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文庙大成殿

阜城文庙大成殿

阜城文庙大成殿为清代古建筑,位于衡水市阜城县县城。 2008年10月20日阜城文庙大成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古城有一座文庙,历史悠久,藏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

“九朝不断代”的正定拥有千年历史,城内“九楼四塔八大寺”名头响亮,相比之下,两座文庙——县文庙和府文庙就默默无闻了许多。光是从地理位置的僻静来看,都可以得知这两处绝不是古城的热门旅游景点。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次就先探访一下二者当中名气稍胜一筹的县文庙。

县文庙位于育才街,其貌不扬,不留意很容易错过。走进来最先到的是戟门,这是文庙留存不多的古建之一,现已经过修复。戟门内的镛钟又叫特悬之钟,与特悬大鼓“晋鼓”同为“琴瑟”之友,祭祀时便会镛钟齐鸣。

穿过戟门,眼前豁然开朗,齐整宽敞的青石砖路尽头是大气庄重的大成殿,殿前青松翠柏,伫立着孔夫子雕像,和全国所有文庙的建筑规制毫无二致。

正定城里的古建筑年代大多相当久远,也几乎都经过了后世修缮。千百年历史中,这里为后世贡献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剧,时光流逝,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浪花淘尽”,舞台却幸存下来。虽然这舞台经历了许多修缮,却也是一段对历史的记录。

孔子雕像伫立在庙内中轴线上,双手交叉并放在胸前,掌心朝内,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身躯微微前倾,寓意着尊敬、虚心谦逊。

青砖灰瓦、暗红色木门窗,大成殿没有多余装饰,也没有雕梁画栋,完全是一幅庄严肃穆的模样。然而就是这个看着普通的建筑,曾让梁思成惊喜万分,被它那“翼翼的出檐”和“雄伟的斗拱”所吸引,称“别处还未曾见过”。

不过,如今再来这里参观的人已无法体会到梁思成先生当年的欣喜了。由于历史原因,大成殿早已破损不堪,近年复建后虽力图复原原貌,却还是少了古朴,多了许多“新意”。

殿内主位供奉的自然是孔子,两侧是孔子弟子的塑像。无论塑像本身还是殿内装饰,都有着和古意相当不搭的浓墨重彩色调,如果仅仅看这些,很难想到这是一座千年建筑。

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六个世纪的大成殿、典型的五代时期木构方法、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文庙……这些都是正定文庙大成殿被官方认证的名号,即便复建后的古意了然无踪,不可否认的是这里仍布满了重重叠压的历史印痕,也是构成正定不可或缺的部分,值得一游。(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河北低调小县城,藏中国现存最早的大成殿,比曲阜孔庙早500年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来说,可谓是随处皆是古迹,除了广为人知的开元寺和隆兴寺之外,最让我惊喜的就是这座地处闹市区的文庙。

正定文庙地处闹市区,但是相比之下这里的游客可谓是寥寥无几,即便它的门票仅仅只需要15块钱。在很多人看来看点不多的文庙一定不会成为首选的旅行地,但是作为一个人文旅行爱好者的话,那么一定会对这里有着莫名的期待。

火车站下车后乘坐公交车就可以直达正定的西门,沿着西门步行一段路就可以到达正定文庙景区。提前看了下文庙的资料,现存的文庙主要包括了牌坊、泮桥、戟门、大成殿和东西庑。

首先看到的是一座近代新修的牌坊,也就是所谓的棂星门,在棂星门门前面以前有泮桥,如今已经被埋在了地下。棂星门前面就是新修的山门。

山门之后就是正定文庙的主题建筑明代建的戟门和东西便门,以及最北端的大成殿。戟门为一座五开间式殿堂式建筑,也被称为是前殿,戟门殿堂内可以看到房顶的木架结构,和现代屋顶的人字架有着很不同的形状。戟门前面立有多块石碑,分别是明万历十八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清光绪十三年以及清顺治九年等石碑均为重修正定文庙的记录。

从戟门的中间甬道往北走就可以看到正定文庙中最古老的建筑,虽然正定县文庙始建于明代,但是其大成殿却为明代之前老寺庙的遗存建筑。1933年,梁思成先生鉴定为五代时期遗存,因此正定文庙的大成殿也成为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大成殿,比明成化和清雍正年间重修的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还要早上很多年。

