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豪门之“谢家大院”:200年历史的晚清豪宅
在重庆渝中区道门口太华楼的一条平凡小巷中,坐落着一座古朴院子,黄墙灰瓦,屋内朱红、墨黑交错,富贵而大气。
斑驳痕迹诉说着它当年的繁华,屋内四周的雕花显现出来,表层的金箔闪闪发光。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家大院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风格极为考究:
房子四进,大门、二门是两道石门。
进门就是"侯门似海"的感觉,房屋两厢两层,大厅空高近10米,屋内廊柱全是喜庆的朱红油漆,门梁和檐角镂雕,贴金线金箔。
进入院内,一道镂空雕刻的"遮堂门"将大院分为前堂、后堂,前堂是迎客、议事的地方,后堂则是休息的地方。两侧是作卧室的厢楼。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瓦房占据了重要地位,即使是谢家大院这样的豪华宅邸,也是属于“瓦房”一类的,但传统的瓦房过去主要出现在寺庙、宫殿等建筑中,使用价值高昂的琉璃瓦,直到宋元时期,瓦房的用途才渐渐拓展到民间,至明清时期开始盛行。
典型清代南方民居,大富人家典范。
谢家大院的建筑十分考究,大门、二门是两道石门,大院分为前堂、后堂,前堂是迎客、议事之处,后堂则是休息之处,两侧是作卧室厢楼。
谢家大院现存第二道门为建筑最初大门,现存大门是谢家买下宅院后新建,刻写谢氏家族堂号“宝树传芳”
进入谢家大院大门,门楣上略显斑驳的“宝树传芳”四字依旧能清晰看见。
相传东晋谢安/谢石淝水之战有功,孝武帝见谢家门前大树说:此乃谢氏之宝树,于是谢家堂号就以皇帝赐句为“宝树堂”。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引用这个典故: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后各省谢姓人家开始将“宝树传芳”刻于大门门楣,作为家族荣光与符号。
据专家考证,全国各地现存谢氏门楣已极少,而重庆谢家大院门楣留存至今。
龙头鱼身雕刻的是龙第九个儿子“螭吻”,螭吻本身水属性,且爱好吞物,用于木质结构古建,有取其镇邪避火之意,葡萄代表着多子多福、子孙团结,有美好之意。
谢家大院前厅及后堂衔接处,都设有天井。
在中国古建中,规模较大四合院都会有天井,在天井下方摆放着一个石雕非常精美的水缸,有聚宝盆之寓意。
因谢家大院为木制结构建筑,所以此天井同时还具消防池作用。
修建于清朝的谢家大院,正见证了这段历史。
谢家大院高高挑起的飞檐普遍装饰精美,且都有着一个龙头鱼身的雕像,这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儿子之一“螭吻”,由于中国古建大都为土木结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受力最大,易被大风吹落。
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而龙的儿子“螭吻”,正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
文物专家说,谢家主人属于开明士绅,曾将一个儿子送到法国学建筑。
因此,谢家大院是一朵建筑艺术的奇葩,具有极高文物价值,至今常有国内外建筑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探访。
谢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建国后此处均以居民居住,在楼道里生火做饭,建筑内的雕梁画栋被油污、灰尘掩盖,一些砖瓦、木梯、梁柱摇摇欲坠。
2008年5月修复工作正式启动,为修复这座文物级大院,专程从越南运来50根楠木,据现场工匠介绍,最难恢复的是金箔木雕,虽未被磨掉,但却被油污和灰尘覆盖,工匠们只能小心清洁恢复工作相当费工。
为重现以前古旧感,使用土法制作的油漆对建筑进行修复。
老宅迟暮,却璎珞敲冰,新屋堂皇,也委婉动听。
老宅就像是一段岁月的魂,留给后人无以言表的情愫,在寻求历史沧桑的回音里,轻轻敲触那墙那门,如有回响,便紧握手心。
* 文章来源湖北谢氏宗亲会,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Hash:8f82c69658c82fae8ec707f6a4cb112407f0b0b4
声明:此文由 红木家具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