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漳州黄氏”最大聚居地—平和大坪
黄旭升
在中华历史上,姓氏是血缘的标志,家族的徽章,表现了门第思想、宗法观念,铭记于家族的祠堂、家谱。因此,姓氏文化是“家族”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截止当前,中国姓氏排名前十位的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福建省姓氏前十排名为:陈 、林、黄、张、吴、李 、王、郑、刘 、杨;漳州市姓氏前十依次为:陈、林、黄、张、吴、杨、王、李、郑、蔡。
辛丑岁末,秀篆宗亲探访大坪黄氏
黄氏是当今全国第七,福建省第三,漳州市第三的大姓氏。这也印证了老漳州那句:“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的古话。而漳州地区最大的黄氏聚居地,当属平和县霞寨镇的大坪片区。
大坪黄氏与秀篆黄氏,同根同源,同属黄峭山公吴氏妈之子黄化公九世孙黄潭公十六郎的分支。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战乱频仍,流居长汀的宦裔望族黄梗全公之子黄潭公十六郎,为逃避祸乱,即挈眷前来荒僻之奥杳浮山中村,筑应日楼而居,彼时永定尚未建置。黄潭公十六郎,生于宋绍兴己卯年(1159),卒于宋嘉兴丁酉年(1237),配妣梁氏、吴氏两孺人共生五子,为防不测,五子疏散:
次子念二郎公,讳国章,守祖居奥杳;
四子念四郎公,移居上杭官田,后移辛留汤田(长子永昌迁南胜县清宁里"今平和县"大坪);
五子念五郎公(即桂稀公),移南靖上坂寮。
《金丰奥杳五房太始祖 耕读开垦图》2021年夏·黄日富作
国章公,是潭公次子,生于宋绍熙庚戌年(1190),卒于宋咸淳丁卯年(1267),初居象牙,后移居上杭奥杳乡浮山中村居住,彼时永定尚未开辟,配尤氏孺人生三子:长名念六郎移居潮州大埔恋州都漳溪乾仔上,次名念七郎移居漳州诏安官陂,三名念八郎小五公即为奥杳乡开基之始祖。
《永定奥杳黄氏始祖小五公妣并六子媳像》2020年秋·黄日富作
小五公生于宋淳祐乙巳年(1245年),卒于延祐丁巳年(1317年),配妣李氏、张氏孺人生六子,李氏婆太生子三:均德、均任、均广,张氏婆太生子三:均荣、均仲、均政。
长:均荣公,千四郎,迁居广东潮、惠二州 。
次:均德公,千五郞,原居本乡塘背乾,后迁平和霄岭居住乃开基之始祖。
三:均任公,千六郎 字英甫,谥缵戎,住本乡浮山,为奥杳传世之祖。
四:均广公,千七郎,移居平和坪洄坎下,是坎下寨巷开基始祖。
五:均仲公,千八郎,自象牙迁居上杭石牌前,后迁回永定金丰里大溪黄屋垻,后居北山,生于元世祖至元辛卯年(1291年),卒于元顺帝至正丁未年(1367年);妣蔡氏六娘、江氏娘,生九子,第九子镇秀黄九公,号九兴,迁居诏安二都,为秀篆黄氏开基之始祖。
六:均政公,千九郎,字平仲,号秉庵,又号万六郎,行大原象牙迁居金丰大岭下,国乱兄弟议居丰田龙窟井坑之上,为龙窟开基始祖。
以上详细载明大坪与秀篆的渊源情况,并将“永定奥杳江夏黄氏”各支分衍世系排版绘制成图。
漳州霞寨大坪·江夏名宗重镇
自2010年秀篆黄氏宗亲理事会前往永定寻根之后,近十余年来,秀篆黄氏宗亲历年正月初六前往祖地“永定奥杳”祭祖时,都会在“平和榜眼府”与大坪宗亲汇合一同前往,多年来两地宗亲时常在各类黄氏活动中同堂恳亲,而近年又因疫情所致,两地宗亲会未能深入互访!故此,笔者以个人名义,于辛丑年岁末前往柚乡平和霞寨大坪进行联谊探访。
辛丑腊月廿二日晚,余自厦门驱车前往平和县小溪与武疆会长、坤华秘书长会合,我们冒着连绵冬雨前往霞寨,在兴霞社区我们对照我编修的族谱初稿资料,推算出,坤华秘书长是奥杳潭公23代孙,而武疆会长和我则同是奥杳潭公26代孙。
依《平和大坪黄氏族谱》及武疆宗兄整理编写的资料所述:大坪始祖质斋公讳永昌,乃奥杳潭公十六郎第四子念四郎公的长子,妣景氏,有兄弟共五人:永盛、永华、永长、永荣。永昌公视杭地瘠俗薄,非久居之所,立志别创基业,乃卜择平和大坪,越明洪武壬申,乃子翁挈眷前来定居,(即平田公)妣周氏,生子三,长兴隆,次兴广,三兴厚。
