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迤萨镇景点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

导读:红河县迤萨镇景点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 1.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 2. 红河迤萨古镇 3. 红河迤萨镇简介 4. 红河县地图 迤萨 5. 红河州迤萨镇 6.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简介 7.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在哪里

1.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

10月初,祖籍云南红河的戴家三代13人,分别从云南、重庆、广州和新西兰出发,远赴老挝与从未谋面的舅舅的后人会亲。在失散半个世纪后,这个哈尼族大家庭终于团聚在一起。

  16日,刚从老挝返昆的戴维仁、戴国秋和戴志贤三兄妹,坐在酒店里依然难掩激动,“同根情是时间和空间阻隔都难以磨灭的。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语言不通,但大家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鲜为人知的迤萨商帮传奇

  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越洋寻亲故事,得从戴家兄妹的父亲戴永福说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本是云南红河州迤萨镇教书先生的他为生计所迫,跟随本地商帮远赴老挝经商。后因战乱等原因,一家人失散。

  戴永福所属的迤萨商帮是云南颇负盛名的商帮之一。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迤萨人就以马帮的形式,赴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经商,缔造了蜚声南滇的马帮文化。

  “父亲走的时候我才2岁。在那个年代,迤萨镇远赴东南亚一带经商的约有1万多人,几乎家家都有人跑商帮。”78岁的戴国秋回忆,每有外出经商的人回来,母亲都会带她去打听父亲的情况。据他们讲述,由迤萨向南到老挝得走47天,凶险的热带丛林、瘴烟疫病、盗匪猛兽及陌生的国度,使他们必须联合在一起才能应对外部的困难。

  “原本父亲都是当年去当年回,但1940年后他再也没有回来。”戴国秋说,1949年,其三舅后祖尧也远赴老挝帮父亲经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她和在老挝的亲人还屡有书信往来,但1960年后大家彻底失去联系。

2. 红河迤萨古镇

1.和顺古镇2.金鸡古镇3.娜允古镇4.喜洲古镇5.沙溪古镇6.诺邓古镇7.叶枝古镇8.娜姑古镇9.可渡古镇10.石羊古镇 11.黑井古镇12.官渡古镇13.迤萨古镇14.郑营村15.束河古镇16.独克宗古城

3. 红河迤萨镇简介

1.红河棕榈 2.五彩饭 3.哈尼“野味”4.红河小芒果 5.红河葛根粉 6.迤萨小黄牛干巴 7.曼木8.云南油炸蚂蚱 9.红河木耳 10.烧竹筒饭

1. 红河棕榈

红河棕榈是云南红河红河县的特产。红河县棕榈种植历史悠久。棕片与棕板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

2.五彩饭

五彩饭在滇南红河一带的奕车青年,就要按照前辈沿袭下来的传统风俗,欢度一年一度的节日———仰阿娜。据说,早期的奕车先民们,由于长期从事简单枯燥的农耕劳动,极度的身心疲劳使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不高,以至时常延误生产,影响收成。为了调节身心,解除疲劳,振奋精神,聪明的奕车人便自发地组织既不影响生产又能让人快乐的休闲娱乐活动,仰阿娜便是其中之一,哈尼语的意思就是:众人在农闲时欢歌游乐。

3.哈尼“野味”

红河南岸的红河州红河县哈尼族饮食最具特色之处,首推一个 “野”字,可谓是野中有味、野中有趣、野中有情。这里的哈尼族饮食,“野中有味”,当之无愧。用料朴素,取自天然,色味并俱。

4.红河小芒果

红河小芒果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特产。红河小芒果,形如猪腰子状,成熟时色泽鲜黄,汁甜味香,深受人们的喜爱。红河县迤萨镇全部,以及甲寅、乐育、大羊街、浪堤等乡镇的部分辖区处于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借助自然优势,这些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芒果种植历史悠久。 红河县小芒果分为本地小芒果与鸡芒果两个品种,主要是野生种及栽培种。因果实外型美观,果肉细嫩、香甜、风味独特, 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

