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苗族旅游景点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

导读:海南黎族苗族旅游景点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 1.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 2. 海南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 4. 海南省黎苗族特色文化 5. 海南黎族文化特点 6. 海南苗族传统文化 7. 海南黎族苗族景点 8.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 9.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介绍 10.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是什么

1.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居住的地区不同,其方言也各异。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晓汉语。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是中国一个古老民族,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特别和古代百越的一支骆越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祖国大陆两广地区陆续迁移到海南岛。黎族有许多自称,如“孝”“岐”“美孚”“本地”等,“黎”作为一个族称始于唐末,到11世纪的宋代以后才正式见于史籍,直至今天。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宋末元初时纺织家黄道婆就曾在海南岛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术,创造出一套先进的纺织工具和技术,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黎族人民居住的海南岛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不但农业发达而且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甘蔗、水果、油料等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包鬃是黎族男子传统发式。流行于海南省保亭、琼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地区,以及东方、陵水两个黎族自治县和通什市等地。旧时,男子发束结于额前,状如犀牛角,贯以簪或小木梳1把,用宽约半寸的薄银片或铜片掩之,外缠以黑巾。男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身有穿前后幅布的吊前襟。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扣对胸开襟,显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裙是由各种丝线制成的。黎族女子的衣裙图案很多,一般都是带有图腾的性质,是同一血缘集团的标志,也是民族内部支系团结的象征。“双面绣”多作为上衣的装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女子出嫁前文身和织绣衣绣中都编织有祖先沿袭下来的古老图案。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和筒裙,常常嵌入金银箔、云母片、明片、羽毛等,也有的缀以贝壳、串珠、铜钱、铜铃或流苏等,一方面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同时这些装饰是财富的象征

2. 海南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3.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内容:

1、强调国家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国家利益为上的道德观基础上,面临各种诱惑时,才能毅然做出正确的选择。

2、增强文化认同感。

认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分,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注重树立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需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 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原点,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泉源。它不仅在古代对我国各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总是要随着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争取生存、谋求发展的竞争形势愈来愈严峻。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必须在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方面下功夫。新一代合格人才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4. 海南省黎苗族特色文化

海南岛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黎族、苗族和回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原住居民,也是海南岛上独有的民族和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约124万。公元9世纪末,在汉文书籍中就出现了关于海南黎族的记载。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后裔发展而成。目前海南岛上的苗族人口约七万人。生活在海南中部山区和黎族居住地的周边。海南岛上的回族大多数居住在三亚的羊栏镇,人口一万左右。海南岛回族居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除黎、苗、回这3个世居少数民族外,海南省还有蒙古、藏、维吾尔、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僳僳、佤、畲、高山、水、纳西、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俄罗斯、京、塔塔尔、赫哲等38个少数民族。扩展资料:少数民族名单: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5. 海南黎族文化特点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也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历史、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历法、医药、科学技术等,都是用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 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阶级社会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大,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逐渐减弱。

  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剥削阶级的与被剥削阶级的两种文化,反映着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

6. 海南苗族传统文化

海南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等多个民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如黎族苗族三月三节、竹木舞、咬手定情等。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黎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其形式活泼,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世代相传。主要包括故事、传说、神话、童话、宗教家谱等。黎族歌谣多是独唱、对唱,用黎族特有的民乐伴奏,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古风,讲究节奏韵律,易于上口传颂。

7. 海南黎族苗族景点

海南5A级景区名单

  1、大小洞天旅游区(5A)

  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三亚市区以西40公里的南山西南隅,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景区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道教文化风景区。大小洞天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风景区内至今仍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摩崖石刻。山、海、林泉是构成一个旅游名胜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倾;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遍布神工鬼斧,肖形状物之大小磊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

  票价:90元(仅供参考)

  购票:景区官微、携程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崖城大小洞天旅游区

  交通:可乘25路、29路公交直达

  2、南山文化旅游区(5A)

  南山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40公里处,是中国最南端的山,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其空气质量和海水质量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为97%,是一座展示中国佛教传统文化的大型园区。

  南山,面朝南海,是中国最南端的山,吉祥福泽之地。南山主要景点有南山寺、海上观音、不二法门、观音文化苑、天竺圣迹、佛名胜景观苑、十方塔林与归根园、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素斋购物一条街等。其中,108米海上观音是当之无愧的亮点之一,目前世界首尊金玉观世音菩萨塑像,是闻名全海南的镇岛之宝。

