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书院感怀

不久前,开有一家旅行社的本家兄弟唐旻约我:“一起去府城攀丹村‘西洲书院’,感受那里的厚重历史和书香氛围吧。”

“西洲书院”,是海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自广西兴安籍文武进士、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唐震贬任琼州刺史,与其子叔建、叔勋落籍攀丹村,于淳祐元年(1241年)置书数万卷,创办“攀丹义学堂”,父子修圣贤之学,“兴礼教、以化黎民”。元代,扩建为“攀丹义学书院”,其后裔辛勤执掌。至明正德元年(1505年),唐震第九代孙、海南唐氏历史上第两对父子进士唐胄,白衣进士掌教书院期间,琼州参议张简改书院名为“养优书院”。因唐胄号西洲,正德十四年(1519年),为旌表其编撰《正德琼台志》的硕果及对教育作出的卓越贡献,琼州按察司副使、海南兵备王弘表奏朝廷,更名为“西洲书院”。宋元明清累朝,唐氏后裔科甲蝉联,明代更是“一朝六进士”,培育了八位进士、五对父子举人在内的数十名举人,以及丘濬、海瑞、王佐、郑廷鹄等无数海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启拓了琼岛教育。

随着时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迁,“西洲书院”逐渐没落,后在清朝毁于战火。现今的“西洲书院”,是海南唐氏族人历时8年,于2012年建成的一排三进直通的仿古建筑,仅为海南“唐氏大宗祠”的一部分,材质为玄武岩、青砖、实木和瓦片。

曾与唐胄在广西和江西共事的江西城州府龙南县知县、琼山人吴诚在《敬之公修大宗祠序》中介绍道:“祠堂之重建,自正德丙寅西洲公始也。……兹大学生恪守厥考之志,上溯乃祖之心,于兹毕力焉。以嘉靖壬子冬十月肇工,越月告成。其修拓之规,悉遵祖父之旧堂。在居室之左,而祠、飨堂、寝斋、门表、坊亭,次第广而续之,以冀栋宇,名其斋曰存著,亭曰对越。子孙分左右以居,将世世同堂告祭,勿替引之。”据此而知,曾经的“唐氏大宗祠”是何等恢弘,如今却被疯长的地产侵占,可谓是一种悲催。

“西洲书院”的第一进,石刻门匾为“唐氏大宗”4个楷体大字,被描上金水后更加夺目,右侧有一行直书的小字“道光二十九年仲春吉旦”,左侧为“合族重修”。门前的两根石柱上,描金刻着一副“乡贤崇祀光南国,户部流芳拱北辰”的对联。户部,指后官至户部左侍郎的唐胄。唐胄在51岁的明嘉靖元年(1522年)应召赴京复出后,13年内升迁11次。安南(今越南)内乱期间,世宗应使者要求欲发兵,唐胄疏陈7条理由,竭力诤止。后嘉靖下旨“定明堂大飨礼”,唐胄冒死上疏,被嘉靖关进监牢。获赦准备重新起用时,终因不堪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卧病不起。死后追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赐谕葬。《明史》称其“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

屋内的四壁,彩绘着西洲遗教、烈女投江、贤妇教子等12幅发生在海南唐氏的生动活泼历史故事。图旁,是歌咏的诗歌,分别为唐氏清末民初向海南文人征集,彰显着中华孝道文化一脉相承之魅力。与唐氏有着姻亲关系的海南历史名人民国初琼山县立中学校长王国宪在《攀丹唐氏合修宗谱叙》中赞叹:“其表章十二图咏,俱前贤明跡,更为丘海两姓所未有,海南谱牒之修,未有咸于此者也。”

后面的门楣上,挂着一块提学杨佥事为唐震第十代孙唐伯濂题的“秀士无双”木匾。唐伯濂是王佐表侄,18岁广东乡试中解元,英年早逝。王佐曾诗惜唐伯濂:“洗马桥东水泊津, 野田荒陌草如茵。他时若问田边墓,五岭南来第一人。”

