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 | 北门(齐川门)——济南府城观览之五

济南府城的北门建在大明湖北岸,因为城内泉水汇聚至大明湖,再从北门流出,所以被称作“汇波门”(也作“会波门”),济南人则习惯称它为“北水门”,它是济南尚存的唯一一座城门。

汇波门的历史要早于济南明代府城的建造历史。早在魏晋时期,即济南的城池还非常小,城墙之外还有“郭”,它就是历水出郭处。宋代,易郭为城,这里成了济南府城的北门。熙宁五年(1072),曾巩改造北水门,因其旧门,加筑水闸,曾写有《齐州北水门记》一文。元朝初期,人们在北水门上盖起了城楼。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曾登山此楼,叹曰:“盖济南形胜,惟登此楼,可得其全也!”他称赞此楼高耸入云:说“城楼高倚半天风”。

清代汇波门及汇波楼

提到北水门,就不能不说济南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了。济南八景也称历城八景,包括锦屏春晓、趵突腾空、佛山赏菊、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泛舟、白云雪霁、历下秋风。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崇祯六年(1633)《历乘》:“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八景之说在明时已存在多年。过去,北水门南有一座桥,名曰汇波桥,也写作会波桥,为大明湖北岸东西通道所必经。人们“凭桥一望,万顷湖光,收入目中”(刘敕语)。后来人们看到的“汇波晚照”一景,大都是登临汇波楼所见。清康熙年间周绳手抄的《历城名胜诗钞·历城八景》“会波晚照”条下写道:站在会波楼上,“每当斜阳返照,湖光潋滟,树影玲珑,且佛山之气遥接眉目,故学人多游于此焉。”

清代会波楼及会波桥

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作用,北水门历代屡修屡建,今天依然屹立。北水门上的汇波楼建自元初,仅元朝一代就曾几次重修。明、清两代也一再重建,至民国时代因年久失修最后坍圮。1982年大明湖公园再次大规模整修时,重新修建起倒塌已久的汇波楼。楼上悬挂黎雄才书写的“汇波楼”金字匾额,楼西一层檐下高悬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的“汇波晚照”匾额。

晏公台及汇波晚照

汇波楼

从汇泉寺远眺汇波楼

远眺汇波楼

民国时期的汇波楼及城墙马路

齐州北水门记 (宋·曾巩)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其酾而为渠,布道路、民庐、官寺,无所不至,潏潏分流,如深山长谷之间。其汇而为渠,环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为门以泄之。若岁水溢,城之外流潦暴集,则常取荆苇为蔽,纳土于门,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坚完,又劳且费。至是,始以库钱买石,僦民为工,因其故门,累石为两涯,其深八十尺,广三十尺,中置石楗,析为二门,扃皆用木,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于是内外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人无后庐,劳费以熄。其用工始于二月庚午,而成于三月丙戌。董役者,供备库副使驻泊都监张如纶,右侍禁兵马监押伸怀德。二人者,欲后之人知作之自吾三人者始也,来请书,故为之书。

济南府城观览

Hash:dc5d52fee64490765d287b84c569397de900891c

声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