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济南老建筑专题 | 英雄末路,大厂遗风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父辈工作过的地方!

01

英雄末路 / 国棉一厂

位于凤凰山路1号的国棉一厂曾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纺织厂,1915年建厂,1919年投入生产,曾拥有职工8000多名,布机1400多台,以棉布和棉纱生产为主。“当年国棉一厂可比济钢厉害多了,是山东省的纳税大户!”一位老工人在采访中如是说。然而,这位曾经的纳税大户没能挺过自己的百岁生日。2014年11月5日对于济南国棉一厂而言是一个昏暗的日子,那天,它被宣告破产,六千职工被遣散,只留下20余名留守人员协助处理遗留问题。在一番努力后,队员们找到了工厂信访办郭主任,请他道出厂子的前世今生。

(队员前往郭主任所在的办公楼)

郭主任是1982年来到国棉一厂的,那时,国家的经济政策正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像许多老国企一样,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棉一厂没能顺利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被迫走上了改制的道路。然而,由于资金、经验和人才的匮乏,改制并不顺利——“职工每月120多块钱的生活费都拖欠了两年,实在难以维持”郭主任痛心地说。2014年,时任市委书记王敏对国棉一厂实施“政策性破产”,厂区产权转归国资委。地皮被齐鲁化纤集团购得,由留守人员经营租赁。

(厂区东北角二层西洋小楼

队员们仔细考察了厂区内现存的建筑物,除了东北角的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外,老房子已不多见。

据郭主任介绍,八九十年代,工厂自行决定拆除了许多老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厂房都是那时新建的。如今厂房被划分为数个不同的功能区,出租给加工商:门口位置以餐饮为主,原南厂厂房变为旧家电、旧家具中心,北厂主营摩托车和玻璃加工生意。街上,摩托车引擎轰鸣着,玻璃钻孔机尖叫着,搬运钢材的光膀子大汉急匆匆地走着,小饭馆里飘出的臭气在半空中笼着……国棉一厂的影子在这片土地上消失得一干二净。

郭主任无奈地表示,由于产权目前属于国资委,老房子的安置、处理、修缮、保护等事宜都是“政府说了算”,企业不便干预,但他希望政府尽快采取措施。毕竟正是这些老房子创造了不可复制的棉纺辉煌,定格了无数济南人的青春岁月。

考察 李骋宇 张天昊 徐雪妍 耿程远

文字 徐雪妍 李骋宇

摄影 张天昊

02

绝境探险 / 成丰面粉厂旧址

“一片荒地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们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们一腿的疙瘩”

——队员安东

“官扎营那几栋建筑的周围本来是没有路的,希望以后去那里、关注那里的人多了,那里就会有路了吧。”

——队员瓦莲卡

“你怕或者不怕,危楼都在那里,不来不去。”

——队长卡佳

(队员奋不顾身地钻入危楼区)

“此时已经起了不小的风,冒着小雨我们来到了官扎营。进入官扎营小区后我们找到了一个锁着的铁门,下面有一条三四十厘米的缝,我们本打算钻进去,又看到附近有几位老人坐着乘凉,我们便走上前去询问相关信息。

一位爷爷告诉我们,他不是很清楚,但成丰面粉厂这一片属于私人,原来是德国人建的,后有一个建筑被用于集贸市场,再后来拆的时候被叫停。附近还有一个隐蔽的门可以直接进入。因为时间紧迫,且不知能否找到正门,我们决定当场钻过去。

我们互帮互助地钻过去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里面杂草丛生,没了半边的窗户摇摇欲坠,碎玻璃悬挂其上,铁楼梯也生锈断裂。这些砖房虽然已是危楼,却没有完全坍圮,历史赋予这些老建筑沧桑的美。我们连连赞叹,跨过杂草走向这几栋建筑。前面这几栋平房大概是厂房,里面有大面积的空地,这里曾两次失火。

我们同记者继续往前走,前面的路十分崎岖。大家都被蚊子咬了很多包,而这时狂风大作,时不时伴随着几个雨点,我们有些害怕靠近这些建筑会有危险,但本着考察的目的和冒险的精神,小组继续前进,终于靠近了最高的建筑——制粉楼。楼体只保存了一部分,有一边的外墙已被拆除,墙上挂着裸露着的水管、钢筋,玻璃已经没有了,顶部也被拆除。但通过剩余部分我们仍能感受到它曾经的美丽。由于天气原因和这栋建筑的状况我们无法入内(因为已经露天而且门被拆了)但是也拍摄了许多建筑的内部细节图,记者小姐姐还使用航拍器帮助我们拍摄了许多我们无法看到的东西。

