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薇:苏村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随想

苏村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随想

文/翠薇

莘县张寨镇苏村是山东省朴素、边远的一个平原小村庄,民风朴实、善良。杨树榆树、柳树等绿植一层层掩映着村民的房舍,播种、管理、收割、采摘,勤劳的乡亲年复一年与茂密的庄稼亲近为伍,街头随意走过的孩子闪烁单纯、明亮的目光。豆棚瓜架 、鸡犬相闻,安静祥和围绕着这个村子。然而这个小村庄又是人杰地灵的,它有村民们引以自豪的悠久历史。这是一个红色的村庄,曾经被誉为“平原小延安”。

1941年,发生了一场苏村阻击战,120余名英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阻击和牵制了日军的6路分进合击,击毙日军400余名,掩护了边区首脑机关和当地军民的安全转移,保卫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苏村烈士陵园于2010年10月1日始建于苏村,共占地30亩。主要由人民英雄纪念碑、莘县革命烈士纪念厅,莘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莘县革命公墓等四部分组成。人民英雄纪念碑高19.44米,寓意莘县一九四四年解放。纪念碑底座四周雕刻的是以苏村阻击战为主题的浮雕,纪念碑两侧的雕塑寓意军民一条心。

我和一群文朋诗友,来到苏村烈士陵园,瞻仰烈士。苏村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直插云霄。它的气势,我看见的第一眼,便被震撼。我们双手垂立,在炎热夏季,依然目不转睛,站在阳光里,向它行着敬重的注目礼。在目光接触中,它有一种能量和气场,源源不断地带给我们力量和坚强。

纪念碑上面的金色大字雄劲有力,气势磅礴。周围是一个小广场,节假日清明节常常有各阶层的人士来苏村烈士陵园扫墓,本地的,外地的,大学生,在校的孩子们等,还有外省老兵,骑行的队伍,专门来瞻仰革命先烈。庄严行礼,沉重默哀,听讲解员将苏村的前世今生生动讲述。

广场周围的苍松、翠柏,也都行着注目礼。天边的云路过这里,也会慢下来。朔风吹过,也会绕道。我走过去,走上台阶,来到纪念碑身边,我抚摸它,晶莹的汉白玉大理石棱角分明,也代表烈士的刚正和勇猛,为人民奋斗的无畏与决心。一股肃然起敬之感从心头升起,肩上顿时有沉甸甸的责任。他们保家为国,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生命。我们低头默哀,纪念和缅怀那些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

纪念广场的两侧分别建有一座莘县革命烈士纪念亭,自土地革命时期以来,共有2210位莘县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莘县籍革命烈士特修此亭,并将烈士的名字,一个个,一笔笔,一划划,深深契刻在亭中的纪念碑上作为永远的怀念。那一个个名字,都是火热的,滚烫的,我看见了他们年轻的笑脸,坚毅的嘴角上翘……

纪念碑和纪念馆的后边,就是莘县革命烈士公墓。那么多墓碑,有名字的,没有名字的,白花花一大片,一个挨着一个,触目惊心。残酷的战争,烧杀抢掠,剥夺人们生活、生存的权利,革命先驱者总是思想前卫者,不惜一切冲锋陷阵,捍卫民族尊严……苍松翠柏偎依着永生的战士,浓密茂盛的青草陪伴着长眠的战士,这些人都被苏村人永远的仰望。看见一些年龄记载,18岁,20岁,23岁。我眼前浮现一些面孔,他们还青春年少,他们似乎还稚嫩,似乎刚刚还在父母面前撒娇,而他们已经是饱经沧桑的战士,已经为了家乡的和平与敌人殊死搏斗。在革命公墓这个安静的地方,他们接受后人瞻仰和看望。胜利总是来之不易,甚至以鲜血和生命来换取。他们都是走在战争前面,无所畏惧的人,都是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的人。

展览馆悬挂着一幅照片叫魏庄战斗,引起我的注意。照片上是一片树林,高低不平,低处或许是打仗时的埋伏地吧,应该是文中说的魏庄或者崔马固的一片地方。如果没有战争,如果风调雨顺,如果人们都能安居乐业,那一片树林,应该是一片多好的休憩地。羊儿吃草,顽童扑蝶,稚子嬉戏……战争掠夺了人们的幸福和自由,战争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规律,让人居无定所,惊惧和恐慌,让人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看到照片以后非常激动,因为照片上说的地方是我的家乡,下面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1939年12月12日,莘县日伪军200余人,其中日军70余人,伪军130余人,携带迫击基炮一门,轻重机枪各一挺,另有两辆马车拉着弹药,向莘西北根据地进犯、抢掠。在先遣纵队纵队司令员李聚奎的统一指挥下,我军两个营,先敌占据了魏庄、崔马固等村围寨。莘县游击大队埋伏于崔马固东北、魏庄以南的地域,当敌人进入魏庄村南时,遭到我军迎头阻击,被包围、压缩于魏庄西南一片洼地里。太阳快落山,我军在周围群众的支持下,向敌人发起攻击。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击毙日军60余人,毙伤伪军60余人,残敌在汉奸带领下,于午夜逃脱……

