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前线 | 杨艳:跨过万水千山的相会

杨艳老师

2001年6月毕业于江西宜春学院政治教育专业,2014年至今在德清一中任教。

今年夏天,杨艳老师在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异常重要的决定:奔赴四川木里,参加为期一年半的支教活动。

支教前线

「杨艳:跨过万水千山的相会」

支教前线/四川木里

跨过万水千山的相会

文/杨艳

8月30日凌晨,我告别了还在熟睡中的两个小孩,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踏上了为期一年半的四川木里支教征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我不知道等待着我的将是怎样一种生活。

飞机从杭州经停成都到达西昌,历经5个多小时,来不及吃午饭就坐上了接我们去木里的汽车。一路上,我静静的看着窗外,朦胧的烟雾、挺拔的山、陡峭的山崖、蓝蓝的天空,而我却没有欣赏风景的心情,脑海中不断想着大山深处的学校会是怎样?山里的孩子们又会是如何?他们会不会讲汉语呢?担心来到这里的各种种种的不适应,担心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会有阻碍……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翻山越岭,一路疾驰,一路颠簸,终于在晚上八点左右到达了木里县城。县城很小,只有两条主街,马路也不宽,只有两车道,汽车也不多,老百姓出行很多都是靠摩托车,两旁是都是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房子,依山而建。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大山深处人们生活的不易。

支教

经过简单休整后,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木里中学报到。看着坐落在山坳中带有藏族特色的校园,看着学生们渴望知识且新奇的眼神,看着学校当地老师热情的接待,我的种种担心一扫而光。

山区缺乏教师,我的任务是教四个班的政治,每天除了要上2-3节课外,再加上四天的晚自修,每周会进行一次半天的集中教研。另外,由于交通不便,学生一个月休息一次,老师也就只能调休。这里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听课有些吃力,有时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要分两节课来上。但令我感动和欣慰的是,这里的学生淳朴而好学,上课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对老师也很有礼貌。看到他们对学习的努力和热情,我想,这就是鼓励我继续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吧。

木里中学

木里中学

中秋之夜,我们花了约1个小时的时间,从学校徒步到了县城。站在湖州援建的市民广场上,我们看到半山腰亮起了一圈灯光,形同“海螺”。当地老师告诉我们,海螺是他们最为敬奉的幸运物,山上凸起的地方有点像海螺,于是县里就把周围一圈亮化起来,晚上看起来就是一个“海螺”了。在寂静的夜里,“海螺”如一盏明灯,照亮木里人的前程、点亮木里人的希望。

是啊,我这次远离亲人来到木里支教,又何尝不是一场与木里学生跨过万水千山的相会呢?在这一年半时间里,我要倍加努力工作,发挥德清教育优势,发扬德清一中传统,尽自己所能,努力发出“海螺之光”,点亮大山深处学生的希望。

Hash:194038b2b5ff42d87fa9ff93a6fb41955e2fe004

声明:此文由 德清一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