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身边的红色经典~冀南革命纪念馆 铭记波澜壮阔的历程
阅读提示
任县是著名的冀南革命老区,为缅怀先烈和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任县县委、县政府于2009年开始筹建冀南革命纪念馆,2012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冀南革命纪念馆坐落在任县县城东部的历史文化公园内,公园内有著名的游雅墓、北寒山寺和千余亩的园林绿化区域。馆内展厅由序厅、冀南暴动展厅和刘子厚展厅组成,艺术地再现了当年革命先烈追求光明、投身革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填补了土地革命时期冀南人民武装斗争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文史专家:李国强
走访记者:张莉、任晓璐
走访成员:李莉、李薇、宋超楠、李雅、孟小楠
冀南革命纪念馆
铭记波澜壮阔的历程
冀南暴动是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1935年春,在中共北方局和河北省委的领导下,直南特委在冀南一带组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史称“直南暴动”,又称“冀南暴动”。
暴动从任县六屯四庄一带农村发起,革命烈火迅速燃遍冀南20余个县。在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下暴动虽然失败,但前后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有力牵制了国民党三个军的兵力不能脱离冀南,配合了当时红军东征抗日,为八路军在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此次暴动时间之长,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在华北地区是空前的,在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7月下旬,我们一行数人来到位于任县的冀南革命纪念馆,寻找那段充满烽火硝烟的记忆。
策源地
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走进纪念馆的大门,挑高的序厅瞬间隔绝了外面的暑热,让我们同时沉静下来,跟随文史专家李国强讲解,开始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
冀南暴动的策源地在任县,历史上河北省被称为直隶省,任县位于直隶省的南部,因此这次从任县发起的武装斗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直南暴动”,又称“冀南暴动”。
《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第395页记载:“1935年3月,在南宫县和生店村召开中共冀南特委会议,必根、李菁玉、张霖之、张子衡、马国瑞等参加了会议,讨论研究开展抗日游击战争。4月间,中共冀南特委又在任县刘家屯召开会议,研究发动暴动的一些具体问题。会议最后决定:5月初举行暴动。”
为了便于对暴动进行领导,会议确定以滏阳河为界,将整个区域分为两片。滏阳河以西由刘文忠、马国瑞、李德负责,滏阳河以东由李菁玉、张霖之、于光汉、郭森负责;特委设军事部,由刘文忠兼任军事部长,具体指挥军事行动。
任县位于大陆泽腹地,滏阳河、南澧河、牛尾河、马河等河流在此交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河流众多,再加上这一带十年九涝,滏阳河两岸土地上总是覆盖着厚厚的盐碱。当地的农民就刮地里的碱土,用土法熬制小盐。由自己食用,到把剩余的盐拿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变成了盐民。
冀南地区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地主豪绅对农民的剥削愈加残酷。《塘沽协定》的签订使冀东地区被划为了“非武装区”,这为日本进一步侵占华北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这种形势下,直南党组织应运而生了。
任县第一个中共党员叫王树礼,1928年6月,任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小官庄村小学建立,全县党员12名。1932年冬,刘子厚任中共任县县委书记后,任县的党组织发展很快,到1935年初,全县发展到六、七十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00余名,刘家屯尤为突出,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就有20多名共产党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县北部马河河畔,零零星星散落着几个村庄,被称为“六屯四庄”。村子周围,白茫茫的盐碱地连成一片,鸟雀似乎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孤寂的村庄更显得荒凉,其中之一就是刘家屯村。冀南特委刘家屯会议后,刘子厚率先在任县组织起游击队,1935年7月发展到100多人,40条枪,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刘子厚为大队长;10月发展到3个脱产、10几个半脱产和不脱产的游击队,队员达500多人,400多条枪,有的队人员精壮,武器精良,成为能对抗国民党县区武装的武装力量。
时任省委宣传部长,后继李菁玉任直南特委书记的必根(即李华生,后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一九三五年的直南游击战争》(《冀南革命斗争史料》第三辑)的回忆文章中说:“在任县第一支抗日队伍建立起来不久,巨鹿、广宗、威县、南宫、尧山、隆平等县的抗日力量也逐渐发展起来,尤以任县、巨鹿最为活跃。”
随着日军对中国的进一步入侵,国民党又对盐民进行残酷剥削,于是在党的领导下,任县、平乡等地盐民纷纷开展起了反抗盐巡的斗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7000名盐民攻打平乡城。
盐民暴动可以说是冀南暴动的前奏。1934年9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发出《给直南党的指示信》,指出:目前形势要求你们,千百倍努力地去在加紧领导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的日常经济政治斗争中,实现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创造新苏区的任务。