  票价:129元(仅供参考)

  购票:点击购票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

  交通:公交线路---从三亚动车站出发:

  乘坐29路公交车直达南山景区

  从凤凰机场出发:

  1、乘坐8路、27路或36路换乘29路到达南山景区

  2、乘坐43路或36路换乘16路到达南山景区

  从市区出发:

  乘坐16、25、29、55、57路公交车都可直达南山景区

  南山4S服务站大巴:

  在三亚市区河西路长顺五巷的南山4S服务站(明珠广场后门,春园海鲜广场旁),可以为你提供南山景区 “品质保证、安全旅游和南山游套票” 的服务,订购套票还可享受南山市区定点直达空调巴士往返接送,以及专职景区导游讲解,从市区到南山大约45分钟,比坐公交车更方便安全。

  3、蜈支洲岛旅游区(5A)

  蜈支洲岛是海南岛周围为数不多的有淡水资源和丰 植被的小岛,有二千多种植物,种类繁多。并生长着许多珍贵树种,如有被称为植物界中大熊猫的龙血树,并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植物现象,如“共生”、“寄生”、“绞杀”等。该岛东、南两峰相连,最高峰为79.9米,悬崖壁立。

  去蜈支洲岛潜水,是来海南不可错过的事。这里的海水清透,最高能见度达到27米,没有暗礁。潜入海底,就是进入了海洋生物的世界,青螺、海参、龙虾、马鲛鱼、海胆栖息在这里,斑斓的热带鱼从身边游过,珊瑚礁在这里被保护的很好。

  票价:门船票133元(仅供参考)

  购票:蜈支洲岛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区蜈支洲岛

  乘车路线:

  1、可搭乘出租车至蜈支洲码头。

  2、往返蜈支洲码头和蜈支洲岛的海上交通:早上8:00开船,下午16:00(随当天的天气情况而定)最后一班船上岛,当日最后一班船离岛时间为晚上17:00(随当天的天气情况而定)。每20分钟一班船往返于蜈支洲岛与海南岛陆地之间,团队随到随开。

  3、28路公交车直达蜈支洲岛码头。30分钟一班次,全程60分钟左右。

  4、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5A)

  槟榔谷因其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景区由非遗村、甘什黎村、谷银苗家、田野黎家、《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兰花小木屋、黎苗风味美食街七大文化体验区构成,风景秀丽。景区内还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槟榔谷还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票价:旺季96元,淡季80元(仅供参考)

  购票:槟榔谷

  地址:保亭县三道镇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槟榔谷

  交通:

  一、班线客车现场购票:在三亚汽车总站(三亚解放路步行街和旺毫超市中间),购买至“三道”的车票,上车后告知售票员在槟榔谷景区新大门下车即可,票价14元,全程历时约45分钟。

  网络购票:登录海南海汽集团,进入网络购票窗口,选择“三亚车站——三道”的车次,按照提示操作订票即可。

  二、一日游专线车提前一天报名参加一日游团队,根据图示地点、时间乘坐专线车。

  三、出租车三亚市内直接乘坐出租车,景区距离三亚市内约28公里,打表计费约80—120元左右。

  四、自驾车

  1. 三亚出发,驱车经田独镇,行至东线高速与中线224国道交汇处,左拐上中线224国道往五指山、保亭方向行驶10公里左右,即可到达。

  2. 海口出发,沿东线高速向三亚方向行使,下东线高速后至与中线224国道交汇处,右拐上中线224国道往五指山、保亭方向行驶10公里左右,即可到达。

  最佳浏览线路:槟榔谷的地形是依山而建,分为A、B、C三条线路。A线是非遗保护村,里面是黎族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线是百年的黎族村落、C线是雨林苗寨,即山里苗族人居住的地方。跟团主要是走A线和B线,用时大约2个小时,自由行或小包团单独买票的话因为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三条线都参观,全程大约3个半小时。

  5、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5A)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热带雨林,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海南第一个充分展示和表现海南热带雨林“绿色生态文化”的综合性主题景区和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博览馆,堪称 国钻石级雨林景区。景区集热带雨林、峡谷奇观、流泉叠瀑、黎峒风情、热带瓜果、南药、温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身,山奇、林茂、水秀、谷深。

  票价:158元 (仅供参考)

