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笔下的济南!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纪云,号愚山,晚号矩斋,又号蠖斋,清初宣城(今属安徽)人。他一生居官三十余年,而且仕途较为顺达。他于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顺治八年得授刑部湖广司主事,顺治九年奉使广西,顺治十二年为刑部广西员外郎,顺治十八年任江西参议并分守湖西道。康熙六年(1667年),因湖西道裁并,施闰章罢官归乡,闲居十年。康熙十八年,施闰章应诏试博学鸿词科,得授翰林侍讲,参加编纂明史,后充任河南乡试正考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转任翰林侍读,充《太宗圣训》纂修官,同年八月病逝于官署。施闰章居官清正廉洁,体恤民艰,务实尽职,颇得民心。他“分守江西,政声籍甚”(引自全祖望《愚山施先生年谱序》,下同),被当地的人们称作“施佛子”。当他离任时,“民夹江送者,上下数十里。公洒泪为诗以别,其父老生徒,人人饮泣。”

据《施侍读年谱》和《施愚山先生年谱》记载,施闰章曾于顺治十三年(1656)参加了朝廷选拔提学使的御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升任山东提学道。当年十月,三十九岁的施闰章到了济南。此后,他在山东提学道任上居官四年。在此期间,他遍览了济南的名胜古迹,并留下了许多题咏之作。

大明湖

顺治十四年重阳节前,都谏严子餐到济南。施闰章先后陪其登览华不注山、泛舟大明湖,最后又在趵突泉为其饯行。其间,施闰章先后作《同严子餐给谏、李君渥枢部泛明湖》、《趵突泉送严子餐都谏北还(时主考山东)》等诗记其事。

此外,关于大明湖和趵突泉这两大济南名胜,施闰章还作有分别另有吟咏:“荒亭更百战,往往皆逝波。古人不可见,来者自为歌。尘缨聊盥洗,杖策重经过。一城半湖渚,清风生芰荷。藉草酌我酒,数杯颜已酡。人生日苦短,流水一何多”(《寻历下亭旧址》)、 “傍水新移白雪楼,凭虚霁色俯齐州。青冥古木垂天暗,日夜寒泉拂槛流。词客登临还作赋,岳云缭绕故生愁。鲍山东望成今古,草阁榛芜玉露秋”(《趵突泉上白雪楼》)。

千佛山

对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施闰章当然不会不游的。他曾作有《济南九日登历山》,记述其在重阳节之日登千佛山采菊饮酒时所见:“看山结伴太逡巡,杖策贪趋采菊辰。天际长风正落帽,樽前今日是闲人。苍岩石壁孤城影,深洞莓苔古佛身。薄暮寒烟连海色,华峰千丈独嶙峋。”

顺治十六年五月,施闰章还偕藩使袁某、参臬陆某、戎师刘某一起游览了济南近郊的龙洞山。据施闰章在《游龙洞山记》一文中的描述,当时的龙洞山“山皆积石,其西岩锦屏,丹壁苍藓,日月反照,烂若披锦。鹳雀蝙蝠,多巢石罅间。一穴深广,衔石瓮二,不知所自始……其东岩横入山腹者为龙洞。洞口空明,可布广席”。施闰章等人举着火把,进入洞内,时俯时仰,不一会儿就穿洞而过,到达山之南,然后又穿洞而回,在洞口席地宴饮,联句赋诗,书于石上,当时“微曦出岫,轻风在衣,山上下十里涧壑,声皆潺潺”。其后,施闰章又在当地人的引导下,向西北方向走了一里多路,到达龙潭,见“石池泓然,两崖壁立”。施闰章和诸位友人在龙洞山一直游览至日暮方归,而且游兴未尽,“惜乎山空无人,不能止宿观素月之照锦屏也”。

施闰章至济南后不久,就偕藩使陈某、兵宪陆某骑马至药山下凭吊李攀龙墓。当看到当时的李沧溟墓“不封不树”、“荒草孤坟,樵采莫禁,牛羊踯躅其上”(引自施闰章《李沧溟先生墓碑》,下同)时,施闰章“低徊久之”,与陈、陆二人“相顾叹息”。其后,施闰章看到李攀龙“墓侧有丰碑仆地”,且碑上无字,遂在同行的藩使陈某的建议下,拟了碑文,于顺治二五年十月立于李攀龙墓旁。此后,他又打听查找到明代另一位著名诗人边贡的后人,从中选出一人担任奉礼生,守祀边贡墓。

