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的荒草庵曾是殖民者眼中最美的景点,有崂山地区最热闹的庙会

浮山南麓与朝阳庵遥遥相望的地方还有一处古刹,名曰荒草庵,建于明代,因位于山野荒草之中而得名,后因黄作孚在此隐居,又名黄草庵。荒草庵前曾有崂山地区最热闹的庙会,也曾是德国人眼中“殖民地最美的景点之一”,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的荒草庵遗址位于青岛市社会福利院内,深处密林之间依然山环水绕,但庵内早已无人打理,似乎只有上山取水的人们驻足歇脚时才会注意到这里还有一座六百多年前建造的庙宇。

虽然同样是在文革期间遭受严重破坏,但与朝阳庵相比荒草庵似乎幸运得多,如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旧殿三间,院内三株五六百年树龄的银杏树也依然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地生长着。

据民国时期该庵住持道士刘阳明称,荒草庵初建时,是由山东头、大麦岛、王家麦岛、徐家麦岛、大尧、小尧、浮山后等8个村庄捐资修建,初始规模很小,后由道士高知礼在浙江不断募化,增加殿宇,规模不断扩大,至清朝末年,已成规模。正殿供奉着南海大士,左侧是“三官殿”,右侧是“娘娘殿”,东厢为“七神殿”,西厢为“阎王殿”,对面是“关帝殿”。院落东南建有道士住宿房屋,其山门在东南,形成一个回字形建筑。《胶澳发展备忘录》中曾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庵内还有“道士3人,仆役4人。庙产包括土地43亩,荒山四五百亩,由寺观自行管理,每年收入不菲。”

“在浮山的一个树木丛生的山谷深处有一座庙 荒草庵,即黄草庵。在这座庙的大树以南,1899年测量部门建了一座小房子。这个农村房屋和庙旁的繁茂树林的美丽景色使它成为青岛郊游的场所。这个乡村小屋的四周是殖民地最美的景点之一。”在《山东德邑村镇志》中德国人这样描述荒草庵,他们甚至还曾把这一带开辟成旅游景点。

上世纪30年代,破旧的荒草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葺,道士刘阳明向社会募捐,修补各殿。住在附近的老人们至今仍记得,那时候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是荒草庵庙会。每到这天,周围村民在庵西平地围观高跷队、旱船等文艺表演,在庵前林木中摆摊、购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但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荒草庵被毁,庙会随之消失。1998年,这里被崂山区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由风物志宋忠升编辑,欢迎您的关注、点评、收藏和分享,天天在趣头条给您带来历史的民俗、民风、民物、民事和民情的各种信息,零距离与您见面。(图片是网络照片,如有异议,请联系趣头条网站删除。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文/黄默 编辑/风物志宋忠升

Hash:c21a31f03d63fc943a4be0905a02c0d48646f9a1

声明:此文由 风物志晓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