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50年 她们在“故乡“新县聚首过年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题记
1987年秋,我在卡房胡河小学当老师,一次和一个老教师坐班车去县城。班车上,他和一个中年妇女打招呼,喊她“耿校长”。
我被这个“耿校长”的容貌惊呆了,称得上是“风华绝代”,微微的卷发,端庄大方,高雅温暖的浅笑,声音如春风吹过。我当时联想到的人是“宋庆龄”,音容笑貌,自带一种高贵典雅。
我奇怪,卡房这深山老林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女性?那位老教师说,她是郑州的知青,叫耿景共,“扎根”农村,在这里结婚成家。郑州的知青就她一人没有回城,原来是卡房小学的校长,现在县城关中学当老师。
郑州的知青“上山下乡”,去新县的比较多,周河、泗店、陈店都有。卡房乡也是一个据点,大概40人左右,分散在几个大队的生产队劳动。
我在卡房就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里的很多农民,会打篮球、乒乓球,都是郑州的知青教的。
我在卡房中学时,我们文科组、理科组老师在学校前面的操场举行篮球比赛,中学隔壁的村子是古店村窑湾,村民在操场周围的水田里插秧。看我们比赛,他们来了,“窑湾农民队”要和我们中学的老师“干一场”。
他们从秧田上来,洗洗脚,光着脚板子,挽着裤腿,和中学老师比赛,在砂土地的操场上奔跑。他们个人能力都好,但没组织,一会儿队形就乱了,输了。他们有些不服,说裁判、中学的体育老师胡名利偏心,乱吹他们“带球走”。
古店村是卡房政府所在地,当年的知青不多,多数知青在卡房村,20人左右,包括耿景共。卡房村即是清代设的盐卡所在地,距卡房街3公里,与湖北交界,“卡房”的名称由此而来。
卡房小学我去的很多。
那届我们9个师范生只有两个分到村小学,另一个就是分到卡房小学。卡房村人口多,学生多,老师也多,周日,有炊事员给老师做饭。我就从胡河去卡房小学,去同学那儿吃饭。
卡房小学建的好,比胡河小学好多了,面积大,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校门前还有一副对联:看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这是赵朴初老先生的诗句。
学校的老师说,这都是“耿景共校长”的功劳,她先是在这里当老师,后来又当了6年校长,建起了卡房乡最漂亮的小学。
她那时是“知青模范”、名人,在当时的信阳所属的九县一区做巡回报告,有很多单位支持她“扎根山区”,帮助援建校园。
再见到耿景共“耿校长”,是在1996年的郑州,我那时已在郑州一家报社工作,她回郑州照顾病重的母亲。因了一些机缘,我去了她家,一起聊卡房,聊她的家世,她的“黄金时代”----
少年:阳光灿烂的日子
耿景共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是真正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父亲说:毛主席、共产党是中国的大救星,遂把女儿取名“景共”,父母都在地税部门工作。父亲是辅仁大学毕业生,虽然出生在地主家庭,但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真心拥抱新中国,拥抱新世界,投身新建设。
“景”字,本义是“日光”的意思,引申义是“仰慕”。也可以做动词用,“景从(读yǐng 影音)”,“紧密追随”的意思。“景”与“影”通假,同音同义。我想,她的父亲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生像影子一样追随毛主席、共产党”,形影不离。正好姓“耿”,就是“忠心耿耿”。
5岁的时候,父亲过早地因病去世,耿景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这丝毫没影响她快乐的童年。到了上小学,因为聪明、漂亮、学习好,会唱歌跳舞,“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幸福地成长”。
引用一段耿景共“自述”里的一段话:从我懂事起,我们就接受党的教育,感谢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每当我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心中是自豪感倍增的。所以,“祖国万里河山在等着我们,世界革命人民在期望我们”。树立为祖国奋斗终生的雄心壮志,为革命贡献青春的远大理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1966年,耿景共初中毕业,文革开始了,学校停课,高中停办。学生写大字报,斗走资派,搞大辩论。随后是“红卫兵串联”,高举红旗,徒步去井冈山、韶山等圣地,“最高指示”是“多一些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坐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走着长征路,心向天安门”。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了。耿景共是独生女,还是单亲家庭,按照政策可以留下来。但她积极要求,到最偏远的农村去 ,“心红不红、忠不忠,看行动”,“下乡光荣,留城可耻”。不下乡,怎么能证明自己不是“口头革命派”呢。
耿景共写了“决心书”,是一首词:“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刀山,下火海,万里征途不辞道路难。为保血染好江山,血汗洒,心甘愿。祖国天地多壮阔,好儿女,志向远,移山填海日月换新天。待到五洲红旗展,捧宝书,笑开颜。”
还是引用耿景共“自述“里的一段话:“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是学习成绩出色,表现优秀,每个学期都是班干部。我有远大的理想,我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绝不做蜷缩在屋檐下的家雀……那么,上山下乡这个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我怎么能退缩,怎么能落后呢?