趵突泉

顺治初年,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内“郡儿裸浴为水嬉,饮马践蹂,沙石阻淤,向所称涌起数尺者,今仅尺许。又其桥材弗良,旋构旋圯,游人惴惴失坠”(引自施闰章《重游趵突泉记》,下同)。后来,监察御史程某巡按山东,看到当时的趵突泉的颓废之状,就将自己的俸钱拿出来,命人浚泉修桥,并让施闰章全面负责这项工程,巡抚、布政使及各级官员大力协助。于是,施闰章先带领工匠们“疏壅决滞,所去沙石成邱,剑拔雷轰,复泉之旧”,然后又以杉木修桥,并“施丹涂漆,辅槛以砖。桥下横置联锁,饮马者不得至。禁民毋亵污。凡楔桷垣甓之颓缺漫漶者,皆治而新之。又为桥于潄玉亭前”。三个月后,工程告竣,当地百姓都“踊跃来观”,极一时之盛。

顺治时的山东提学道署(原为至道书院,明嘉靖二十一年由学臣邹公善改建为提学道署)在济南府治之北、大明湖以南,大门朝北,且“地与湖接,水流至阶除”(引自施闰章《提学道题名记》,下同),施闰章遂在阶前置一石梁为桥,并给其取名为“濯缨”。提学道署大门内有高楼一座,施闰章给其取名为“四照”。施闰章时常登临四照楼,“俯瞰郡城内外如指掌”,纵目南望,隐约可见岱宗,而“湖中蒲苇、菱芡、芙蕖之色来就几研”,可谓是景色宜人。后来,施闰章又作《重登四照楼,同诸子同用“楼”字》一首,描述其景色:“城隅一曲藕花洲,官舍重开水上楼。历下泉声寒白日,岱宗山色出高秋。独吟散带群鸥静,促坐论才好客留……”。

施闰章初到提学道署时,提学道署“视事堂之西偏,有轩数楹,高可二寻,广半之”(引自施闰章《独树轩记》,下同),坐东向西,为前提学道钟使君所筑,本为一招待来访宾客之所。但施闰章到济南后的第二年正逢乡试,他视学校士、公务繁忙,又受部檄约束,在乡试期间不得与宾客往来,前后长达八个月之久。一直到当年秋天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之时,施闰章才得以和二三故人宴坐于该轩之中。当时该轩之前除一棵十围粗、蓊郁蔽日的古槐外外,别无其他花木,见此情景,施闰章即给该轩取名为“独树轩”,并请当时的方伯(对布政使的尊称)陈公朗大字书丹,悬扁额于轩前。独树轩前的古槐树下有一石台,施闰章又置曲槛于其上,并时常于台上“举酒觞客”。由于提学道署的“墙高(仅)可及肩”,故在台上可“南望千佛诸山如屏障临几席;墙外古柏数株,作老人拱立状”。入夜之后,独树轩之中更有“明月在树,人影参差,洒洒可爱”之致。此外,当时该轩中还有“双白鹤引吭长鸣,如空谷风泉相响应”,诚为宴饮佳处。除《独树轩记》一文外,施闰章还作有《坐独轩》诗一首:“客散酣歌后,秋清摇落时。五湖情汗漫,独树影树离。翦伐人难到,风霜老不辞。鹊巢须着稳,莫占最高枝。”

济南府城之南、历山之下有东岳庙,始建于宋,元、明时期曾多次重修。崇祯十二年(1639年),山东提学道曾曾倡议募修,费时二十年,耗资过万,但一直没人为之记其事。顺治十七年(1660)秋天,施闰章“秩满将归”。道士任德志及当地父老请施闰章为重修东岳庙作一事记,施闰章遂于当年九月作了《重修东庙记》。

除上面所提及的诗文之外,施闰章在居官济南期间,还有许多题咏济南名胜风物的诗文作品,如《历下长至》、《济南除夕》、《章丘官舍元夕》、《水面亭与陈公朗方伯对雪(时陈迁陕西左藩)》(亭在大明湖畔)、《怀二松,在济南学使署中》、《济南望叔父不至书怀》、《乙亥中秋后一日千佛山房作》《登历城县学高楼》、《仲由墓》、《函山记》等,此处不再一一详引。顺治十七年秋天,施闰章自山东得代归里。此后不久,他就将自己在山东所作的诗文辑为《观海记》,刊刻成书。

图片:王啸、斩云剑、王琴、李锋

文章来源:济南明府城(作者:刘书龙)

Hash:0b1492c33769ee880dc8961d4328e8e8bd65ccb8

声明:此文由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