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后行情何时能起?

导读:奥运后行情何时能起? 一、奥运后行情何时能起? 二、棉花价格多少钱一斤 三、当前玉米的市场价格 四、申论评价型综合分析题如何作答

一、奥运后行情何时能起?

很难起来,一日不破3000点一日难有行情.

二、棉花价格多少钱一斤

7月初,河北山东河南小麦主产区的冬小麦已收割完毕。河北正定县农民曹永芳没有像往年一样,着急把新收的麦子卖掉,他计划等价钱再涨些再卖。 “今年新麦涨到了1斤1.04元,去年1斤才八毛多,这些天应该还会再涨。” 曹永芳说。他希望这样能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 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最先是今年四五月间从蔬菜开始的,随后绿豆、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游资炒作被认为是上一轮价格上涨的主因。针对此,国家出台调控政策,试图惩罚囤积企业,打击投机行为。调控政策尚在执行,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却纷纷走高。 与此同时,作为纺织工业原料的棉花价格也一路高歌猛进。中国棉花协会信息部主任王爱芳告诉本刊记者,自2009年秋季至今,国内棉花价格已创出十年来高点。 业界不少专家认为,小麦、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正常补涨;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是游资利用市场供应偏紧的预期,进行短期炒作的结果。 价格一路走高 棉花价格早在2009年秋季开始逐渐上涨。据王爱芳分析,“截至目前,与2008-2009年度平均价格比较,棉花价格上涨了30%,同期涨幅则达到40%-50%,是十年来历史最高点”。 根据中国棉花网发布的最新信息, 7月6日,国内现货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18383元/吨,相比去年底已上涨了近4000元。 作为纺织工业的原材料,国内棉花95%用于纺纱,棉花从籽棉、皮棉到纱线,最后织布、印染、成品、出口,有着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条,目前原材料的涨价正不断向下游传导。 河北省石家庄市华特纺织有限公司经理赵兰宁指出,棉花价格拉动棉纱价格上涨,目前棉纱的价格与春节后相比上涨了约三分之一。 “4月的时候就感觉纱的价格往上窜,当时囤了一些,但成本太高,也仅够两个月用的。”重庆经营纱线生意的小李透露。 随着棉花、棉纱等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作为下游产业链的纺织企业、服装加工业日益感到成本上涨的压力。中国棉花协会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持续走高的棉纱原料价格让下游面料服装企业利润减少,不少织造企业选择停工放假,而服装企业在接订单的时候也更为谨慎。 “棉纱价格涨得太离谱,但棉布涨价空间有限,我们担心价格一旦掉下来风险太大,从春节后我们已经不再生产棉布,专营价格相对稳定的涤纶布了。”赵兰宁告诉本刊记者,“专营棉布的工厂,也只保留了少量的织机生产棉布,用来维持客源,其余的也改为生产其他布料。” 做布料出口的天津市某外贸公司销售人员透露,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汇率波动加之销售不佳,现在的出口纺织 业已经缩小了规模,“不到2007、2008年规模的50%”。 与棉花价格上涨相似,小麦一改夏收前价格走低的常态。据中国面粉网数据,山东聊城市场的小麦收购价开秤即0.96元/斤,其后麦价一路走高,目前农民直售价在1元/斤,个体粮商收购价在1.01元/斤,面粉企业收购价在1.02元/斤。 在河北、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小麦价格均一路上涨,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跨省抢购小麦风潮。“但即便如此,收购企业还是买不到足够的麦子,农民普遍有惜售心理。”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中期研究院棉花分析师何泳涛说。 短缺与炒作并存 在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看来,棉花与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坚挺,是在上述产品基本供应偏紧和预期供应减少情况下,吸引社会资金大量入市,有很大的人为操纵因素。 总体上,服装纺织业复苏带动了对棉花的需求。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回暖,2010年一季度以来,中国纺织产业平稳运行,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且内销市场持续旺盛。 但棉花的供应并未跟上。在金融危机中纺织品服装的需求急剧萎缩,导致棉花需求下降,棉花市场大起大落,2008-2009年度棉花平均价格仅为12159元/吨,为近几年来的最低价,严重打击了棉农的积极性;加之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都抬高了棉花的生产成本,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下降。同时,棉花进口量以往占国内产量三分之一份额,目前也大幅下降;且受天气因素影响,市场预期今年新棉上市时间将推迟,市场短期缺口较大。 基于此,棉花价格的上升可理解为供需关系变动所致。但棉花交易网发布的信息认为,按照2009年度棉花收购价格,棉花成本应该在15400

三、当前玉米的市场价格

2196元/吨 标准的现在的价格,期货网刚刷新的,希望您采纳,给我点支持,谢谢您了,祝您一切都好!发大财~

四、申论评价型综合分析题如何作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题型分析】

1、启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问题论述启示,这类试题在12年与13年这两年都出现在国考申论(副省级)考卷中。题目中往往会有“启示”之类的关键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型,一种是复合式。单一型启示分析题中,题目会告诉启示分析的具体问题,要求应试者单一的分析启示。复合式启示分析题,首先总结相关的问题(经验),然后再分析启示。

2、评论型分析题。针对题目给定的某一现象、问题或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并得出自己结论。根据材料所给定的方向来把握问题的现象、原因以及本质等。提问方式中,就会出现有诸如“评论”、“评价”等之类的关键词。

3、阐释型分析题。对于题目给定“特定部分”进行引申分析。在进行“引申分析”时,即要揭示“特定部分”的表象信息,也要挖掘其深层意义。关键词主要有“看法”、“观点”、“理解”。

4、比较型分析题。对某些观点进行比较与分析,出题方式的重点在于考查考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题目关键词有“比较分析”等。需要明确把握题目给出观点内容的争议,然后再客观比较不同观点内容间的异同。

5、关系型分析题。主要是分析题目给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明确关系主体之间的内在逻辑,然后结合材料方 客观论述如何去协调关系主体。在题目的关键词中,主要是有“分析……关系”等。

【给定材料】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

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是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

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 . 92 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 . 2 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

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

年城镇居民低收入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 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 %计,为11541 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 . 2

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15 . 6 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 亿元,远远低于1028

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 元,也仅需支出200

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应补贴低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府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材料提到的观点是不对的。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关系着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粮价上涨势必带动相关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从而给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压力。

此观点仅仅考虑到粮食价格与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关系。实际上,粮价上涨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中最受益的是农资、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而包括种粮农民在内的中低收入消费者却要承受相关支出的增加。这当然也会带来民政部门对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甚至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种片面孤立考虑粮食价格的思路,以损害一些人的利益来解决我国目前粮食面临的问题,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统筹兼顾的思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要靠支农惠农政策、靠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靠切实作好耕地保护工作和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对于粮食这 种特殊商品,认为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是单纯依靠市场手段的一种政府职能“缺位”,是孤立、片面的解决问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Hash:56ba7850d599772c07ae1405f37ade38870b4a3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