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绿意浸染 完成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
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记者温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这是陕西榆林市往昔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自2003年国家启动实施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以来,当地全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如今榆林绿意浸染,完成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2020-9-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是全国农民承包治沙第一人,今年68岁的石光银说起当年风沙肆虐的恶劣气候,仍然记忆犹新。
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石光银便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中。1984年,他积极响应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带领六户村民一头扎进了狼窝沙。
石光银的这种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是一批治沙人的缩影。2003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榆林市探索出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黄土区经济林基地建设示范、重点区域防护林带建设等治理模式。
在榆林城区北郊的红石峡沙地植物园里,有一片樟子松林。陕西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史社强说,这是西北地区引种最早并获得成功的樟子松林。
史社强:现在在沙地里面樟子松造林,通过技术把造林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5%。
目前,榆林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248万亩,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初期的0.9%提升到34.8%,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明显减轻。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93.24%,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472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科技在推动,国家政策在支持,我们各地的老百姓、各地的治沙人员都在努力,我们真的绿水青山了。
Hash:f3f978091386e69d5ab81f0798a6f54344ee93f5
声明:此文由 央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