沿着制粉楼绕了一圈,我们终于走到了一条较为平坦的路上。两边都是一些平房,左边大概是厂房,右边是职工宿舍。进入厂房,抬头便是整齐的支架,无数规则的支架构成了许许多多的几何形状,看起来十分坚固。

有一片厂房曾被用于集贸市场。虽然现在已经空无一人,外面杂草丛生,甚是荒凉,但是看着挂在墙上的“卖猪肉”的牌子,我能想象出几十年前这里人潮涌动,叫卖声不绝于耳的情景:那些人从我身边走过,用熟悉的济南话买东西、砍价……

现在早已物是人非,然而老建筑依旧承载着过去的济南记忆。我们从未经历过的那些往事会通过老建筑向我们诉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愿意冒着三伏天的酷暑,带着满身的蚊子包来做这些事情——为了文化和记忆的传承。”

——队员薇拉

专家说:这些房子(国棉一厂和成丰面粉厂)主要是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木构架虽然不是标准的桁架,但吸取西方木构架技术,用小料建造大空间,比中国传统建筑要节省不少木材。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由于材料使用年限的限制,维修起来需要花很大的成本,如果实在不能保留的要做好测绘记录。

考察 李骋宇 张天昊 黄雅贤 陶乃迪

文字 安东 瓦莲卡 薇拉

摄影 张天昊

03

“红房子” / 铁路大厂

现名为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铁路大厂坐落于槐村街31号,为省级文保单位。它曾用过很多名称:济南机器厂、济南机厂、济南铁路工厂、济南机车车辆厂……但是无论名称怎么变换,济南人还是愿意把它称作“铁路大厂”。铁路大厂还是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党支部和第一个产业工会的诞生地,有“红色大厂”之称。

(大事记)

刚建厂时,许多德式建筑被修建起来,保留至今的有第一任德籍厂长道格米里的办公大楼和德国高级管理人员公寓楼;工业建筑则只保留下水塔和油库。安保人员告诉我们,保留至今的建筑均未装修过,一切都是“原装的”。

保存最完好的自然是厂史馆了,可惜位于厂内,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参观,因此队员们只考察了外景。从这座建筑的整体结构来看,处处体现出德国建筑的特点。整幢楼是砖石结构,屋顶为半木构架。底层外墙用的蘑菇石饰面,一层二层之间有一条腰线,一屋四坡顶,有阁楼。德式与中式建筑元素的冲撞与交融在这些房子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德国建筑的阁楼一般开的是老虎窗,就是一个个单独的窗子,看上去像人的眼睛一样。而这个阁楼却设计成老虎窗的变形,内部成为一个大的承重间,比较有气魄,特点突出。中国的屋顶一般采用的是斗拱、梁柱结构,而这个屋顶的骨架是折扇形骨架或者是几何三角形骨架,这与中国建筑内部的受力不同。(摘自网络)

在铁路大厂东门外球场东侧法桐树林中,建有一座中式亭子,叫"四维亭"。亭中乘凉锻炼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了它的来历:1917年亭子落成后,孙学霖亲笔题写了“四维亭”三个大字——礼、义、廉、耻,是为“四维”。时年适逢护国运动爆发,而孙中山恰是“四维”的倡导者之一,“四维亭”这个名字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另一处保存完好的建筑是德国高级管理人员公寓楼,现为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保险部办公处,产权归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所有。

队员获准入内并对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这原来是厂长住的房子,他们(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保险部)搬过来也就几年时间。”工作人员如是说。当我们问到这栋楼是否是文保单位的时候,工作人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在厂门口的保安却一口咬定“这几栋楼都是省文保”,看来这里的工作人员对建筑的情况也知之甚少。

“只要不被闲置,这些老房子就塌不了。”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副会长李曰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以道格米里的办公大楼和德国高级管理人员公寓楼为代表的一批老建筑正是由于长期使用才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厂子没关、房子也没倒,与国棉一厂和成丰面粉厂相比,铁路大厂显然幸运得多。

专家说:这些房子(国棉一厂和成丰面粉厂)主要是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木构架虽然不是标准的桁架,但吸取西方木构架技术,用小料建造大空间,比中国传统建筑要节省不少木材。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由于材料使用年限的限制,维修起来需要花很大的成本,如果实在不能保留的要做好测绘记录。

考察 夏逸宁 丰珂 陶乃迪

文字 夏逸宁 李骋宇

图片 夏逸宁 网络

写在后面

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如何妥善保护好老工业区建筑、安置好老工人、留存住老故事,是时代向包括济南在内的所有工业城市提出的难题。

鸣谢:

南京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马晓副教授(学术评估)

济南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赵晓林先生(提供线索)

Hash:5a42942fbb5f114b5f502f0663e9325be16d1912

声明:此文由 老济南文化传承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