1968年9月27日,我满怀献身祖国的万丈革命豪情,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新县卡房公社卡房大队李墩生产队插队落户。”
知青:激情燃烧的岁月
和耿景共一起到卡房的郑州知青有40人左右,那时新县城到卡房不通车,70公里,走了两三天。
知青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土坯茅草房里,男女床铺中间用草帘子隔开,和社员一起出工挣工分,同吃、同住、同劳动,锄草、挖沟,挑土推车捡粪,抬石头修水库……
一个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的城里姑娘,就开始在卡房的深山区“滚一身泥巴,染一颗红心”了。
让他们自豪的是,这年的12月,最新的“最高指示”发布:“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他们提前贯彻了“最高指示”三个月。
耿景共在卡房劳动时“闯了一次祸”,和两个女知青下水库游泳。大姑娘在水里游泳,吓坏了当地的村民,让贫下中农狠狠“再教育”了一番。
耿景共当“农民”时间并不长,大概半年。1969年春,生产队的耕读小学(教学点)老师被调任大队小学教学了,生产队长派她当生产队耕读小学的老师。
这时是“贫下中农进学校”,有文化的老师是“臭老九”,下放回家劳动。“贫下中农老师”识字不多,当地农村人还是感觉哪里不对,总感觉孩子还是“识字”好。“臭老九”不能教,知青可以,知青识字,又是“毛主席派来的”,可以当老师。耿景共就成了生产队小学的“耿老师”了。
这年冬天,发生了一起知青的伤亡事故,修建水库的工地上,一位叫彭汉生的女知青,被放炮炸石头飞散的石块砸中头部,不幸身亡。追悼会上,耿景共代表全县知青发言: “汉生,你放心吧!我们不会离开你的!你没有走完的路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留下来,不离开”,这个念头开始生根。同学为革命,牺牲了生命,她不能抛下她。
还有,山区里的孩子要识字,也离不开她。
70年开始,就陆陆续续有知青招工回郑州了。
耿景共决心“留下来”,给母亲写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要在农村做出点成绩,现在什么成绩都没有,灰溜溜的返回郑州怎么对得起毛主席?”
1972年10月,是郑州知青最后一批招工回城的日期。她的母亲随招工单位来到卡房,恳求女儿回去。
母亲甚至以“断绝母女关系”、“就当没你这个女儿”要挟,耿景共依然“残忍”的拒绝母亲,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蹒跚地走上车,泪如雨下,“忠孝难两全,革命不能半途而废,我一定要经受住考验。”
母亲和最后的两个知青走了,耿景共留下来了。她是唯一一个留在卡房的郑州知青。她在日记本上,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这是知青模范董加耕的名言。
同学来信了,“你不觉得孤独寒冷吗?”