5.红河葛根粉

红河葛根粉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特产。红河生产的优质葛根粉,获得2008年全州优质旅游产品殊荣,一鸣惊人。在红河县的崇山峻岭中,生长着一种不大起眼的续生藤本植物,浑身毛绒绒的对生网状复叶和长长的藤子或互相缠绕或攀沿其周边灌木,它的名字叫葛根。 葛根主要食它的块茎,可生食也可熟食,可起到清凉解毒的功效。如果将它加工成淀粉,又是一种最佳保健食品。

6.迤萨小黄牛干巴

迤萨小黄牛干巴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的特产。红河县生产的小黄牛干巴,色泽红润,芳香诱人,人见人爱,成为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迤萨小黄牛干巴,最早就是当地傣族和仆拉人(彝族支系)的一种上等食品。他们把当地饲养的小黄牛宰杀后,选用精肉切成条,放入食盐、辣椒、花椒、茴香子、再兑上少量白酒等佐料,放入盆中沤上两三个小时再拿出来晒干就腌制成干巴。到田地里劳动,带上一包冷饭,里面放着一块烤熟的干巴,不用其它菜肴,冷饭下干巴,十分有味。迤萨干巴为何这样色泽好,味道香?据专业人士讲,本土小黄牛一般生长在海拔200米至800米之间的河谷地带或半山梁子,超越这个范围,其味就大大逊色。这种本土小黄牛肉,无论是小炒、烂烀,味道都比其它地方的高出一筹。

7.曼木

芒果有“热带果王”的美称,红河州傣族民间称芒果为“曼木”。“曼木”是傣语译音,译成汉语是“香果”之意。   芒果在红河州金乎、河口、元阳、红河、个旧等8个市县均有分布,红河沿岸的傣乡及其他村寨是芒果的富集地。州内种植的芒果主要有:三年芒、泰国芒、留香芒、吕宋芒、象牙芒等品种。其中,有早熟的、中熟的、还有晚熟的,一年四季.有半年芒果不断。

8.云南油炸蚂蚱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蚂蚱当下酒菜”。这蚂蚱,就是我们常说的蝗虫,就是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虫子,这里的人美其名曰:“跳菜”。在旧中国,有一年北方地区蝗灾,蝗虫飞过,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草叶、树叶都被一扫而光,可见蝗虫的厉害。而在云南滇西北一带,一到秋季收割谷子的时候,那谷田里便到处是蚂蚱飞舞的影子。从田埂上走过,一阵“堤嗒”声,走急了都会踩死几只蚂蚱。这时候,妇女们便一面割谷子,一面将蚂蚱捉了往围腰里塞。当然也有专门捉的,用了网兜绑一竹棍,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地捉,不用多少功夫就能捉满一大塑料袋。这些割谷子的妇女,将捉了的蚂蚱带回家,用开水一烫,去掉翅膀,和腿足,在锅里慢慢烤黄,烤到水分干涸,焦黄灿然的时候,加上香油,花椒调料,黄生生的蚂蚱,便透出诱人的香气。那香劲才叫无法形容,清脆中有一股子谷草的清香气味。

9、红河木耳

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

10.烧竹筒饭

哈尼族有名的“烧竹筒饭”。先选一根嫩竹子,锯成数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竹筒,然后把红米、腊肉、花生、草果等拌好放进去, 点水塞住开口处,放到火上烧,等到竹焦黄欲裂时,里面的饭食也就熟透了。这竹筒饭,妙就妙在透进了青竹那特有的异香,吃起来,满口清香。

参考资料

博雅特产网

.博雅特产网[引用时间2017-12-22]

4. 红河县地图 迤萨

红河是云南的地级城市,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云南红河的特产有:

1、玛玉茶,玛玉茶是红河的特色名茶,产自红河玛玉茶场。

2、梯田红米,梯田红米产自元阳哈尼梯田,元阳哈尼梯田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地理环境优越,空气质量好,水源无污染土壤肥沃。

3、元阳牛干巴,元阳牛肉干巴是选用元阳当地的小黄牛为主要原料国。

4、蒙自年糕,采用优质糯米为原料,在配以红糖,猪油等辅料,食用方法多样。

5、泸西东山火腿,6、红河葛根粉,7、建水紫陶,8、蒙自石榴,9、石屏豆腐,10、泸西除虫菊

5. 红河州迤萨镇

1、蒙自市,州政府所在地。市政府所在地:文澜镇

2、个旧市,原州政府所在地,也叫锡都。市政府所在地:城区街道

3、开远市,中国最早通火车的城市。市政府所在地:灵泉街道

4、弥勒市,弥勒大佛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和葡萄产业非常繁荣。市政府所在地:弥阳镇

5、建水县,燕子洞旅游景区非常出名。县政府所在地:临安镇

6、石屏县,石屏豆腐非常出名哦。县政府所在地:异龙镇7、绿春县。县政府所在地:大兴镇 8、泸西县。县政府所在地:中枢镇 9、元阳县。县政府所在地:南沙镇10、红河县。县政府所在地:迤萨镇 11、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县政府所在地:金河镇 12、河口瑶族自治县。县政府所在地:河口镇 13、屏边苗族自治县。县政府所在地:玉屏镇

6.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简介

县名——红河县

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红河中游南岸。东接元阳县,南连绿春县,西与元江县、墨江县接壤,北与石屏县隔红河相望,地处三地州六县接合部。全县土地面积2019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迤萨镇。境内居住着哈尼、彝、汉、瑶等27万各族人民,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占75%,占全国哈尼族人口的15.5%。

河流名——红河

也称“滔江”。越南北部最大河流。发源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在中国境内也称元江,进入红河州后。呈西北—东南流向,在中国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南进入越南,称红河。东南流经首都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因河流大部分流经热带红土区,水中混有红土颗粒,略呈红色,故名红河。

卷烟厂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素称红河州“北大门”的弥勒县城;北距省会昆明143公里,南至州府蒙自140公里;通往东南亚的326国道经弥勒县城纵贯全州南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红河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烤烟生产自然条件,有“烤烟之乡”的美誉,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7. 红河县迤萨风情小镇在哪里

1.红河棕榈

2.五彩饭

3.哈尼“野味”4.红河小芒果 5.红河葛根粉 6.迤萨小黄牛干巴 7.曼木8.云南油炸蚂蚱

9.红河木耳

10.烧竹筒饭 1. 红河棕榈 红河棕榈是云南红河红河县的特产。红河县棕榈种植历史悠久。棕片与棕板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 2.五彩饭 五彩饭在滇南红河一带的奕车青年,就要按照前辈沿袭下来的传统风俗,欢度一 一度的节日———仰阿娜。据说,早期的奕车先民们,由于长期从事简单枯燥的农耕劳动,极度的身心疲劳使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不高,以至时常延误生产,影响收成。为了调节身心,解除疲劳,振奋精神,聪明的奕车人便自发地组织既不影响生产又能让人快乐的休闲娱乐活动,仰阿娜便是其中之一,哈尼语的意思就是:众人在农闲时欢歌游乐。 3.哈尼“野味” 红河南岸的红河州红河县哈尼族饮食最具特色之处,首推一个 “野”字,可谓是野中有味、野中有趣、野中有情。这里的哈尼族饮食,“野中有味”,当之无愧。用料朴素,取自天然,色味并俱。

4.红河小芒果 红河小芒果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特产。红河小芒果,形如猪腰子状,成熟时色泽鲜黄,汁甜味香,深受人们的喜爱。红河县迤萨镇全部,以及甲寅、乐育、大羊街、浪堤等乡镇的部分辖区处于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借助自然优势,这些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芒果种植历史悠久。 红河县小芒果分为本地小芒果与鸡芒果两个品种,主要是野生种及栽培种。因果实外型美观,果肉细嫩、香甜、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

