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五羊湖上,起高楼
如今,港城人对五羊湖的记忆越来越淡,活跃在人印象中的大多是五羊路,这个看似直白简单的地名,来源于五羊湖。
而,五羊湖则浓缩了云台山沧海桑田的变迁史。
中云台山屏障般斜立于南北云台山之间。从外形上看中云台山如游龙,西北端龙尾紧依南云台,东南昂首入海。而中云台与北云台山之间,却明显有三公里宽的一马平川,这道平川就是昨日沧海今日桑田的五羊湖了。
清末诗人魏鹭西《过五羊湖》诗日:“山势忽中断,言过五羊湖。当年浪掀天,今日芽生芦。河流贯东西,约略通舟车。盐井分棋布,上下转辘轳。小劫幻沧桑,遐想百年初。削瓜北山色,迎头欲问渠。”
五羊湖百年以前还是南北通海的一道天然海峡,南端经大、小板跳入海,北端经墟沟平山、西小山入海州湾,两山夹水,状若门扉,是连云港著名的三道“鹰游门”之一。
远望湖南岸羊祥村方向,山坡上似有五只羊在低头啃青。那是五块立石自成羊态, 故此湖被称作五羊湖。
百余年间,五羊湖从海峡成湖,由湖成河,由河成农田。如今,这儿已建成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林立,大道纵横,泉喷礼花,绿荫如盖,再也难寻昔日模样。
早在汉代初年,这五羊湖海峡就已经存在。考其源头,海峡位置实为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小断层,直到现在,航空照片、地球物理勘探都还表明这条小断层构造线的存在。
至唐代, 五羊湖海峡仍是绵亘于云台山间的大片水域。唐开成四年春(公元839年5月),日本僧人圆仁到唐都长安学佛求法,自淮河口坐船, 一路往云台山而来,但见“大海玄远,始自西北,山岛相连,至胡洪岛(今高公岛)登岸,住宿于宿城新罗村”。继而,沿五羊湖徒步而行,先走湖北岸,“从宿城山里行,越两重山, 涉取盐处”。这“两重山”,一在湖口岭(又称虎口岭) , 一在小金湾。“取盐处”是当时官盐销售点,今连云区云山乡白果树村,村内有一株白果树,数人舒臂可围, 绿盖遮掩半村,号称苏北银杏王。那时,五羊湖周边海滩泥泞, 圆仁一行跋涉而过,今湖中间仍有千年以上的石埝一道,途两端被称为埝北头、埝南头。圆仁等经始南头,沿中云台山脚至新县(今朝阳镇)兴国禅寺,再转赴南云台山凤凰城(今南城) ,从而结束五羊湖之行。
宋元以后,五羊湖逐渐萎缩,山洪频发,使湖内海水盐分不断淡化。因为湖里盛产虾蟹。明代,此湖一度称为万金湖,湖中间的石堤叫万金坝。明末清初,黄河南下夺占淮河水道、地壳总体抬高以及清初“闭关自守”实行封海政策,用巨柱钉塞海口,导致河口流水不畅,河道淤浅,渐显干涸之势。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两江总督陶澍来海州云台山视察海防,设立在北城墟沟的水师营寨尚能派出部分战船到五羊湖里演练一番。那时的五羊湖,尚存些许海峡风韵,清人张学瀚《云台导游诗钞》、《五羊湖归帆》诗日:“茫茫烟水后芦滩,红蓼花疏两岸残。蓬矮打头脱帽入,舱微促膝解衣宽。浪催船动山疑走,风起帆遮树影阑。可似浮家怜泛宅, 鱼虾早饭作盘餐。”
然而时隔二十年之后,就风光不再,海波挥手远去,芦蒿满湖丛生。清咸丰六年( 1856年) ,淮北盐商为运盐方便,在湖的两头开挖半边河,南通板跳,北通黄九埝,入盐河转大运河。解放初期,为保障周围盐场的正常生产;半边河改修成排淡河,五羊湖彻底告别了浩森烟波。
Hash:04e76eb9ddf87802c618d204864ae6f805c50fec
声明:此文由 连云港史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