二世祖平田公,名翁讳崇基,弘扬家训,孝悌从心,故祖籍上杭弟侄后裔先后前来大坪建家立业的有永荣公遗裔,奉公系永盛公遗裔玉益公系(即径仔房)又有从厦门嘉禾里寻回归宗的避地公系(即后坑房)。
明成化三年(1467年),黄质斋后裔黄保生从大坪迁至秀峰乡坪洄社开基,至今繁衍二十二代,人口数千。
清嘉庆元年(1796年),黄质斋后裔从平和大坪迁至平和九峰南门洋,至今繁衍八代。人口上千。
自明末至清中期,又有大坪黄氏到广东潮州、广州、佛山,广西柳州、桂林、河池、来宾,以及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地区开基立族,人口达十多万。
现今,大坪黄氏分布大坪片区的西安、村东、建设、古隆、坑内、墩里、钟腾、黄庄、高山等以及霞寨镇区、官峰村、五美村,在籍人口三万多人,为漳州地区最大的黄氏聚居地。
据《平和周氏族谱》记载:以户役为生的黄均禄于琯溪霞苑(今小溪镇)迁来清宁里霞山社(今寨里)开基,因周家财旺丁缺。黄均禄于元末明初入赘周家,遂改姓周均禄,为霞寨周氏一世祖。兄弟之不忍别居,黄均仁随兄入籍,皆由黄姓改为周姓。霞山周姓被称为“周皮黄骨”,其宗祠神位供奉周氏和黄氏列代祖先。“霞苑黄氏”也称为“琯溪黄氏”。南宋,久美公之孙黄元吉从汀州上杭县迁至漳州漳浦县清宁里(时平和地域属漳浦县所辖)琯溪霞苑开基。据族谱记载:“霞苑黄氏一世祖考宋漳州路万户侯昭毅将军黄公,名元吉,谥昭毅,一世祖妣诰授一品夫人贞懿何氏。生九子,曰:一使,二使,三使,四使……九使,史称八房九使”。
寨里平面图
明清以来,霞山“周黄氏”的分衍到云霄、南靖、潮阳、惠州、广州、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人口达数万。目前“霞山周黄氏”分布霞寨片区的寨里、群英、洋坑、联荣、内坑、大湖及高山、彭林等村,在籍人口一万多人。
大坪黄氏与霞山“周黄氏”人口总和近五万人,在整个漳州地区乃是最大的“黄氏聚落”,因此霞寨被称之为“漳州黄氏第一大镇”。
翌日,我们吃过早餐,前往第一站,为漳州唯一武榜眼黄国梁的故里——钟腾村。
钟腾村位于霞寨镇西北部,原为大坪乡铜陵村,因宋代开发铜矿而得名“铜场”;1945年闽西南特委书记,广东潮州意溪人钟腾(钟骞),在铜陵建立地下党组织,于1946年不幸牺牲在后平自然村,解放后为纪念钟腾烈士而改为现名。
榜眼府,是通往广东饶平、大埔、永定下洋的要道,十余年来“秀篆黄氏宗亲会”前往永定祭祖时,在此与大坪宗亲会合,来过多次,自然对榜眼府十分熟悉。
黄国梁(1756—1795年),清乾隆丙子年生于铜陵村朝阳楼。其父黄天祥(朝廷诰赠武翼大夫)与其母淑德卢氏孺人,生有七子,因家教严谨,都有出息,第七子黄国梁悟性极强,小时候读诗书,才华聪慧,而且身材魁伟,身高超过1.9米,臂力过人,如今还保留着他年轻时练功用的几块大武石,每块重达340斤。
榜眼府部分图片
据光绪《漳州府志》记载,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公元1777年),黄国梁参加武举乡试中举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他又进京会考,登进士,殿试发挥出色,黄国梁的“魁身踢斗”大刀技法,赢得乾隆皇帝和满场喝彩,被钦点辛丑武科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特选为御前侍卫郎。公元1791年间在故居择地建筑一座府地,占地面积十多亩(榜眼府)。
此府座东朝西,背靠溪平山,北面远眺是平和第二高山――双峰山(既双峰耸秀之称),四周环境优美,气势雄伟,乾隆皇帝亲笔题字“榜眼及第”金匾高悬正中,而两侧悬挂:进士选魁、亚魁、会魁、武魁,还有肃静等十多面金匾。左右石柱题写对联:“江夏分支光甲第,铜陵衍派振家声”、“一门诗礼流长泽,千载香烟锁白云”。
榜眼府部分图片
