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北大门:桂北重镇黄沙河
桂林市全州县黄沙河镇,地处广西的北部,为湘桂水、陆要道的咽喉,今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相邻。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境内驿道有8条,即自全州前经全州镇太平铺、永岁深溪铺、石月桥、丫岔铺至黄沙河、独田铺(今图田头),接湖南零陵区界,全程36公里。不过,老官道不完全等同今天的国道。
黄沙河大桥飞架南北
黄沙河镇名,一半缘于黄沙关,一半缘于湘江河。不过,也有人认为黄沙河之名缘于湘江河畔的黄沙滩。 关于黄沙河地名的来历,《全州地名志》这样介绍,因为东有黄土山,西有湘江河沙洲,故名。
在大桥上看黄沙河昔日渡口北岸
原黄沙河过渡公路
曾看了张力同志关于全州县山角驿、古黄沙渡、黄沙关遗址的考证文章,他认为今黄沙河镇的张家湾村与黄沙关、山角驿、张家湾村同在一处,且与黄沙铺(今黄沙河)相距五里。个人认为他的考证比较严谨,认同他的学说。
山角驿地域
笔者怀疑大清地图的三角便是指山角驿
有人将黄沙河镇称为“八桂第一镇”,是因为它是从湖南从永州市零陵进入广西所经过的第一个乡镇,又曾经有一个古名关黄沙关,故又有广西的北大门之称。
北岸废弃的码头
这是古人过渡的渡口,称人渡
从这里过渡的是车,称车渡
从徐霞客的游记看黄沙河。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初七日,徐霞客进入庙头镇。第二天便进入黄沙河镇,他对黄沙与黄沙河(黄沙铺)都有一些记载:“西行三十里,午后,〔分顾仆舟抵桂林,予同静闻从〕湘江南岸登涯,舟从北来,反曲而南,故岸在北。是为山角驿,地名黄沙。西南行,大松夹道,五里,黄沙铺。东面大岭曰紫云岩,西面大岭曰白云岩。湘江在路东紫云岩西。”想必,当年的黄沙关与黄沙铺是一样繁华的。
从徐霞客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明朝时黄沙关与黄沙河是有区别的,它离黄沙河约 2 公里多。守住黄沙关,便能保全州的平安。他这里说的“大松夹道”,便是明全州知府章复带领全州百姓修建的“百里官松”。
黄沙河渡口的古树
元朝至顺元年(1330),元朝廷在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驿道全州境内设有3处马站,黄沙河是其中之一。设有5处水站,黄沙河也是其中之一。明朝境内陆路官道沿途设有15铺,有两处在黄沙河境内,即:乐林(今黄沙河的白茅村)、黄沙河。在清朝时,黄沙河仍是陆道上的驿站。在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全州历史上,能同时成为驿站的地方,只有黄沙河,且历史身为马站、水站、驿站三者兼有的,在广西恐怕也是非常稀罕的一个。而从明清驿站发展成为乡镇的,也仅有它与咸水两个,若从元朝算起,则仅有黄沙河一个。
另外,在全州的著名古渡中,渡口两岸都能同时成为码头的,也不过只有两三个。但黄沙河却有黄沙河东岸码头、黄沙河西岸码头。不过,黄沙河西岸形成街市要晚,是清末形成的。而东岸街市兴建较早,在明朝时便形成了。
明嘉靖六年(1527年)移山角驿于黄沙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将黄沙关的山角驿站改设为山角巡检司。可见元、明、清政府,对黄沙关的建设比较重视。明朝进士、官至通政使的吕希周过有山角驿时曾写有《入广登山角驿楼》:“漓水漓山兴不同,白云晴日对秋风。山楼徙倚长空静,全楚雄邻图指顾中。”
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宾泽义先生告诉客人,那里便是当年山角驿所在地
清朝时,黄沙河日益繁华。史载,乾隆年间 境内圩市有14处;清朝末年,境内圩市有12处;民国时期 境内圩市有14处,黄沙河都名在其列。至今,黄沙河为全州县的十八个乡镇之一,市场的繁荣则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地人说,这是当年马过河处,称马渡。
当地人说这是当年马过渡的地方
黄沙河是广西的北大门,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历代皇朝深知这一点,常在这里设兵把控,而这一带也是全州战事发生最频繁的地方之一。 南明桂王朱由榔抗清,历时 15 年,其中前 9 年在全州有战事,在黄沙河一带与清军反复拚杀。
黄沙河大桥南岸东侧
清康熙元年(1662)设全州营,置参将以下将领8名,隶广西提督指挥。全州城设参将1名,分防8汛。其中州境黄沙河汛设外委1人,战守(含水、旱)兵35人。这是常设机构。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叛清,次年出兵湖南,派兵二万屯全州黄沙河,以控制广西局势。
咸丰二年(1852)四月,永州镇总兵孙应照屯兵全州黄沙河,防堵太平军入湘水路,当年太平军入湘后该军撤走。同年,陆路太平军至蓑衣渡西岸,遇伏溃败,余部且战且退,夺舟渡过东岸。越黄沙河扁担坳至湖南。
