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乐平被命名为“中国古戏台之乡”!

经过近三个月时间的紧张筹备,1月14日至15日,中国文化遗产大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在乐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涉及文化、文物、住建、旅游、高校、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的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人相聚在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乐平,共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支招把脉,并见证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江西乐平市为“中国古戏台之乡”的决定和授牌仪式。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九届专职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毛福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廖奔,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顾问、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姚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古建筑行业年鉴》编委会主任张柏,中国民协顾问、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长罗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郎道先,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乐平市委书记俞小平,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14日上午,俞小平在大会开幕式致辞表示,近年来,乐平深入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了古建产业、复兴赣剧工程,全市古建从业人员近5万人,古建工匠5000余人。乐平荣获“中国古戏台之乡”称号,这让遍布城乡达458座古戏台的赣东北明珠实至名归。更令人欣喜的是,来自国家各有关部门、有关协会、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研究中心的领导、专家,各地文物保护部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负责人,非遗传承人及相关企业代表齐聚乐平市,参加这次中国文化遗产大会,这是中国文化界的盛事,国际文化遗产界的大事,更是乐平地域文化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这必将推动乐平文化走出乐平、走出江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使乐平文化明珠熠熠生辉。

与会人员参观古戏台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指导,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乐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秘书处、乐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承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时代途径。本次论坛以“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时代途径”为主题,设置了“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和“起源地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两大分论坛。

14日论坛结束后,15日,与会专家学者们在乐平市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集中参观考察乐平南窑古瓷窑址、镇桥浒崦戏台、接渡杨子安戏台,涌山敦本堂戏台、昭穆堂戏台、古戏台博物馆等地。

嘉宾感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刘兰芳

平山清水秀,有这么多古戏台,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这是别的地方没有的,“物以稀为贵”,要坚持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既要守住赣剧的“根”,也要让更多年轻的观众能听懂,乐平的古戏台文化很快就能做起来,会大受欢迎。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九届专职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 程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了文化信仰,才能精神抖擞地进行社会建设,乐平古戏台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折射,我们看古戏台,看它的建筑、看内容、看当时生活地方和文化环境,这个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民协顾问、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长 罗杨

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广泛存在于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一切物质文化遗产之中都蕴含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因素。以乐平的古戏台为例,我们大家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可移动的文物。但是,实际上乐平的古戏台能保存得这么完好,我们更应该关注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包括古戏台营造技艺、乐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乐平的民风民俗

乐平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员 余庆

这次“中国遗产大会”在乐平举行,那么多的国内重量级专家学者聚集乐平,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乐平获得“中国古戏台之乡”这一荣誉,这意味着我们乐平在文化发展上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特别是在古戏台文化上。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宣传,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挖掘乐平本土能工巧匠及其古戏台营造技艺,从而做大做强乐平古戏台文化。

乐平市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会长 齐海林

乐平有一大批从事古戏台营造的工匠,工匠们的传统营造技艺让许多前来观摩的专家教授叹为观止,也让乐平的古戏台营造技艺美名远播。这次乐平获得“中国古戏台之乡”荣誉,与这些工匠的不懈努力分不开,乐平市从事古戏台营造的企业有很多家,为发扬传统技艺终其一生,不离不弃,做强做大,今天这么多专家教授齐聚一堂,为乐平古戏台产业建言献策,说明乐平的工匠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也意味着乐平古戏台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产业越做越强,这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

编辑:俞跃

采写:瓷都晚报记者 吴德锋文/图

校对:洪霞

审核:陈俊绮 傅东锋 封卫闽

秀米

Hash:0359701aa371a02a260ab9b70e72eea8e993b95a

声明:此文由 瓷都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