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浑源: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绿色”翅膀
总投资10亿多元的生态环境治理PPP项目——神溪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1.2亿元的黄芪文化产业园主体完工、总投资89.23亿元的山西浑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抓紧施工、古城文旅建设强势推进……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响起,大同市浑源县重构产业体系,以文旅产业为引领,用“绿色”谋划未来,集中力量打好生态牌,深挖优势资源,发展动能强劲。
文旅为笔
绘就绿色民生新画卷
夜幕下的浑源古城灯火通明,星河流淌,商铺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为古城增添了几分妖娆和神秘。游客们漫步在古香古色绚丽多姿的街道上,尽情享受着古城的万种风情。
浑源县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发展思路,有效盘活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活文物”价值,植入恒山文化元素,再现“浑源古城”风貌,将历史街区打造成为游、购、娱一体式旅游目的地。
“白天恒山悬空寺,傍晚古城游湿地!”来浑源旅游的张先生在这里没住几天,就爱上了这座小县城,“探岳天路、二岭村地道遗址、凉粉馅饼……好吃又好玩!”
不仅如此,浑源县底蕴深厚,历史绵长,遍布全县的古迹和文化景点像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北岳大地,成为全县发展旅游业的宝贵文化资源,浑源县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原则,深入开展“文明守望”工程,创新“文物+”的发展模式,不断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
以打造“探岳之旅”休闲旅游观光“天路”开发项目为契机,推进实施百家民宿、百家驿站、百家农庄“三百”工程,开发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让更多的当地群众吃旅游饭、挣旅游钱。
“以前村里人们只能种地,一年下来能够自己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放着村里这么多好的资源都白白浪费了。”二岭村党支部书记孙愉欣慰地谈起旅游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们都借着旅游东风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民宿客栈,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产业为基
做优做强地方品牌
咬定绿色发展目标,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之势,靠的是什么?基础还是要靠产业!
浑源县积极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在推进规模化上狠下功夫。
世界黄芪看中国,中国黄芪在山西,山西黄芪数浑源。素有“中国黄芪之乡”美誉的浑源,是“正北芪”原产地。
“当年就是靠黄芪产业脱了贫,如今,黄芪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浑源县大桥村郭德胜提起黄芪种植喜不自禁,“这几年,种黄芪能确保户均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已成为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胜利青睐勇者,而勇者只会选择向前。如今,浑源县依托黄芪传统产业,不断向规模化、高端化打造,通过加强与中国农大、中科院、山西中医大等高校合作,联合首曜小分子肽科研团队,创建黄芪药茶研究院,把黄芪作为带动整个康养产业的一条主线,打造高端康养产品。
不仅仅是黄芪,像恒山白酒、生猪养殖这些传统产业再次蓬勃发展、乘势而上;该县不断推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落地见效,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绿色先行
新型产业格局显现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
浑源地处恒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优势,如何利用好资源禀赋优势,发展清洁能源?
浑源交出了答卷。在水电、光伏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浑源县一直领跑全市。该县紧紧围绕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优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全县丰富的风能、光能、水能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布局,以风电、光伏发电、水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生机勃发,厚植了全县发展的动力。
新能源建设规模达到284.67万千瓦;11家光电、风电新能源企业并网发电;2020年发电总量约13.3亿千瓦时,产值近6.4亿元……到“十三五”末,这些绿色能源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随着总投资89.23亿元的山西浑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不仅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缓解电网高峰矛盾、增加新能源电力消纳、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大同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带动全县建筑业、建材行业和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摆在浑源面前的,是难得的机遇,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浑源在绿色发展上持续探索,坚持打文化和生态两张牌,走旅游和康养两条路,以实干担当的精神,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记者杨晓明 通讯员安兴旺
Hash:8a3ada0e0a7d08f68dc87853715906c9bcda69cf
声明:此文由 山西经济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