榜眼府护房,目前被武疆会长等打造成“平和乡情馆”和“平和乡贤馆”,为丰富平和文化内涵,宣传平和人文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
绍国、顺安、建立、建生、武疆等宗亲在“榜眼府文化研究会”翻阅我编修的族谱资料。
“观德堂”门前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光滑小路延伸到一座双层土楼,这便是“朝阳楼”。
黄国梁中榜眼后,在楼厅前立了二枝旗杆(八角旗杆),前楼大门上方,一面石匾雕刻着四个大字“世大夫第”。
朝阳楼部分图片
对于这座双层楼建筑,人们常流传这样一句话“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在前头”。
再往西行,便来到全村最老土楼“永平楼”,这座椭圆形二层土木结构土楼,共31间房,传说建于宋朝初年,已经屹立了千年。
永平楼部分图片
宋时,百姓就在此开采利用当地的铜矿,当初永平楼也被称为铜场。土楼盖在铜渣之上,至今仍可从墙体中发现铜渣。
据绍国宗伯介绍,日本的书籍记载宋代开采铜矿的信息,可见这里早就名扬海外了。
再往西行数百米处,一座三层三十六开间的大土楼——馀庆楼。
据传是黄国梁后来又得乾隆皇帝恩赐一万三千三百两白银而营建的,让族亲世代在此安居。
馀庆楼部分图片
馀庆楼现在大体轮廓还在,虽有些地方残破、坍塌,也有修补的痕迹,不过依然可以看出馀庆楼气势非凡。
近些年来,钟腾村基于一府三楼,整治村容村貌,挖掘当地的文化历史,修缮保护相关文物古迹。
航拍霞寨钟腾村黄坤华摄
航拍铜陵一府三楼 黄坤华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这座古老的中国传统村落才从没顶的历史尘埃中探出头来。如今,循着鹅卵石步道和青石板台阶,漫步在这座静谧的小村庄,不难发现,村落的人何等珍惜先人的荣光。例如榜眼府大厅内龙飞凤舞的题字等,一事一物,无一不是以先人的荣誉来勉励后代子孙再创辉煌。
奎聚五星明盛世·璧联二曜焕文章
探访“一府三楼”后,我们返回大坪村东村共进午餐,餐后我们来到“田中央——奎璧联辉楼”。
“联辉楼”是一座独特的土围楼,楼内围共有41个房间,宽度60米,深度70米。民国时期,由璧村、东古楼组建“村东保”,后成为“村东大队”、“村东村”,自此“奎璧联辉楼”成为村东村的核心所在。
清顺治六年(1649),大坪十世祖蔡仁公开大族之居,建西爽楼,公育有六子:应霄、应霦、应霆、应霖、应霁、应霏,后代分别繁衍墟底、庵前、西爽、东古、聚德、王厝等社。十一世祖应霆公守居西爽楼,生二子:长承辉,次承俊。长房承辉公的派下(据推算在十四世至十五世)于乾隆年间在附近的田中央开基建楼。
家训馆所在宗祠叫做“顺福堂”,黄武疆撰嵌字联题之:
顺行有序诗礼传家誉和邑
福泽无边忠孝继世衍璧村
田中央部分图片
当年风水大师根据田中央的地势设计楼型,他们分析:大屏山至岭头坪余脉有如一只神兽趴地守伏,灵动而内敛,乃“趴虎守肉”之福地,近守东古洋,远眺五峰旗,明堂开阔,左拥右抱,远近兼顾,宜建U型楼(俗称“畚箕楼”),由于财力丰厚、物资充沛,族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中为五间,左右各九间,蕴含‘九五至尊’”的畚箕楼。建成后一百多年时间,承辉公派下的田中央各房,人丁兴旺,家族蕃衍壮大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社头”。
同治初年,平和新任知县胡善举,为畚箕楼挥笔题写下“奎璧联辉”四个楷书大字,勒石悬挂于门头上,作为楼名。
奎璧联辉部分图片
奎璧联辉楼大门
奎璧联辉部分图片
奎璧联辉楼内景
青砖、红砖分明!可知其中奥妙?
旗杆荣威
胡知县给田中央围楼题名“奎璧联辉”,可谓深有用意,一是对黄氏家风的夸赞:“奎壁”指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此二宿主文运,借此比喻大坪黄氏宗族文苑昌盛;二是对田中央宗族的寄望:希望能传承清官黄元规的家风,继续为国朝培育更多栋梁,让宝地延续光辉!
