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的海草房,用石头、海草建房,屋顶绷着渔网
山东省荣成市小西村,300多年的海边民居,大叶海苔建房,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罩渔网。
小西村位于港西镇北部,清朝康熙年间建村,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小西村坐拥1.2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依托承包海区等方式,村集体年收入80余万元。
因历届村委对海草房和古井古树的保护,小西村保留了古朴稳重的精神风貌,并于2015年获得省级传统文化村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现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五批传统文化村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草房是胶东特有的民居。海草起源于陆地被子植物,且大部分是七千万年前由同一种被子植物进化而来,并在几百万年前重新进入海洋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
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生态民居之一,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据考证,海草房从秦、汉至宋、金做为一种建筑结构逐步形成并在胶东半岛广为流传,到了元、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建筑的逐步成熟,也走向繁荣时期。
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
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一年四季海草春荣秋枯,长到一定高度后,遇到大风大浪,海潮就会将其成团的卷向岸边。人们将这些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整理,等到盖房子时使用。
为了防风、防盗、防鸟兽筑巢,渔民们通常将鱼网罩于海草房顶上,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海草房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建房用的海草却越来越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近海养殖的增多,渔民养的海带、海蛎子用的网拉住了海草,海岸上已经看不到大量的海草涌上来,基本上拣不到海草了。
胶东半岛海草房,它与江南的水乡民居、西南山区的吊脚楼、北京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样,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伟大创造。
Hash:036c5e1ea13c3c8657ccd52e9c9845eaf29ce8ba
声明:此文由 小小Anny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