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宁氏略闻增补
前考在承德有“宁氏”多支,有满族宁和汉族宁之分别。有位本家叔叔了解到,丰宁满族自治县辖下的胡麻营乡苇子沟地方还有一支汉姓宁氏,这一支苇子沟汉族宁氏与丰宁胡太沟门满族宁氏有通婚联姻的历史。本家叔叔说:“又偏道子有于姓一教师在苇子沟教书,娶妻宁氏(苇子沟汉族)。后该教师打成右派迁回原籍把该女领回。该女遂认我父亲为兄我喊她为姑”。综上所述,这里起码透露了两个事实,一个是“满汉二宁”曾经通婚是姻亲,还有一个就是“满汉二宁”有一支合一成了宗亲。
多次文章论及承德满族宁氏是随名姓,始迁祖宁安是名字,不是姓名合一的汉族习惯,这种在清代很普遍,如和珅不姓和,而姓钮钴禄氏。同理宁安起初不姓宁,而姓伊尔根觉罗氏。据清代昭梿的《啸亭续录》笔记中记载一个人叫“宁秀”,这个宁秀也不姓宁,而是姓纳兰即那拉氏。故事记述的是“宁秀生有髭”,如果望文取义的话一定会认为这个人姓宁名秀,实际上不是,而只是满族举名不举姓而已。
宁秀是纳兰永福之子,永福是纳兰揆叙之子,揆叙是纳兰明珠之子。《啸亭续录》其原文则是:“纳兰侍卫宁秀,为太傅明珠曾孙。生时有髭([zī],意即“嘴上边的胡子”)数十茎罗罗颐(颊、腮)下,年弱冠,颜貌苍老宛如四五十人。未三十即下世,其家因之日替,亦一异也。”故事说的是纳兰宁秀生下来就长了胡子,二十多岁像个四五十岁的人,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家道也败落了。似乎人的相貌预示着缩短了生命。其实是不是这样的呢,没有定论。据说老子出生就是个长者相貌,所以叫老子。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还记载了另一个生而有胡子的人:“灵王,生而有頿。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生而有胡子反而人更有威望有福德,所以不能以奇异相貌定论祸福。
据有关纳兰家族祖墓的文章记述,宁秀的祖父辈范字为“揆”,揆方、揆叙;其父辈范字“永”,“永福”、“永寿”。所以纳兰家族也是很早就汉化范字了。宁秀生前乐善好施,据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北玉河村的关帝庙重修,管家安尚仁和宁秀代表纳兰家族,布施香火地56亩,是关帝庙捐资修复的首户。
关于“宁秀生而有髭”的事情,在《清稗类钞》也有记载,相对简略一些。其文“纳兰侍卫宁秀为明珠曾孙,生时有髭数十茎,罗罗颐下。年弱冠,貌苍老如四五十岁人。未三十,即下世,家因之日替。”
在清代喜欢名里代宁的非常多,宁安、宁泰、宁禄、宁福、宁秀、宁和……不能都认为他们本姓宁,大多是都是名字而不是姓氏。满语里带这个音的由宁古塔、宁古奇等,初步查这个发音还有一个“善士”意思。大概是因为这个“宁”字汉语寓意美好,具有平安、安定等意,受人们喜欢,有与汉族的宁姓字音接近,如清初大臣宁完我和宁德友,所以渐次融合成了同一个宁氏,也不足为奇了。
Hash:82517befdfc2630906748fb5a7ae813c0abcb455
声明:此文由 承德满族文化研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