田中央族人根据胡知县题写的门匾做了一副联:“奎聚五星明盛世,璧联三曜焕文章”。巧妙地将“奎璧”嵌入,诠释“奎璧联辉”楼名的深刻含义。
清溪楼位于大坪平原东古洋西南边,故又名“东古楼”,与“奎璧联辉楼”约距离150米。系大坪十世蔡仁公房十四世祖燕贻公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择地开基创建,迄今二百八十一年历史。楼内正中设公厅,土木结构,二进厅堂。
祖祠两边由房屋三十六间围成圆楼,楼高四层,泥瓦盖顶,第三层为设通廊,在此通廊绕楼一圈360度,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景观。围楼每户人家既独立又统一,优美壮观,古朴典雅,风格独特,是目前闽粤边区保存最完整的圆楼。
黄坤华摄
一、太极奇观:清溪楼最奇特的地方是圆楼中一南一北的两口圆井,白天与夜间不同时间段,在日光和月光照射下形成“一阴一阳”的太极,光线越强烈,中间“S”界线就越分明,并随日升月落而移转,形象、生动,自然天成,在圆楼空间内形成的太极,是中国围楼民居之奇观。2019年9月,中央电视台《乡村大舞台》走进平和,在清溪楼拍摄“首届太极文化节”民俗活动,众多记者和摄影家惊呼:他们走遍福建、广东各个角落,从未发现这么美妙的太极奇观,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清溪楼部分图片
人生太极极极无界
太极人生生生不息
二、水景奇观:清池如镜映衬圆楼,玉环一样的溪水嵌于镜子边缘,外动而内静。清溪楼建设者谙熟风水原理,利用环绕的溪流作为“玉带”,又因溪面较窄,前面广阔平坦,距离寨仔墘案山、五峰旗笔架山较远,因此在楼前仅六米处挖一口半环形池塘,清澈的水面将案山、笔架山收入门前,池塘对岸看楼,又若水中托出宝盘,美妙至极!
日富、武疆、建生、坤华、少智
清溪楼部分图片
亦楼亦城西爽楼·千人聚居古村落
西爽楼位于大坪平原核心地带,现属于西安村辖区,与田中央“奎璧联辉楼”相距约600米。此楼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迄今已有三百三十多年了,根据大坪黄氏族谱世系推算,西爽楼应是大坪黄氏十世祖蔡仁公始建,蔡仁公乃十六世黄元规的高祖。
西爽楼古村落保护范围
围楼为方形圆角建筑,长96.8米、宽81.6米;楼高15米,共4层。西爽楼有东、西、南三门,南门为正门,较大,门宽2.2米。全楼共有房屋76间,楼内有6座祠堂,分为两排,每排3座;楼门前有石埕,长86米,宽17.7米;埕前有一弧形水塘,最宽处30米;楼门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很像护城河,据说以前盖土楼的时候,人们就近取土,旁边被挖出三个大坑,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三口池塘。楼内天井房屋层叠,高低起伏,错综复杂,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巷道,东西纵横南北交错,一座楼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城堡。西爽楼最高峰时居住上千人口,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如今居民大多已搬走,只剩寥寥几户,房屋也坍塌了大半。2019年在武疆会长等宗贤的呼吁下,西爽楼理事会发出“西爽楼370年华诞”倡议书,宗亲们踊跃捐资一百多万元,西爽楼筑围墙、清水沟,门口大埕重立一代清官黄元规、武举人黄国泰的旗杆。
西爽楼前景
西爽楼前景
夜景摄影:曾炎山
黄武疆宗兄向我们介绍:“田中央-岭尾埔(旗杆脚)房”的祠堂尚存于西爽楼内的“中间”位置。自清朝中期以来,西爽楼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型“楼庆”活动,属于西爽楼衍派的田中央、清溪楼、旗杆楼等村落的上万族裔都会聚集祭祖,并在南门大埕搭盖戏台演潮剧三天三夜。
立于南门的“西爽楼”石牌匾为蔡仁的曾孙良法(太学生、邑庠生)等所题,历经日月风化,见证沧海桑田,书体苍劲挺拔,大将风度依存。起名“西爽楼”,有“西风送爽”之意,即东古洋吹来的风使人神清气爽。大坪黄氏自开族建乡以来,一直保留着耕读传家之传统,“西爽楼”楼名也应是取意唐王维诗:“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西爽”源出《世说新语•简傲》篇,指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黄绮”是指秦末汉初的隐士“商山四皓”,都是品格高洁的人。此处表达蔡仁回到大坪这块胜地,清静幽雅、风景佳绝,是耕读归隐的理想之地。
旗杆耸立风水地·人才显赫聚德楼