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部长李华生以北方局巡视员的身份来到了冀南,并在南宫和生店村召开了直南特委会议,讨论并研究了开展反蒋抗日游击战争。为什么冀南暴动的策源地会在任县,就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党和群众基础。
第一枪
刘子厚带领游击队在任县打响了冀南暴动第一枪。冀南暴动中的武装斗争是以刘子厚带领的任县游击队袭击北张、南楼巡警局子开始的。
1935年农历四月初一晚上,50余名游击队员集中到刘家屯西柏树坟,刘子厚部署了行动计划后,首先割断了任县与尧山之间的电话线,后分两路,分别由刘子厚、李德带领去袭击南楼、北张的巡警局子。结果,去北张一路,由于局内内线叛变告密,敌人有了准备,未有进行便退回;去南楼一路,刚接近局子便被门岗发现,大喊大叫,游击队副队长赵保福开枪把他打死,这是冀南暴动的第一枪,
当时国民党当局报纸所载消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刘子厚同志在冀南武装暴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任县的特殊地位。1936年农历二月二十六日,当时河北省会天津《益世报》载:《冀任县尧山巨鹿共匪之现状》说:“保定通讯:冀省任县、尧山、巨鹿、隆平、邢台各县为匪盘踞之区,拥有匪众多名,并组织苏维埃政府,编红军两千名,由一刘文忠者任红军司令兼游击队大队长,内中尚有留俄归国之女生三名混入指导一切。客岁朱毛曾接济该匪两万余元。匪军枪械均甚整齐。”
纪念馆里有刘家屯会议的复原场景。李华生、刘子厚、李菁玉等人在开会,刘子厚坐在中间,由五月暴动的军事部署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暴动以滏阳河为界,分为滏东和滏西两个地区。按照原计划,滏东和滏西的游击队要在平乡的节固店汇合,然后再一起攻打平乡县城,但由于滏东的游击队出了状况,致使计划不得不取消,因此,五月暴动就这样结束了;在郭庄会议上,对第一次暴动做了总结,并准备发起第二次暴动。
1935年7月的一天,尧山县保安团突然包围刘家屯,要捉拿刘子厚等人。在刘子厚的领导下,游击队埋伏在宋家桥和刘家屯村南,取得了第一次伏击战的胜利。
同年秋,游击队进行了第二次伏击战,取得了南汪店大捷。当时,任县和尧山县的两个保安队要到尧山县的南汪店进行会防,游击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对这股敌人进行伏击。根据当时的情况,同时攻打这两个保安队有困难,于是游击队便决定攻打任县保安队。刘子厚等人经过商议后决定将兵力分别部署在刘家屯和李家屯。任县的保安队回县城路过李家屯时,正好碰到了埋伏好的游击队员,敌人便向刘家屯方向逃窜,没想到又撞上了在刘家屯埋伏好的游击队员,敌人被打的晕头转向就又掉头往南汪店方向逃窜,游击队乘胜追击,将这伙敌人围困在了一家地主的大院里。这次战斗,游击队共俘虏了敌人七八十人,并缴获了大量枪支。
烈士墙
游击队除了和警局民团发生战斗之外,还开展了打土豪、分粮食、砸局子的斗争,其中比较有名的战斗是袭击巨鹿的团城局子。当时游击队员乔装成做生意的,故意在团城警局前打起架来,他们趁警局里的警察来看热闹的时候进行突袭,没费一枪一弹就完成了任务,并且还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在分粮斗争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处决恶霸地主尹怀聚和火烧孙家楼等斗争。
1936年春,刘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抗日救亡运动得以进一步深入开展。1936年1月28日,在游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刘子厚、副师长王光华。
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南京政府十分震惊,蒋介石电令冀察政务委员会主席宋哲元火速“围剿”。国民党当局调集三个正规军的兵力对革命武装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在战斗中牺牲或被捕的党员、干部、战士和革命群众多达1500余人,仅任县就达400余人。
顿时,冀南大地被白色恐怖所笼罩。面对敌人的屠杀,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北方局指示直南特委要有计划组织退却,以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直南特委在巨鹿张庄召开会议,最后决定插枪隐蔽。就是把枪装进木盒里埋起来,等到有任务时再取出来用。
直南暴动失利后,隐藏起来的游击队员又都纷纷的回到家乡,投身到了抗日战争之中。一面烈士墙,它记录了在冀南暴动以及革命战争时期任县牺牲的烈士。纪念馆还专门制作了一些图片,记录了参加冀南暴动革命前辈的简介以及他们的工作去向,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1年,纪录片《冀南风暴》拍摄完成,在当年西安国际影像节获纪录片三等奖,中央组织部还授予此纪录片为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最佳作品。冀南革命纪念馆作为革命老区任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了周边县市及省内外的众多群众来此参观,目前该馆已接待30余万人次参观。
采访后记
正值盛夏,蝉鸣声声。走进任县历史文化公园,宽敞的广场与眼前浓浓的绿意交汇在一起,让躁动的心变得平静。推开冀南革命纪念馆的大门,一脚踏入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一个个革命故事在这里重演,一幕幕红色记忆浮现在眼前,感动与震撼从心底油然而生。
站在刘子厚雕塑面前,内心感慨万千。历史川流不息,那些革命先烈怀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敢为天下先,在当地发起冀南暴动,为农民争取土地,为人民翻身做主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冀南革命纪念馆的庄严、肃穆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流连忘返。走进这样的一方场馆,会让人将曾经的战火纷飞和风起云涌深深印记在心底。在七月的烈阳下,我带着疑问匆匆来访,再一次将往事和记忆谈诸现实,落于笔尖。
来源:邢台日报
记者:张莉
Hash:49ec09fbd395f76d5a33bafa5597628cb2b85480
声明:此文由 人文邢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