多种方式,为北京、黑龙江两地濒危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大声疾呼,保护了多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
■ 2007年1月,她两次去齐齐哈尔为保护吕留良后裔故居奔走后,促成齐齐哈尔市确定了保护五教道德院、天齐庙、义和团女子坛址、于驷兴故居、小庆主事故居、果考亭故居、清末藏书楼等一批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案。
▲于驷兴故居
■ 2007年4月,她最终促成哈尔滨南岗区政府将已经列入哈西新区改造建设拆迁计划的哈尔滨机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哈尔滨机联机械厂)的三座厂房和烟囱、水塔、百余件机械设备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实现保护历史建筑与开发新区的双赢。
■ 2007年10月,她与黑龙江省文化厅文物保护处、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沟通。将哈尔滨广播电台(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原址)和创办人刘瀚住宅、吉黑榷运局、哈尔滨特别市市长宋文郁住宅、三江闽粤会馆等一批重要历史建筑列入保护建筑。
▲哈尔滨广播电台旧址
■ 她还设立了文保志愿者保护监督网络,对每个志愿者经常活动区域内的保护建筑进行监督,对破坏事件进行不懈的举报活动,成功地制止和改正了多起对保护建筑的破坏行为。如在一类保护建筑红军街38号、二类保护建筑原英国领事馆等老建筑被违法进行破坏性修缮、装修时,都进行举报,并得到职能部门的受理。
■ 坚持进行在老城区内的抢救性的拍摄记录,带领志愿者在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动力等老城区进行的各具特色的主题性拍摄记录活动(部分做了历史调查)。把自己多年挖掘积累的老城区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全部介绍给志愿者,一些志愿者也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并与文物、规划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提供大量信息。
■ 她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中东铁路沿线历史遗存和文保单位进行考察、记录,为这些不受重视的建筑和文物留下资料,对破坏的行为进行举报。这些建筑许多已经列入第三批文物普查的范围,并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她多次向文物部门报告在拆迁现场发现的文物,关注那些散落在拆迁现场的各种具有文物价值的构件,并及时向文物部门报告,引领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来现场征收,避免文物流失。多年来,经她发现并由文物部门定为文物的就有原日本驻哈总领事馆监狱给抗日志士上吊刑的刑具滑轮,在建筑拆除中被曾一智收回,并立即捐献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成为该馆少数的珍贵藏品之一;原中东铁路总工厂(哈尔滨车辆厂)不同时期的八台机床,在工厂拆迁时,多方设法从拍卖会上抢回这批机床。最后撰写直发内参,经黑龙江省省长、副省长等批示,落实收购资金,并由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文物。
曾一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保行动是2011年8月向北京东城区文委实名举报“刘老根会馆涉嫌破坏文物原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刘老根会馆所使用的晋翼会馆在建设中,文物本体遭到破坏,建设方在会馆建设中添加了院内本无的建筑,破坏了文物的原有风貌。2004年,晋翼会馆就已成为“不可移动文物”。
▲本山传媒于2011年8月23日凌晨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表示,将对小江胡同30号院内搭建的“临时罩棚”拆除,并已开始动工。当天下午,记者拍摄到工人拆除罩棚的照片。
曾一智举报的第二天,却接到了本山传媒集团工作人员的一个电话,对方希望与曾一智见面沟通沟通,当面谈一谈。但被曾一智拒绝。
可没人会当真,这位退休的省报记者,由于建议书写得多,常常要为5角钱一张的打印费发愁。她经常自费出去踏察老建筑,有几次回到家已是“弹尽粮绝”,她在博客中写道:“离开工资还有几天日子,白天吃白水煮面,卧上一个鸡蛋,扔几片白菜叶子。”
“我没有个人私利,我欣然,坦然,我将大笑。”她流利地背诵着鲁迅先生的话。
有朋友坐火车行驶在中东铁路线上,火车行至黑龙江细鳞河站时,曾一智就在家打电话给朋友当导游:“你往左前方看,有没有一个尖尖房顶的屋子,你再往右看,山坡上有四栋漂亮的欧式工房,美极了!再往前坐,你一定不要眨眼睛,八道河子站有一组花岗岩砌筑的房子……”她谙熟中东铁路在黑龙江省内大小站台上的近800座老建筑。
▲霁虹桥
近几年,曾一智一直都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霁虹桥的依法原貌保护而奔走呼吁。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仍牵挂着霁虹桥的命运,保护方案却未能如愿。
许多人不理解曾一智,不理解文保志愿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作。但是,对于热爱一座城市的人来说,对于在一座城市中生活而不是仅仅“活着”的人来说,这些老建筑不只是冰冷的房子,更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
“我只想说,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无望的却是美丽的奔走”,她也一直希望,“有更多人能复制我的行为”。
但愿世间多一些美丽的奔走,
来抵过这无望。
Hash:e7df95e495cd13974bc4790dffa5474632bd0c0f
声明:此文由 在线文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