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行大运」东坡先生除夕游常州,他的“攻略宝典”怎能错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运河城市发展提供了遵循和重要契机。常州市委市政府从水态、文态、业态、生态、形态五个维度科学规划,全力推进世界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实现大运河遗产的全民共享与永续传承。

从2月1日开始

小布每天为大家

推荐一个运河文化地标

今天要介绍的便是

东坡公园

为什么要选择在除夕推荐东坡公园

这还要从东坡先生的两首诗文说起!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宋·苏轼

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东坡公园紧邻京杭大运河,古时为常州城东吴门入口,苏东坡一生十几次来常州赈灾或探亲访友,大多经此地系舟登岸入城。而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往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赈饥。当年除夕之夜宿于常州城外运河边,留下两首千古名篇。

1101年7月28日苏东坡从海南获释北归,在常州病逝。1102年常州人为了追思缅怀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亲民、仁政之大德,在他系舟处建造了一座亭,名曰“舣舟亭”。虽然历代大运河几易航道,但此亭从未消失。1757年春清乾隆帝要追随东坡足迹到常巡视,常州府衙为接驾皇上到来,在舣舟亭旁征地建园,园名为“东坡舣舟亭”。据此考证东坡公园建园历史距今255年,它是常州建园史上留存历史文化底蕴最厚的一座古典园林。

东坡公园游玩攻略

1954年,常州人民为了纪念苏东坡先生,将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延陵中路9号的原“东坡舣舟亭”扩建为公园,先后命名为东郊公园、舣舟亭。

2008年6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东坡公园进行敞开改造,于2009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敞开改造的东坡公园占地4.3公顷,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以后人缅怀、敬仰苏东坡的景点为主,如仰苏阁、东坡书院等;西区以历史遗存景点为主,如舣舟亭、龙亭洗砚池等。东坡公园人文底蕴深厚,景色秀丽迷人,园内古树参天、环境古朴典雅、文物古迹众多,深受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

洗砚池

御碑亭东北假山旁有东坡洗砚池,该池长1米,宽0.5米,深0.5米,以青石凿成,是苏东坡晚年洗涤笔观之处,原在东坡故居藤花旧馆内。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时,移至舣舟亭,以讨皇上欢心。

御碑亭

园中心有一水池,池边有龙亭,造型奇特,是亭榭结合的

建筑,顶部有二龙。乾隆皇帝曾在此赏景,并招试地方文人。龙亭南有御碑亭,亭内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这些诗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崇敬以及他对地方官员的教诲。

广济桥

竹亭沿运河向北即是御码头,乾隆皇帝曾多次在这里上下龙舟。御码头北有一三孔石拱桥,叫做广济桥,俗称西仓桥。此桥建于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年),原在城西横跨运河,后因运河扩建,于1985年移此。因裁直取弯,使舣舟亭东岸形成一核心小岛,名曰"半月岛",由移建的广济桥将两处相联,构成一旅游小区。该岛形似巨轮,更象一颗宝珠。岛边双层长廊环绕,岛上亭台楼阁,湖石假山,参差错落,疏朗有序。主建筑"仰苏阁"矗立在岛中央,与舣舟亭遥相对呼应。桥北有御座,乾隆皇帝在此曾为皇太后祝七十寿辰,常州地方官吏、士绅、文人学士都曾来祝寿。

东坡先生与常州

苏东坡与常州有着不解之缘,他21岁考中进士时,就结识了十多位常州籍同科进士,与单锡定下“鸡黍之约”。在他以后40多年的人生中,曾十四次到常州,其间两次上表朝廷乞居常州,并担任过常州团练副使,晚年自海南赦归后定居并终老于常州。

纪念

苏东坡纪念馆

| 苏东坡纪念馆位于前后北岸80号,纪念馆建在孙氏馆原址上,有美名藤花旧馆,清朝时为汤家西书房,其中的历史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进入苏东坡纪念馆的大门会看见一尊苏东坡卧像,雕像由常州本土艺术家冷天明完成,石座上雕“毗陵我里”四字,来源于苏东坡的“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

| 白色的井口有微的绿苔,雨后更显温润;井小而幽深,看不清水面的鳞光。

那泉斑驳的古井,是东坡生活时的唯一遗物,也是馆内唯一的宋代遗存。有人说,东坡井蕴藏了东坡的才气,是毗陵文眼。

轶事

王安石与苏东坡在常州相遇

苏东坡当年在常州落脚。因其文豪气质,在民间颇受欢迎。苏东坡在大庙弄妙释灯谜更是大出风头。而此时,王安石正好在常州任知州(相当于市长),文人相轻,王安石看不惯苏东坡的高傲,总想伺机为难下他。

有一天,两人在红梅阁北的半山亭(今在红梅公园)相遇。两人寒暄几句便开始针锋相对起来。要说这文人相遇自有一番文斗。王安石问:“贤契近来学问大有长进吧?”

苏东坡道:“不敢不敢,学生仕途坎坷,哪有长进?”

王安石回的也快:“我听郡城百姓议论苏学士猜谜作对举世无双,今日倒想领教一番。”

此时,老西门方向驶来一辆马车,王安石既已马车为由,出一上联“西门马车,行至半山三里半”。

苏东坡想了想给出下联“东郊龙舟,经过中巷五溪中。”

宋朝时期,常州老西门的繁华景象

“贤契果然出口成章”,说完,王安石又来一联“铁城纸糊,金玉银山三宝地”。这下把苏东坡难住了,走了好几个来回,竟无言以对。王安石看情形说道:“你不是会掐指算吗?今天可被老夫出了你的掐啦?”

“出掐,出掐!”苏东坡连忙点头应承。

从此“出掐”作为常州话中的民间俚语被流传了下来。

闻香

花样美食

苏东坡在常州人民心中的形象实在是算不得“高冷”。他美食家的特殊身份,在一盘又一盘的特色美食中,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流传着。最著名的,要数“东坡肉”、“东坡肘子”。用自己的名字为美食冠名,倒很有几分烟火趣味。更让人意外的是,常州特色美食“网油卷”竟也来自东坡先生的某次奇思妙想!

有一天苏东坡在吃米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蒸饭团)时,忽发奇想说道:“如果食物中里面有枣泥或豆沙,外面在包上一层像‘雪衣’一样的东西,不要采用蒸或者煮,而是进行油炸,这食物的味道不更好吗?”于是苏东坡试着亲自下厨,几经周折,终因未完全掌握 “雪衣” 制作之技,只能以蛋清包裹,但其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正是东坡先生的这一“奇思妙想”,千年来引起不少美食家的好奇和揣摩。后来经常州名厨反复研制,才慢慢演变成今日常州名点——网油卷。网油卷外壳脆而薄,脂香扑鼻、绵软适口、甜而不腻。在老常州人看来,这“网油卷”小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是一段记忆和文化,更是一种“情结”,即“苏东坡情结”。

今日互动

玩抖音,赢万元大奖!

寻找大运河常州记忆短视频征集大赛开始啦

快点击图片

“抖”出你的独家创意

Hash:53f9f5754bf15fba0ca7d2a1653276bba5e4da7c

声明:此文由 常州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