大坪聚德楼,因楼前的石旗杆林立,尽显荣宗耀祖,故得“旗杆楼”之美誉。这座经典优美、庄严宏伟的圆形围楼就坐落在大坪平原南部建设村的核心地带。
武疆宗兄按族谱资料考证:聚德楼由西爽房十四世祖逊敏公始建于康熙年间。逊敏公原居西爽楼内,娶妻大坪乡溪平社沈氏,因西爽楼人丁众多,生活空间狭小,年轻的逊敏早有计划拓基外乡。在此同时,岳父沈家见逊敏勤诚厚朴、知书达理,将沈家的菸寮地赠予女婿,逊敏迁居于此,历经数载艰苦创业,有所成就,便在这块菸寮地始建大楼,历经二十五年于(康熙庚子年,即1720年年)九月二十五日落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高楼起火,楼房几乎烧尽,逊敏长子汉昭很有作为,即行重建,很短时间内恢复原貌,至此,聚德楼的声誉名扬四方。
聚德楼近景(李润南 摄)
聚德楼为圆周造型,高13米,上下四层;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楼内直径18.7米,周长61.9米,楼门宽1.75米,设有内外双重大门扇,楼内建有24间房,另中厅3间为祖祠。各楼房深15.5米,入门处有一小前厅,入二道门开一天井,一边为厨灶,正面则是客厅(餐厅),再往后一房是卧室,整个空间阳光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每间房均设有独立楼梯可登上三楼、四楼,三楼房门可通全楼走廊,具有救火消防之功能。
主楼墙外留出4.8米为通道,向外再建第二围两层楼房,内围共25间,各间形式不一,有一厅二房、中一天井,有一间正厅配一间厨房的,有些仅为一间正厅、下配厨房,但各有天井,形式多样,外围楼房间总数及计37间、深度10.9米。第三围有平房48间、门户均有第二围楼房进入,平房形式都是一厅二房配套,中一天井,两边走廊可设厨房,平房各房间均作为兄弟夫妇卧室,以分内外。以主楼为中心,建二围、三围,此整体结构,乃按地理形势配合而定的,中高外低、呈金字塔状,体现先辈们的建筑技巧,也形成特殊建筑风貌。
旗杆楼部分图片
站在远处看旗杆楼:其后山地形似雄鸠展翅,两旁山势如左旗右鼓,前面为环绕而过的大坪溪,山明水秀,历来堪称“书馨望族”、“富庶村庄”的风水宝地!以下为清朝“聚德房”进士、文武举人、秀才(庠生)名单:
黄时雨(嘉庆三年戍午科中、文举人、旗杆楼)
黄纶渠(科举中、文举人、松柏脚)
黄兆昌(科举中、进士、松柏脚)
黄国仙(科举中、武举人、松柏脚)
黄纯斋(科举中、庠生、旗杆楼)
黄吉六(光绪年间科举中、文秀才、村东村山尾社)
黄士正(科举中、庠生、旗杆楼)
黄士仁(科举中、庠生、旗杆楼)
黄士贤(科举中、庠生、旗杆楼)
黄士元(科举中、庠生、旗杆楼)以上四人系胞兄弟
黄云卿(乾隆癸酉第七名、进士、松柏脚)
黄然(科举中、举人、松柏脚)
黄錞(科举中、举人、松柏脚)
黄景源(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大夏(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大掀(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坦(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杰(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梅友(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精极(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炳章(科举中、举人、松柏脚)
黄潮生(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黄磐安(科举中、庠生、松柏脚)
今天,这种勤学好读、积极上进的家风仍在这里传承,聚德楼派下依然人才辈出,硕士、博士层出不穷;后裔子孙入仕者众,近三十年来,有数十位厅级、处级在职干部分布在省内外(如现任厦门市副市长黄晓舟、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黄娜恩、漳州市原副市长黄浦江等),真可谓人文蔚起,人才济济!
品奇兰茶,食芋头饭;游土楼围,忆先贤绩!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宗族的情谊却能永恒!与大坪亲人们道别后,一路向南而下返回秀篆。
一夜一天的行程,收获满满,再次感谢武疆、坤华、建立、建生、顺安、绍国等宗长的热情接待与陪伴,匆匆大坪行,浓浓江夏情!
二零二二年岁次壬寅正月十八
Hash:02cc1ae1283b344eadc2079169c345d436a32706
声明:此文由 老郭古今讲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