在黄沙河大桥看北岸
民国18年至19年,蒋桂战争爆发,黄沙河一带被两军反复争夺。
民国时期,由于政局不稳,土匪气焰嚣张,县内土匪经常在扁担坳、黄沙河与湖南交界处等偏辟交通要道拦路劫持。民国18年6月5 日是“药王菩萨生日”,零陵匪首罗小老三率30余人,装成赶圩民众,竟然袭黄沙河团务分局及街道,打死2人,捉去4人(后以500元光洋赎回) ,并抢去团务分局步枪18支。
黄沙河北岸供销社用过的房子
1934年11至12月,湘军第一路军(司令刘建绪) 共计4个师,屯兵黄沙河至县城一带,以防红军进入湖南。
1944年9月,日本兵从广西北部入侵广西的战斗首先在全州县黄沙河打响。9月10日3时,由零陵来的日本步兵、骑兵100余人,向黄沙河右岸防守粟山的93军守军发起攻击,被击退。5时许,敌人占领纱帽岭,主力由五古岭、黄花岭向93军28团第1营驻守的岩门前、港底村一带阵地发起猛烈攻击。战斗到11日3时许,我守军毙伤敌100余人,但28团第1营也损失惨重,伤亡营长以下官兵250余人,该营阵地基本被日寇摧毁。这可能是93军在全州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
黄沙河北岸有小道西去
黄沙河古渡是解放大军进入广西的唯一渡口
黄沙河是湘桂古道上最重要的古渡之一,是湖南永州通往广西必经的渡口。它也是全州历史上最重要的古码头之一。在全州历史上最大的十个古码头中,只有黄沙河的两岸同时设有码头,即黄沙河东岸码头、黄沙河西岸码头。
民国2年(1913年) 捐款筹建浮桥,4年竣工。桥长230米,由36只木船组成,桥两边用1万公斤的铁链稳定诸船。民国33年日军入侵,浮桥被毁。民国35年修复,用6只木船作为浮桥底梁,上铺木板为桥面。
黄沙河民居
1949年,为了解放广西,中央导演了两场大戏,第一场戏是衡宝战役。1949年9月,白崇禧率其所部20余万人退至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凭借湘江、资水设下重兵布防,企图阻止解放军向西南进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分东西两路向敌发起迂回包围。
战役于9月13日展开,至10月11日,歼敌主力4个师,至17日战役胜利结束,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衡宝战役是解放军进入广西前关键的一战,此战役的胜利结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两广、解放大西南打开了前进的大门。另一场大戏是组建广西工作队。
1949年10月,中央在河南抽调县、市老干部去武汉,同时将华北大学的毕业生统一接收组建广西工作队。11月4日,广西工作队成员在武汉群众乐园大礼堂开会。张云逸带陈漫远、谢福明(组织部长)前往广西。广西各市、县的市委、县委领导机构成员,也是在大会上宣布的,包括中共全州县委员会的成员。解放后广西第一届县级以上的正职领导几乎都是从这里进入广西就任的。
仍在使用的黄沙河古井
1949年11月16日,解放军开始进入广西全州黄沙河。败退的国民党军虽然已经放弃了黄沙关隘的防守,但在黄沙河古渡却给解放军制造了一个难题。
听南下老干部马飞说,广西的北大门――黄沙河镇是关系广西解放关键的一个地方。当时解放军先遣队到达黄沙河湘江岸边时,国民党军已经败退,河岸无人防守,但桂北游击队并不知情,所以没有派人接应。而国民党军败退时,已经将浮桥炸毁。此处乃复为渡口。如果随后几十万解放大军来到这里过不了河,对追击逃敌,解放广西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后果。这时,是湘江两岸的老百姓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传明朝进士蒋应期的故居就在古井附近,可惜踪迹全无。
解放军先遣队经过宣传发动,从全州镇丙戍渡到永岁、黄沙河,直至庙头赵家的湘江两岸的200多民众,调动80多艘民船(含少量湖南方面百姓支援的民船),前来架构铁制浮桥,迎接解放军大军从黄沙河渡口过湘江,进入广西。11月16日下午,第一批解放军主力到达黄沙河渡口,满路的解放大军经过浮桥,沿着桂黄公路向全州县城方向开进。全州永岁美莲村的民兵队长唐关让,曾撑船来协助解放军过河,后担任永岁乡副书记。从11月16日开始大军过渡,到11月18日止,解放军进入广西各地党委领导、部队人员、军需物质都过了河。马飞说,由于有百姓的支持,解放大军便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广西,11月17日全州县城解放,全州县也成为广西最先解放的一个县。因此,解放初,外县的同志便尊称全州的同志为“老大哥”。
1981年至1982年建成黄沙河公路大桥,昔日湘桂重要的古道的黄沙河古渡,终于天堑变通途了!
蒋廷松
Hash:221baa2a5a66f2b952a203b99978a134a53173d2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