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票房破10亿!电影的背后有定边人的故事
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
《我和我的家乡》累计票房已突破10亿元
成为2020国庆档首部票房破10亿的电影
5个小故事,5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观众在影院里,时而笑声不断,时而热泪盈眶,随着电影的发展,整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
不管我们走多远
家乡这个词
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5个故事中
由邓超、闫妮主演《回乡之路》单元
讲述了陕北治沙人“乔树林”
用沙地苹果项目带领乡亲们
先治沙再致富
将沙漠变成果乡的动人故事
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故事
▼
你看到邓超的搞笑
我却看到他的伟大
邓超饰演的乔树林,一出场,他张嘴闭嘴就是上亿的项目,俨然一位成功人士,却连请客吃饭的几百块钱,都拿不出来。
他手机里满是催债短信,看起来,是一个十足的骗子。有人说,他为家乡治理沙地,捐过20万。
为什么一个曾经成功的商人,会沦落到这般模样。
答案揭晓,他之所以如此落魄,是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与金钱,都放在家乡治沙事业上。
在他们的童年,黄沙弥漫,在外面呼吸一口,就是一嘴的沙子。沙尘暴卷起的黄沙,打在教室的玻璃上,清脆作响。
他们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好好建设家乡。
于是,多年以后,有了经济能力的乔树林,回到了家乡。
为了让孩子们不再被沙暴困扰,为了让沙漠重新长满绿树,他一次次带领乡民一起尝试。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傻,好好的事业不做,好好的钱不赚,非要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活儿?
可是我也知道,没有这样的“傻人”,沙漠里长不出绿树,那里的孩子们,也无缘见到蔚蓝的天。
现实中,这样的治沙英雄,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世界治沙史上,有一个奇迹。
路遥曾这样形容过毛乌素沙漠:“塞外毛乌素,走石又飞沙。草籽下地不扎根,大雁飞来不安家;一堆黄沙一堆坟,劝君莫过红石峡……”
而“ 大雁飞来不安家”的毛乌素沙漠:
从前的毛乌素沙漠▼
在几十年间,变成了现在这样▼
而沙漠“变绿”的背后,是无数像“乔树林”一样的治沙人,将毕生的心血,挥洒于这片土地。“大漠赤子”石光银,就是其中一位。
真实版治沙英雄石光银
在治沙中失去唯一儿子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石光银就带领大家栽树,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片林到连片治理,这位沙漠汉子执着地与荒沙做着斗争。
这一道道沙梁上栽满的杨树、沙柳和花棒
外人很难想象
这里曾是一片令人生畏的不毛之地
石光银曾说:“过去是沙一直撵人,人一直搬家走嘛,我父亲说我们都搬过9次家,几辈子吃了沙的亏。我小时候七八岁放牲口的时候,一股狂风过来就把我卷出三十多里路,我父亲三天后把我找回来的,我说我长大什么事也不干,我就干一件事,跟这个沙斗争到底。 ”
砸锅卖铁、变卖家产的石光银带头承包下5万8千亩的狼窝沙,人手不够,他就广发招贤榜,吸引榆林周边同样饱受风沙侵害的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农民,没想到一场大风刮过,90%的树苗全部都被掩埋了。
倔强的石光银第二年带领200多人再战,最终勉强存活下来的苗子也只有20%,接连遭遇失败,不少人对毛乌素不再抱有希望。
咬紧牙关、不放弃的石光银说服村民三战狼窝沙。1988年,他们在迎风的沙坡上划格子、搭沙障,再在沙障间栽下杨树和沙柳锁住流沙。这一年,狼窝沙的植树成活率终于达到了80%。从此,石光银带领大家治沙造林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石光银执着治沙40多年
和沙斗了40多年
但在2008年的那个植树节
他把一生最大的悲伤埋进了毛乌素
因为给他运送树苗遭遇车祸
石光银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毛乌素沙漠里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从一片林到连片治理
……
遥感监测图显示,榆林市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12.04%增加到2018年的46.7%,榆林的林木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0.9%提高到现在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年入黄泥沙由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
正是有了几代治沙人矢志不渝的不懈努力,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今天
即将消失的毛乌素沙漠
正在见证着榆林“绿进沙退”的奇迹
来源:第一新闻新媒体 定边融媒编辑
Hash:aaee5a6a0af7b58492638a0724ffd95f08d71662
声明:此文由 定边同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