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跑男们带你走进金汤拍摄基地,老底子的旧时光还记得多少?
大家猜猜这是哪儿?
这个幼儿园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很有岁月感,有木有?
2018年7月中旬,金华电视台暑期大型青少年励志节目《奔跑吧少年》摄制组来到汤溪齿轮厂幼儿园拍摄。这儿是一个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幼儿园,瞧,小队员们穿上海魂衫,背上红军包,在这个厂区玩了一次穿越,在这里做着祖辈和父辈们的童年游戏……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老汤齿”背后的故事,它的曾经、它的历史、它的辉煌......都被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下来!
金华人说的“老汤齿”,位于金华经济开发区金西区块,最早叫“浙江省建筑机械厂”,后来成了“浙江汤溪齿轮厂”,现在叫“金汤机床厂”。最鼎盛的时候,有近2000名工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如今,仍有机器在运转。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基石,
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
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留下一片老旧的工业气息。举目的红砖青瓦、满墙的爬山虎、锈蚀的铁门与栏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过后,“老汤齿”的厂区里满是岁月的痕迹。
“这里最特别的是厂房设计。”金汤机床厂老总丁晓伟介绍,工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几乎汇集了当时浙江最精巧的工匠,各种建筑的构造都十分独特。”
老汤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重要历史事件等;在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以及在汽车齿轮一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老工厂的建筑,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典型性;建筑样式与细部等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厂区内共有独立的大小厂房20多幢,每一幢的房梁造型各不相同。当年的建造者们巧妙地利用了人字梁中木制结构的致密,钢结构的稳固,预制梁的简洁,稳稳支撑起每一座厂房的重量,并让后人见证了建筑美学和实用性兼备的最好诠释。
当时汤溪最有名的三个厂,一个是酒厂,一个是工具厂,再一个就是汤溪齿轮厂。”老汤溪人胡大爷回忆,三厂中又数老汤齿名气、规模最大,“厂区里医院、剧院、幼儿园、学校一应俱全,完全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厂外的人都很羡慕。”
该建筑是汤溪齿轮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形式是50年代标准化厂房的模式,东西朝向,立面为立柱和落地窗的组合,外墙为青砖,屋顶是由多组人字架组合而成,内部为木构架。建筑是当时厂房类建筑的代表。
科技方面,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能反映当时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建筑形体组合或空间布局在一定时期具有先进性。
浙江汤溪齿轮机床厂,这个国营企业是在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下的“小三线”企业。“三线”企业,这个概念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在上世纪60年代可是个神秘而具有政治性的名字。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备战,顾名思义是准备打仗。防备谁来侵犯呢?防备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来侵略社会主义中国,防备前苏联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来演变和侵犯社会主义中国,防备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派来反攻大陆等等。生产定位是:制造金属切削工作母机和全国机床的齿轮、螺旋丝杆等精密配件,所以,它是浙江省属的重点企业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机床主要精密配件维修与供应中心。
当时的企业都学习大庆人的艰苦奋斗精神,1965年5至6月企业按时开工生产了。由于这个企业技术力量比较强,又要发展成为浙江的机械制造托拉斯企业,当时经省计委批准,省重工业厅在这个企业创办了一个浙江汤溪齿轮机床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1965年7月全省招生,设机械制造专业,学制4年;教学方式是一周上基础课,一周下工厂轮流实习各工艺流程。据说这是按当时国家要求的“两条腿”办学方针创办。学生毕业后,有留厂的,也有分配到全省其他机械企业和军工厂的。
这样一个“三线”企业,当时省厅对该厂领导班子配得很强,6位厂级领导中,4位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革命,两位是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工作从企业成长的领导干部。其中厂党委书记邢化川同志抗日初期参加革命,解放初就任嘉善县委书记,厂长王清法同志也是抗日初期参加革命,在解放战争时就任炮兵团团长,后又毕业于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厂党委副书记能恒刚和副厂长侯言德(都是老革命)、副书记丁绍林和副厂长励增岳(50年代初从企业培养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也只有40多岁。这个厂技术工艺力量也很强,一般企业解决不了的技术工艺问题都要到汤齿协作,机器设备也较先进,一台精密加工机床价格在几万、十几万元以上,管理制度较完备、规范,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比较好。生产过T68镗床、Y2115大型滚齿机、Y38滚齿机、CT140精密车床、EQ140变速箱等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的机械产品。
厂房与厂房之间,有一条已经废弃的铁轨。这是当年用来运送货物的,虽然现在派不上用场了,但沿着这条铁轨,可以看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加强管理,保障供给”、“向大庆学习”等鲜红的口号,当年工业制造的繁华场景可见一斑。
漫步厂区,很容易就能发现惊喜:一处水塔、一则标语、一堆煤渣、一枚旧齿轮……它们安静地躺在工厂的角落里,演绎着工业遗产背后的时代巨变。
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在保持历史建筑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老楼房,金汤机床厂要求工人在这块“宝地”上小心翼翼地生产。
建一个影视拍摄基地,用镜头镌刻下工业历史的发展;也是一个工业博物馆,作为开发区的旅游点;这里是开发区金西区块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据地……
老汤溪齿轮厂电影院
市规划局近日又初步遴选出第二批共162处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向社会征求公众意见,进一步丰富金华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如今厂区的主办公楼,设立在一个老剧院之上。虽然经过装修,老剧院已经“改头换面”,但一楼大厅内还藏着一处“秘密基地”。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一个数千平米大的剧场展现在眼前——上下两层的结构、老旧的木质座椅、褪色的幕布……在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这里承载了数千工人的欢笑和泪水。
该建筑位于厂办公楼的底层,保存完整,是当时观演类建筑的典型模式,同时它与厂区结合建造,是当时企业办社会的时代反应,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与老厂房两者均是市规划局遴选为第二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录。
《在时代洪流中——我所经历的那些事》作者--孙忠焕文中写道: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中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名句。沧桑是自然现象,沧桑也是社会经历。人间一切正道来自自然又实践于自然,自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轨迹是人间正道。人本是沧海桑田一粟,社会实践经历多了,有了沧桑的历程。后来细想起来觉得,我等之辈都是“存在决定意识”,时势造就行为,随时代的洪流而前进的。,就定名为《在时代洪流中——我所经历的那些事》。
回忆文章,实际上通过写自身的亲身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火红年代,很有意义。(汤机工校等篇章)
承载许多人回忆的“老汤齿”,
一定会破茧成蝶般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龚胜军 部分有删减
Hash:8a04df9d26e73db2d1ef26ecd6c1d370731fad09
声明:此文由 金华校园零距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