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爨底下村旅游攻略(爨底下村一日游攻略)

导读:冬游爨底下村旅游攻略(爨底下村一日游攻略) 百花山,爨底下攻略 京西古村——爨底下 爨底下村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荐下么? 爨底下村之游记

花山,爨底下攻略

北京-百花山-灵山-爨底下

京都第一峰”灵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与河北省交界处,具有“首都小西藏”的美誉,是京郊惟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夏季清凉,适合野营避暑。周边风景区还有著名的百花山和古代遗迹爨底下村

●距离:从北京出发单程147公里

●建议行程:2天

第一天:早从北京出发,上午到达爨底下村,游览并午餐,下午抵达灵山并游览山顶大草甸,晚食宿灵山景区

第二天:上午游览百花山,午餐后返京。

路况:均为普通公路。

沿途风景

●百花山

●灵山

●爨底下村

珍珠

路线指点

●从北京到灵山一般需要5小时。

●沿109国道公路从西三环航天桥出发。向西行驶12.8公里到达金顶街T形路口,路口左行(右行苹果园、阜成门)600米,走桥下,驶入左侧第二个桥洞,上坡直行6.3公里,T形路口直行(右行模式口)。过一小桥,下坡钻过四道铁路桥,过漫水桥,至双峪环岛,右转(左转石门营,直行大峪)。

●双峪环岛往北直行,钻过铁路桥,至丁字路口右转(左转河滩)。前行400米丁字路口右转三家店。过300米大桥,左转至丁字路口(三家店路口)左行军庄(直行阜成门)。

●继续前行,左侧泉宾馆。钻过两道铁路桥,行4.5公里,至岔路口(军庄路口)。左行下苇甸(右行温泉)。前行1公里右侧驻军,游人止步。

●前行5.5公里,丁字路口(担礼桥路口)直行河北界(右行妙峰山)。前行1.2公里,过担礼隧道。丁字路口(担礼路口)右行下苇甸(左行门头沟)。前行4公里,到达岔路口(下苇甸路口),右行安家庄(左行王平村煤矿)。前行1.8公里,岔路口左行(右行上苇甸乡)。经1.5公里,岔路口左行富水峪桥(右行妙峰灵溪科技中心)。至此开始一路下坡。前行8.4公里,过650米东方红隧道,隧道内无照明需打开大灯前行。到达丁字路口(安家庄路口)直行京兰路(右后转清水涧)。

●由此前行7.1公里。左侧小溪,依沟而行,道路平坦,有京西十八潭景区,至岔路口(雁翅路口)直行京兰路(右急转雁翅火车站)2公里,经教师培训中心,斋堂地区刑警队,钻过铁道桥,到达双岔路 (芹峪口路口)直行清白石(右行田庄乡,右行大村)。

●沿109国道,继续前行8.2公里,路口直行(右转12公里可到达珍珠景区)1.6公里,岔路口直行(右行碣石72眼井)。继续前行4.2公里,来到双路双桥环行路,左右行都可以。

●前行2.5公里,来到岔路口(军吕路口)直行斋堂(左行军吕路)5.3公里到达丁字路口(交铺路口)直行(左行双龙峡景区)600米,岔路口直行清水镇(右转珍珠景区)1.6公里,抵达斋堂镇。

●自斋堂镇前行2.4公里,抵青龙涧桥岔路口右转(直行灵山)5公里到达爨底下村。

●从爨底下村原路返回到青龙涧桥岔路口,右转(左转北京)8.7公里,到达清水燕家台路口,直行(右行龙门涧景区)5.3公里,岔路口(塔河口路口)右转灵山方向(左转百花山)。前行5.2公里岔路口右转(左转涞水)沿109国道行驶3.6公里,岔路口(双塘涧路口)右转(左行河北界)行驶14.2公里,途经洪水口,抵达江水河村,前行1.2公里,到达灵山。