  购票:景区官网、微商城

  地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农场呀诺达热带雨林旅游区

  交通:海口——呀诺达全程约290公里。

  交通方式有:1.乘坐海汽大巴至三亚(车票约85元左右),在三亚总站乘坐三亚至保亭班车(车票约10元左右),在三道农场路口下(一般报呀诺达即可),全程历时约4—5小时左右,请您把握好时间。

  2.乘坐海口至三亚动车(车票约100元左右)然后乘坐三亚至保亭班车(车票约10元左右),在三道农场路口下(一般报呀诺达即可),全程历时约3—4小时左右,请您把握好时间。

  三亚——呀诺达

  1.在三亚汽车总站乘坐海汽班车三亚至保亭或五指山班车(车票约13元左右),在三道农场路口下(一般报呀诺达即可)。

  2.预订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自由人套餐,景区——三亚往返旅游专线班车接送,需至少提前1天预订。

  三亚至呀诺达一日游专线班车时间表:A站08:00 三亚明珠广场发车 15:30 从景区返回B站08:30 大东海银泰酒店发车 15:30 从景区返回C站08:00—08:30三亚湾区域发车 15:30 从景区返回D站09:00—09:30亚龙湾区域发车 16:00 从景区返回

  备注:三亚湾班车线路为君澜酒店----海月广场(金凤凰酒店);亚龙湾区域班车行驶线路为:仙人掌度假酒店至瑞吉度假酒店沿线。

  至少提前1天预订以上旅游专线班车,车票36元/人往返。

  背包指引:可在三亚总站乘坐三亚至保亭班车(车票约10元左右),在三道农场路口下(一般报呀诺达即可)。

  6、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5A)

  分界洲岛是中国首家海岛型国家5A级景区,被称为浮在南海上的美丽遗世孤岛。位于海南岛的东南海面,距海南岛最近海岸约1.2海里,面积约0.34平方公里,海拔最高为99.5米。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是中国首家海岛型国家5A级景区,这座被称为浮在南海上的美丽遗世孤岛,有着明亮的海沙,湛蓝的大海,以及热带原始岛屿特有的地貌、稀有的海洋生物资源等。被誉为是“心灵的分界岛”、“坠落红尘的天堂”、“一个可以发呆的地方”。

  票价:旺季132元,淡季127元(仅供参考)

  购票:分界洲岛

  地址:海口--三亚东线高速公路牛岭出口处

  交通:沿环岛高速G98行驶至牛岭出口处(海口往三亚方向;三亚往海口方向)乘动车至陵水站下车,在车站门口乘坐分界洲岛旅游区专线免费巴士,15分钟左右即可直接到景区。

  三亚出发:乘坐三亚到陵水汽车站的巴士,再由陵水怡景湾酒店乘坐分界洲岛免费专线班车即可到景区。或者乘坐三亚到兴隆、万宁的中巴车在景区高速路口下车即可。到景区码头后购票乘船上岛即可。

  海口出发:海口汽车客运总站乘车到陵水站换乘景区巴士,到景区码头后购票乘船上岛即可。

8.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

一.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2、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3、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 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5、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华民族的特色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着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 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着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 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三.中华民族的地理特色: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2]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9.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介绍

黎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8大民族。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 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 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10.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特色是什么

海南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岛自然风光,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省内有汉、黎、苗、回等30多个民族,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多姿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不五指山区及西南部,其居住、饮食、服饰、婚姻,节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情。

像黎族的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其中东方、昌江地区的黎族创造了折染与织造相结合的织锦工艺。

黎族的纹身,历史悠久,自汉代开始已有文字记载,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是黎族历史上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的标志。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涯州地区黎族的丧葬习俗,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民间传 ,建茅屋时竹竿不断从屋顶滑下,人们为避免打脚、碰头、刺脸,便不断的跳呀跳啊,这情形颇具趣味,就逐渐模仿和改进,便形成了"跳柴舞"。

除了特定表演等,田地里务农的妇女有时也在跳舞,这其实是黎族独具特色的舂米舞。舂米舞是在黎族妇女的舂米劳动产生出来的,在舂米的劳作中,工具的互相敲击发出具有极为强烈节奏感的节奏,使劳动过程具有欢快朴素的情节,让人回味无穷热血澎湃。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篮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跳舞、对歌、吹奏打击乐器来欢度佳节。是黎族千百年来留下来的文化资源,是黎族文化最典型的表现。

Hash:da4deb15a61262c63a5a5065714ce8b82c2d19ce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