第二进门楣上木匾上的“西洲书院”,原为王弘所题。门前石柱上,刻着王国宪撰、唐震第二十四代裔孙唐南荣书的“特奏肇开基,九徴辟、六进士、二解元、十举人,累叶相承,礼乐诗书光甲第;生才多蔚起,五名贤、三儒林、两孝友、八循吏,联翩济美,文章气节振宗风”对联。屋内的左边,悬挂着攀丹唐氏包括始祖唐震在内的九位进士和一名御赐博士的画像及简介。右边悬挂的,是海南省唐震唐胄文化研究会成立及参加太原晋祠祭祖、与马来西亚唐氏族人交流等活动的照片。

注视空旷的屋子里,脑海浮现出海南唐氏第二位进士、第一对父子进士、浙江巡按唐舟之孙,曾任湖广长沙府经历的唐震第九代孙唐继祖,训斥唐胄胞弟唐冕不好读书,而唐冕却能当场和杜牧《过华清宫》及和刘长卿《漂母墓》,作出二首诗的情景。及海南历史名人、攀丹唐氏外甥王佐《鸡肋集》之《唐母冯氏墓志铭》中,记录海南著名女诗人、唐继祖之妻冯银之言:“不可断读书种子”。从此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海南的影响,源源不断,根深蒂固。海南唐氏之所以累朝衣冠蝉联,与学子们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地学习,密不可分。正如王弘在《西洲书院》中写的那样:“公(唐胄)遍读而父而祖所藏书,俾若子若孙世守之,可谓能绳祖武,翼子之燕,孙谋之员,贻者矣弘,何容一喙哉。”唐胄与王佐争执,认为孝元罢郡之后,海南岛580多年历史期间的地方行政建置从未间断。这也与唐胄遍读先祖藏书,善于分析事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现在的书院,虽然再也看不到古代贤士们飘逸的身影,听不到书生们朗朗的书声,但作为珍贵的历史遗存,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进后面的门楣上,挂着一块明洪武初褒扬唐胄曾祖唐谊方的“经明行修”木匾。门前石柱,上刻清进士、文昌县知事李熙撰、唐南荣书的“溯姫宗得天下,享国八百年,史传桐叶封藩,先业贻谋累代,显荣光谱牒;自支祖迁海南,家传数十世,诗纪椒聊盈匊,远條垂荫千秋,蕃衍盛衣冠”。

第三进,便是唐氏祠堂。门前,摆放着四个祭拜的鼎和香炉。门匾是嘉靖壬子年(1522年),兵部侍郎黄表衷题写的“台阁儒宗”。门及门柱上,红底描金刻着“家规垂训翼孙谋,身范克端绳祖武”“万里春风陶礼乐,百年老业绍箕裘”的祖训。门右边廊下,放着一块乾隆丁酉年(1777年)的“唐氏祠碑”。门前石柱上“文物彬彬入珂里,草木犹带书香,屈指名贤,若举若举若元魁,海外无双唐氏;风徽奕奕登华祠,几筵尚留英气,历稽世宦,而公而卿而守牧,天南第一攀丹”对联,为南京左副都御史吴讷题、唐南荣书。

端坐祠堂供桌的,是唐氏7位祖先的塑像与牌位。他们在享受儿孙烟火供奉、祭拜的同时,或许还感受到了民族和时代的凝聚力。

从“西洲书院”的前进走到后院,只见地面干净、墙壁整洁,题联字迹潇洒,雕刻刀法娴熟。环顾四周,围墙已经修缮一新。唐旻说,在会长唐华清的倡议下,唐氏族人已捐资24万多元,将围墙修建为文化长廊,计划镌刻海南唐氏族规、族训,历代先贤事迹,《十二图咏》等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

回望“西洲书院”,三根旗杆上飞扬的旗帜,迎风猎猎。昭示着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社会和谐的纽带,体现着民族传统美德,承载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来源:银河悦读)

Hash:55cce315e82a1af345f523f228cfcadf8e2addae

声明:此文由 琼台福地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