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百年风雨,谁还记得谢氏古宅的秘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煊赫一时的王谢家族,虽然都已化作寻常百姓,却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跟着小微走进东一村的谢氏家族古宅群,感受旧日谢氏家族那曾经的荣光吧~

东一村现分为老村和新村两部分,在后山老村区,砖木结构的老屋鳞次栉比,小弄之间排列着一幢幢老屋,包括厅里厢、堂楼下、棐荫堂、上新屋、下新屋等最为有名的谢氏家族古宅群。正如村歌《东山音韵》所唱:“东海之滨岐山下,翠竹茶园锁烟霞,涓涓山溪绕村流,梵音古刹传悠扬……”

厅里厢也称棐厅,它与毗邻的堂楼下、棐荫厅等构成瞻岐谢氏的最大古宅群,至今已有500余年。其建筑格局是颇典型的江南明式“四明两廊”,由照壁、旗台、前厅、中堂、后堂以及左右廊屋组成。廊屋前后左右用廊檐相连,出入通畅,雨天不走湿路。

厅里厢是瞻岐谢氏的始居地,几乎繁衍了东一村所有谢姓子孙和东二村部分谢氏子孙。

与厅里厢一墙之隔的堂楼下,也是明式建筑,除了无前厅、旗杆,后堂天井、左右廊屋规模略小以外,建筑格局与厅里厢相似。清朝康熙年间堂楼下分别出了谢左垣、谢国威两位举人兄弟,可谓是兄弟二人一举登科。

上新屋、下新屋是由两个相依连又相对立的建筑单体组成。两屋共用一个清式石库门,这是典型的清代建筑,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上新屋、下新屋、窗下板、地栿用的都是青石板,月梁檐廊木料粗大,做工朴素而雅致。

下新屋”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老宅院,为五间二弄,青砖黑瓦,木窗木门。与之不远的“上新屋”,只留下一排楼屋,院内天井里杂树茂盛。两处房子虽已破旧,但主体结构保存尚完整。

从厅里厢往北100余米,便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谢氏堂祠——棐荫堂。那座宅院静静地立在那里,因为是村里的“老人之家”,所以除了里面为数不多的老人外,很少有人来。谢氏后人称之为“宝树堂”。棐荫堂兴建于清道光年间,祠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分前厅、中堂、后堂,清砖黑瓦,院墙高大。

走出厅里厢朝西的偏门,有一处规模不大的砖木结构宅院,这就是井头门。井头门大门朝东南,复式结构的门楼显示出与众不同。天井有堂檐,左右廊屋相连。距井头门大门不远处有一口古井,名叫“桂花井”。

谢氏古宅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无数荣辱兴衰,每一座古宅里,浓缩着一段岁月,也浓缩着一段历史。

Hash:cd747c58a01de181f4a8d3039705f844891bb796

声明:此文由 微村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