读到那段话,我不寒而栗,我的心颤抖不已。崔马固是我的故乡,是我出生的地方,魏庄是我长大之后居住的地方。我太熟悉了,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哪条街哪条巷,那里的一草一木对于我都是亲切无比,那里的太阳和月亮都给我无限的爱抚和温柔。我的故乡和它的子民,在战乱中曾经遭受多大的磨难和创伤!我的故乡也是鲁西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民风淳朴敦厚,乡民老实本分,多以耕田种地为主,世世代代接受这片大地的养育。从我有记忆开始,记住的都是美好:院子里枣花飘香,奶奶小菜园里洋姜的黄花飞舞,山羊在院子里安静吃草,母鸡刨食,公鸡打鸣,一切都自由自在……奶奶曾经给我讲过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她说,那时一听说日本鬼子要来扫荡,手无寸铁的村民就人心惶惶,赶快领着老人孩子,去村西北的芦苇丛里躲起来,有时一躲就是好几天。年轻妇女们怕遭受迫害,都披头散发,脸上抹着锅底灰或者泥巴,故意扮丑。幸好几天几夜之后,村民都能被游击队解救出来。那几天里,芦苇荡外面的枪响声让人胆战心惊。老的小的由妇女带着,壮劳力男人们都自觉地加入到保卫家乡的战斗中去。

奶奶家里的镜框里有一幅照片,上有三个人,两个军人,中间一个孩子。两边的军人军装肃正,奶奶说他们是在我老家参加战斗的军人,是一对夫妇。照片中间他们的孩子曾经被我奶奶哺育长大,那个孩子只比父亲小三个月,他的父母在战场英勇杀敌,奶奶带他长大到六岁。日日夜夜,奶奶搂着他睡,哄着他吃,比待我父亲还娇贵。后来,他们走了,留下来一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留下了地址,去了北京。以后,爷爷奶奶再也没有见过他们。奶奶家院子里的老枣树见证过那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长大的情景。那个和我父亲同龄的小男孩,后来一定生活的很好吧。现在我的父亲已经年过花甲,白发苍苍,那个革命军人的后代一定也是生活安康,我在家乡祝福他们……我生活在七十年代,是和平时期,是幸福、快乐、自由的,我的爷爷奶奶和父亲的童年,是饱受战争折磨和摧残的。还有那么多革命者,为了保家卫国,牺牲生命……

苏联著名的散文大师巴乌托夫斯基,年轻时在他的著作里,这样写到:在月光与海水的光影里,立着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刻着:纪念那些未能从海上归来的人们……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是模糊的。来到苏村烈士陵园,在满是苍翠松柏的院子里面,在一个个烈士的陵墓前,我突然想起那句话,我的眼睛同样是模糊的。我纪念那些未能从战争中归来的人们。是他们,那些先烈的坚强、坚定、勇敢、机智、无畏、无惧,奠定了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基础。虽然他们的肉体远离,但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的精神一直陪伴和引导着我们。

把思绪拉回来,我祈祷白鸽从四面八方,从世界各地,衔来橄榄枝,让和平永在,让整个地球村都能处在安宁、自由之中,人们安居乐业,都能将仅有一次的生命像花朵一样精彩展示和盛开……

临走时,我对着纪念碑,再次肃穆行礼,这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这是一个警醒,这是一次涅槃,这是一个重生。它和那些战士一样在我心里永远高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作品展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 · 快书】范兆金:扶贫干部范春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 · 诗词】 | 马树才:鹧鸪天•不忘初心(组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 候玉芹:初心•使命 ——祝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采风创作活动的通知

【作者简介】翠薇,本名崔会军,女,山东聊城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高研班学员。民盟盟员,聊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出版诗集《在内心,种植一盆兰草》《自然是无顶的教堂》。聊城市作协副秘书长,聊城市诗人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东昌府区作协副主席,《鲁西诗人》责任编辑,《作家周刊》特约记者,《作品》特邀评论员。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聊城市第二批文明之星,聊城市首届签约作家。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奖。

特约主播:虹 逸

主 编: 踏清秋

执行主编:姜敬东

【投稿必读】山石榴原创文学平台投稿须知

j13806351836

Hash:b9bdb56c9c6fa989f680a1fe90e302c37ca0b49c

声明:此文由 山石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