5.红河葛根粉 红河葛根粉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特产。红河生产的优质葛根粉,获得2008年全州优质旅游产品殊荣,一鸣惊人。在红河县的崇山峻岭中,生长着一种不大起眼的续生藤本植物,浑身毛绒绒的对生网状复叶和长长的藤子或互相缠绕或攀沿其周边灌木,它的名字叫葛根。 葛根主要食它的块茎,可生食也可熟食,可起到清凉解毒的功效。如果将它加工成淀粉,又是一种最佳保健食品。

6.迤萨小黄牛干巴 迤萨小黄牛干巴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的特产。红河县生产的小黄牛干巴,色泽红润,芳香诱人,人见人爱,成为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迤萨小黄牛干巴,最早就是当地傣族和仆拉人(彝族支系)的一种上等食品。他们把当地饲养的小黄牛宰杀后,选用精肉切成条,放入食盐、辣椒、花椒、茴香子、再兑上少量白酒等佐料,放入盆中沤上两三个小时再拿出来晒干就腌制成干巴。到田地里劳动,带上一包冷饭,里面放着一块烤熟的干巴,不用其它菜肴,冷饭下干巴,十分有味。迤萨干巴为何这样色泽好,味道香?据专业人士讲,本土小黄牛一般生长在海拔200米至800米之间的河谷地带或半山梁子,超越这个范围,其味就大大逊色。这种本土小黄牛肉,无论是小炒、烂烀,味道都比其它地方的高出一筹。

7.曼木 芒果有“热带果王”的美称,红河州傣族民间称芒果为“曼木”。“曼木”是傣语译音,译成汉语是“香果”之意。   芒果在红河州金乎、河口、元阳、红河、个旧等8个市县均有分布,红河沿岸的傣乡及其他村寨是芒果的富集地。州内种植的芒果主要有:三年芒、泰国芒、留香芒、吕宋芒、象牙芒等品种。其中,有早熟的、中熟的、还有晚熟的,一年四季.有半年芒果不断。

8.云南油炸蚂蚱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蚂蚱当下酒菜”。这蚂蚱,就是我们常说的蝗虫,就是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虫子,这里的人美其名曰:“跳菜”。在旧中国,有一年北方地区蝗灾,蝗虫飞过,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草叶、树叶都被一扫而光,可见蝗虫的厉害。而在云南滇西北一带,一到秋季收割谷子的时候,那谷田里便到处是蚂蚱飞舞的影子。从田埂上走过,一阵“堤嗒”声,走急了都会踩死几只蚂蚱。这时候,妇女们便一面割谷子,一面将蚂蚱捉了往围腰里塞。当然也有专门捉的,用 了网兜绑一竹棍,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地捉,不用多少功夫就能捉满一大塑料袋。这些割谷子的妇女,将捉了的蚂蚱带回家,用开水一烫,去掉翅膀,和腿足,在锅里慢慢烤黄,烤到水分干涸,焦黄灿然的时候,加上香油,花椒调料,黄生生的蚂蚱,便透出诱人的香气。那香劲才叫无法形容,清脆中有一股子谷草的清香气味。 9、红河木耳 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 10.烧竹筒饭 哈尼族有名的“烧竹筒饭”。先选一根嫩竹子,锯成数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竹筒,然后把红米、腊肉、花生、草果等拌好放进去,加点水塞住开口处,放到火上烧,等到竹焦黄欲裂时,里面的饭食也就熟透了。这竹筒饭,妙就妙在透进了青竹那特有的异香,吃起来,满口清香。 博雅特产网.博雅特产网[引用时间2017-12-22]

Hash:545d1615697143fba7c198e8b25f5aad5adef20b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