●游览完灵山后,原路返回到岔路口(塔河口路口)右转(直行北京阜成门99公里)8公里,到达塔河口村。前行3.6公里到达百花山。

●从百花山返回,至青龙涧桥,岔路口左行,沿109国道,直行35.6公里,在安家庄路口左行清水涧(右行下苇甸)。左行下109国道,右急转钻过桥,前行5.6公里,岔路口(清水涧路口)左行过桥,过铁路道口(右行大台)。

●前行4.5公里,抵达色树坟(王平村煤矿)。继续前行7.8公里,到达岔路口(下苇甸桥路口)右行上109国道,前行4.2公里,抵达岔路口(担礼路口)下109国道,右行门头沟,经妙峰山镇,前行7.5公里,岔路口直行河滩(左行三家店),前行300米T形路口左行双峪环岛(直行河滩)。

●前行3公里,双峪环岛路口左行金顶街路口(右行大峪,直行石门营)继续前行6.3公里,丁字路口(金顶街路口)右行过铁路口(直行苹果园)继续前行12.8公里,到达终点西三环航天桥

特别提示

●沿途公厕较少,农民的厕所都比较脏。

●沿途有芹峪口公安交警检查站。灵山灵云彩屋度假村有医务室。

●建议随身携带手电筒。景区不准吸烟,不准野炊,违反罚款。

京西古村——爨底下

“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字吗?对了,这就是“爨”,怎么读呢?看我口型,“cuan”。“爨底下”是一个座落在北京门头沟的小村落,可不要小瞧它哦,它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呢!

爨底下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让我们到一起去逛一逛吧。

爨底下村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的四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像爨底下村保留这样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在我国实属罕见。

在沿着村落行走或进入农家院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路面所铺的材料大都为紫色、绿色或灰色岩石石板,这在当地有个说法,紫色有“紫气东来”之说。这些岩石都采自当地石山,村民就地取材,因陋而简,构成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爨底下的屋子盖得极为精致,下有门墩,上有门簪,旁边有供门神的神龛,墙上是“福寿禄”的壁画。走进门楼,必是雕砖镶嵌的影壁。墙壁上有很多花样,阖家欢乐、喜鹊登枝等象征吉祥富贵的壁画 。

到爨底下村游览,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风韵,还可以从地理的视角探究地貌对聚落的影响。我们通过观察“爨底下村卫星图”可以发现,村落大部分建在沟谷地带,就其所在地貌位置而言,建在了河流的凸岸上。

爨底下村位于河流凸岸阶地上,群山环抱。本区地势大体为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顺势而下,在村落前形成曲流。河水流经弯曲的河道时,凹岸容易受到水流侵蚀,凸岸则不容易遭到侵蚀。通过观察,爨底下村落刚好建在弯流的凸岸一侧,因而不容易受到河水的威胁,这也是爨底下在此建村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河流的凹岸容易受到水流侵蚀,凸岸则不容易遭到侵蚀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不管河流曲直,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河流总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则相反。

在直行河道中,主要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影响较大,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相反。在河流弯道处,水流做曲线运动,主要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致使河流的弯道越来越弯曲。如下图所示:

河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示意图

爨底下村完美的体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自然基础,与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张娇 [责任编辑: 宋金玉]

爨底下村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荐下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则是一个北京美丽的小村子,虽然景点只是3A级别,但是却是很值得去游玩的。它的位置在北京西郊门头沟,小村子的人全部都姓韩,据说是明朝的时候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移过来的百姓。而且,这里的房子有不少都是明清建筑,也有一些是民国时期的四合院。

