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领,南阳催生“新八景”
□南阳观察记者李铮司马连竹
见惯了各处的风起云落,你可知道南阳的“风花雪月、山水氧光”?
方城风、卧龙月季、老界岭雪、丹江月、伏牛山、白河水、宝天曼氧吧和盆地充沛光照,被称为南阳“新八景”。
作为拥有区位优势的生态资源大市,南阳以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长效机制为契机,积极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正朝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大步迈进。
盘点创新资源大品牌
南阳盆地处于汉水上游、淮河源头,北有秦岭、伏牛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
遍布南阳的众多河流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环绕盆地的各个山脉界分南北,阳光雨露滋润出一座动植物天然宝库。位于南阳内乡的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正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资源品牌之一。
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是南阳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该市建立了南水北调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建成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今年5月,南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颁布实施。丹江口库区南阳辖区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从去年开始,南阳市在中心城区出台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带工程”,按照水系改造、综合开发和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的思路,对9条城市内河进行综合治理,突出防洪水、保供水、治污水、排涝水、抓节水、显秀水,打造南阳特色水生态品牌,形成了“一心两山环众湖、两渠九水绕南阳”的独特城市景观。
以伏牛山、桐柏山山地森林绿色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绿色生态屏障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走廊、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绿色生态屏障为基本框架,南阳以“两山两水”为特色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夏夜,“抬头望星空,迎风听蛙声”,南阳市白河岸边的滨水绿道上,散步的市民成群结队。绿色柳丝随风摇摆,“四圣”景观灯灯光婆娑。
水是城市生态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拥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已属幸运。在南阳,不仅有秀美的白河一路蜿蜒贯穿城市,还有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护城河、温凉河、汉城河、邕河、潥河8条内河,总长度约100公里,中心城区内总长度约70公里,它们宛如一条条飘带散落在城市腰际,相依相绕。
生态环境是品牌,也是生产力。大山、大水、大空间,是南阳的宝贵财富和独特优势,是该市在转型发展“百舸争流”中最具个性的核心竞争力。
措施转型发展“绿动力”
作为“五位一体”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列为“十三五”规划的十大任务之
一。
“十三五”开局伊始,南阳在全省率先实施绿色引领战略,通过完善生态机制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生态“三重转型”,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为统揽,大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
当前,南阳把环境保护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点,实施大气、植被、人居综合整治整体联动,推进资源节约、优化能源结构、循环经济建设全过程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此,南阳自我加压,严守1243万亩的耕地“红线”、1590万亩的生态“绿线”、400万亩的湿地“蓝线”等基础上,科学规划水体保护线、绿色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各区域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作为先行者,自然生态体系、资源支撑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宜居体系为南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完整支撑,这四大生态链条构成了南阳超越前行的核心“绿动力”,形成了“确保水质和粮食两大安全,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宜居健康、生态文化教育三大示范”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南阳模式”。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外便为霖。”白居易诗中对南阳的赞誉,正是今日生态南阳的生动写照。如今,南阳正按下动力转换的“快进键”,加速摆脱改变粗放发展的落后模式,激发出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澎湃动力。
Hash:f4591ca8e4e01c46ee4b0d0324366455acde4a7a
声明:此文由 河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