“跟天真可爱的学生在一起,我不孤独;跟纯朴善良的贫下中农在一起,我不寒冷……”
1973年,耿景共结婚了,爱人是卡房大队的村支书。她的母亲没有来参加女儿的婚礼。
留在卡房的耿景共随后有了一系列的荣誉和光环:1974年5月,共青团新县县委、新县妇联做出了“关于开展学习下乡知识青年耿景共先进事迹的决定”;1975年5月,《河南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在红色土地上扎根》报道她的事迹。报道发出后,参加信阳地区“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演讲报告团做巡回九县一市的演讲报告。
耿景共当上了卡房小学的校长。她双脚踏着风琴,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跳跃,教孩子们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新年组织孩子举行文艺演出,周边群众都来观看。学生、村民都喜欢这个漂亮的“洋老师”。
1984年,几辆越野吉普车沿着崎岖山路,艰难来到卡房小学,来的的是郑州市刘副市长,陪同的是新县县长。这年,新县划定为郑州市的对口支援县,刘市长是耿景共的初中老师,他没忘记当年那个“一直扎根山窝窝”的学生。“耿校长”随后到郑州师范学校、郑州教育学院进修。1987年毕业后,依然返回新县,在城关中学当老师,后调任县中心幼儿园当园长。
晚年:下深圳打官司
1994年,母亲病重,耿景共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回到郑州母亲的身边。在郑州的私立小学当老师,一边打工,一边陪伴母亲,到了该“尽孝”的时候了。
“送走”母亲,耿景共出发了,到南方,到深圳当老师。
耿景共有三个孩子,大的是儿子,在老家工作。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随后跟随母亲去了深圳。
深圳有高楼大厦,有霓虹闪烁,还有蓝天白云,沙滩海风。
生活工作在繁华的深圳,“还是时常念想在卡房的知青岁月”,一代人的奉献牺牲,换来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成就。
汗水流得值,青春何谈悔。
2008年秋,郑州的百余名知青回到新县,四十年后再聚会。去陈店,去泗店,到周河,进卡房去看望了那个永远长眠在那儿的同学。看到老乡在割稻子,纷纷下田。
花甲之年,时光倒流从前。《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在卡房山区的稻田响起。
耿景共这时已从深圳回来了,在县城和儿子一家住一起,帮助照看孙子。清明的时候,回卡房,“看看汉生”。
生活是安静幸福的,两个女儿在深圳成家,偶尔去深圳度度假。
打破这种宁静的,是一起意外惨剧:2016年中秋前一天下午,不到两岁的小孙子在新县火车站不幸身亡。
爷爷带着小孙子在火车站前广场玩耍,一不留神,幼童通过出站口的栅栏门中间缝隙钻进去了,那个门是锁着的(新县是小站,经停列车少),爷爷急的拍门喊“回来”,看着孩子爬下站台,爬上铁轨。爷爷疯了似跑到大厅,等找到值班人员进站,孩子趟在站台台阶上。呼啸而过的列车,巨大的气浪把孩子掀起来,摔上站台。
铁路方面认为,他们没多大责任,铁栅门的间距设计符合国家标准,责任主要由“监护人承担”。
67岁的耿景共为给孙子“讨个公道”,决定打官司。年近古稀的老太太自学法律,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去铁路沿线的潢川站、麻城站测量栅栏门间距,寻找证据。
一审、二审,赢了,铁路方面承担75%的责任,赔偿。
附记:
如烟往事稠,夜半入梦来。如今,68岁的耿景共老师在县城过着平静的生活,偶尔回卡房,还和老乡一起上山砍柴。
今年3月,县政协让她写一份“自述”,她在结尾处写道:时代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意识,我的思想决定了我的选择和我的命运。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也不可能重新来过。即使我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日益老去,胸中一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心依然没有改变。
毛主席有句话一直是我的信念:“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017年12月29日于郑州
来源 红薯南瓜 二更视频
【曝光】信阳这批失信被执行人中竟有90后,快来看看~
信阳一男子酒驾“二进宫” 被吊销驾驶证并拘留十日
编辑:陈超
审核:李光远
Hash:bbfd1e5315b65dd787d5947c6b7414ac498211b5
声明:此文由 今报信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