这个地方可以称之为“北京最美村子了,”村子叫做爨底下村,但是对于这个字多数人不会念,尤其是看到第一个字,很多人都是懵懵的,只看到很多比划。这么数下来居然有30划,密密麻麻的,先说看到不会念,手写估计都是有点困难,相信很多来这里玩的看见这个字,都会不知道怎么念。那么爨念什么?它读cuan,四声音调。这个字什么意思呢?据说三国时期这个字就有了,在古代锅称之为爨,(字体记忆:两木一同烧与大火)同时它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爨底下村现在有29户,全村约有93人,土地近280亩左右,院落大约有74个,住宅地有689间。多数都是一些古清朝建筑,也有少量的四合院、三合院等这些,整体的建筑是依照山的走势而建造的,看起来非常的高低错落有秩序。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而且村子里有少数房子拆除重建之外,多数都是明清时期的建造,就这样错落有序的建造在山坡上,让这些四合院看起来布局特别的有特色。这些建筑看起来历史气息特别的浓厚,另外在这里不远处有知名的一线天,很多游客都喜欢这里玩。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拍一些古装写真,与其到影楼里面花那些钱,还不如带上衣服来这里拍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车,我们挑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带着家人来这里拍摄一组唯美的写真大片,这里的建筑历史氛围特别的浓厚,在这里给人一种进入清宫戏的感觉,所以在这里拍戏,基本上分分钟能够入戏。所以,朋友们,你是不是在纠结,到底去哪里游玩?

有的一些地方,虽然好玩,但是毕竟路途遥远,这里相对较为近,而且有当地一定的特色,更主要的是,我们除了欣赏这些明清建筑之外,还可以自驾到一线天附近游玩,这种感觉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在游玩的同时,还给自己拍摄了一组美丽的写真大片,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非常节约的事情,所以,你还在纠结吗?节假日的时候,赶快带着家人来这里拍摄唯美的写真大片吧?

旅游地点: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

爨底下村之游记

时间是2019年8月3日,只身一人驱车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爨底下村。

此村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始建于明代,整体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全村现存74套院落,群山环绕,呈南北走向,扇形展开。

该处胜地,适合工作劳累之余来放空心性,超然物外的解脱;不适合网红打卡,着实没什么好看的风景,只是些古院落,虽然环境优雅,天清气爽,但毕竟是大山深处,蚊虫较多。

餐饮方面,更是无甚山珍海味,皆山间野菜等传统菜食,基本都是农家乐式的饮食习惯;住的地方也会比较简单,都是当地人家的住所改成的民宿,一些设施不够完备,居住环境相对简陋。

有两三家是 经过专业 改造 后的 民宿 ,空间比较大,也很 舒适,可以通过 网络 预订。

本想以 旅游 攻略的形式进行记录,但是后来觉得,这个地方只属于小众之偏好,而且相关攻略在各大网络平台已经肆意弥漫,无需浪费过多精力广而告之,于是作罢。于古村落而言,存其本真也是最好的保护。

这个记录也是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作为嫁衣。

以村子为中心,环顾四周皆是重山围绕,开始了漫步之路,以下基本是沿途拍摄的风景照片,排序不分先后。

村子正西方山峦迭起,呈扇形将村子包裹于怀中,其上有金蝉望月和观景台等绝佳的俯瞰全村之位置。

回到村子南边,是一条蜿蜒的进村石板路,海拔相对较低,也有山峦耸立,有一处断壁伫立在不远处,好似一面天然屏障。

顺着村中的小道一直往北走,经过一小段公路之后,就走出了村子,会看到公路左侧的一片空地上,堆陈着村民养蜜蜂的道具,右侧横卧一条引水渠,很多的果树和核桃树遍布在水渠周围。

公路的尽头就是传说中的—— 一线天 ,好像很多地方都有这个景点,可能大凡窄窄的峡谷就可以这么叫,比较出名的就是这里拍过一些影视剧,比如投名状等,其他的空余破败和萧条,除慨叹自然之鬼斧神工外,着实无可看之处。

当下远不能以农村而论之,已经提前进入全面小康之水准矣。

后记:取上篇之宏愿以完结。

此地非世界之中心,亦非世俗之中心,亦非我等庸俗大众之中心,愿美好之事物,享受上苍之庇佑,得以流传千古,永不幻灭。

但此念完全算作虚妄,村中之人亦想紧抱资本之巨擘,生活富足,远离农耕之苦,彼之如饴,于他若一日三餐之平淡无奇。

彼之仙境自存于心中尔,不附依存于任何虚无缥缈之外物,心远而地自偏也。

Hash:d943591463410252c72496bc114fa66c9aaf08db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