正定文庙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建在58厘米高的台基上。柱头斗拱奇大,补间铺作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面刻影拱。

这就是五铺作双杪偷心造的斗拱,材宽为20厘米,比宋代《营造法式》所规定的一等材还要大一点。

大成殿内部除了梁架之外,其余均为后期新修的建筑,中间为新塑的孔子像

文庙的两侧为东西庑,东庑为13间房屋,曾经被叫做名宦祠,如今的东庑被修复成了一座15间硬山顶建筑。西庑同样也是13间的房屋建筑,曾经为乡贤祠。

整个文庙的建筑就如马且停描述的这样,即便整个正定县文庙如今保留下来的建筑并不算太多,但是仅凭规模庞大的大成殿就可以看得出来孔庙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于孔庙都极其重视,几乎每个衙门都会建造相应的孔庙。曾经正定也是府署所在地,又是县治,因此在正定这里有着两座文庙,府文庙和县文庙,今天我们看到的县文庙就是当中建筑更早的一座。

文保档案 |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文保档案 |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历史上,正定为郡、州、路、府、县的治所,因而城内拥有两座文庙:府文庙和县文庙。其中,位于正定育才街的县文庙大成殿,为五代时期建筑。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认为:此殿外表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建筑极为相似。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认为:此大殿要比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个世纪,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国内文庙之最。

古老的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1933年4月,梁思成在正定考察古建筑时,偶然走进了当时作为“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的县文庙。发现“由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殿平面五楹,深三间,但内柱前后各向外移一步,使内槽加大,前后成围廊一样的宽度。内柱之上用四椽袱,梁架用简单的驼峰及斜柱构成。四椽袱之下还有内额一道。内柱与檐柱之间,则用双重枋联络,自斗拱上搭过。斗拱五铺作,单拱,偷心造。在柱头上只有两跳庞大的华拱,向外支出,第二跳上有令拱与耍头相交。补间铺作并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浮雕刻拱,其下安株儒柱;角拱及角梁后尾,则搭在单根的抹角梁上;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

建筑构架简洁了当

梁思成又查正定县志,见县志记载县文庙为明洪武间建。他不以为然,坚定地认为:“这大成殿则绝非洪武间物”,并推断县文庙是古寺改建的,直接把佛殿改为了大成殿。并表示,“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如果幸而得到确实佐证,则在正定所有古代建筑中,除亦甚可疑的开元寺钟楼外,当推此殿为最古”。

岁月荏苒,1991年10月,我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人赴正定,对县文庙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同样被文庙大成殿的古朴、简洁而又恢宏的木结构造型所吸引,连连称奇,并最终认为,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实属国内罕见,堪称国内现存文庙大成殿之最”。

1996年11月,正定县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进入县文庙大门,迎面可看到一座悬挂着“国学堂”匾额的青砖戟门,规格虽然不算高大,倒也清丽雅致;东庑门题写有“圣迹殿”的门匾,里面展示着孔子生平。自东侧绕过戟门向北,顿感眼前一亮,《重修真定县学碑记》《重修文庙碑记》等4通碑刻两块一组,竖立在大成殿月台前的广场上;最北面,大成殿巍然屹立,青砖、灰瓦、白墙以及暗红色的木质门窗,显示出一种沉稳、简洁、古朴的气息,唐宋风韵,扑面而来。

大成殿建在约半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约24.87米,进深三间,约13.31米,高11.3米,为单檐歇山顶,顶部坡度平缓舒展,出檐深远,月台宽大,柱子有明显卷刹。从外部看,斗拱奇大,补间铺作无华拱,只有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只是在柱头枋上做浮雕刻拱,没有太过花哨的部分,干净利落,这和开元寺钟楼相同,而且不设普柏枋,显然这是中国宋早期或宋之前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特征。梁架由驼峰及斜柱构成。从侧面角度来看,观感有檐柱明显内侧的感觉,显得大殿十分稳定。相较当年梁思成所拍图片而言,县文庙大成殿的整体保护很好,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屋脊两端少了一对鸱吻,中间大殿门式也有少许变化,时光荏苒八十余载,亦属难能可贵了。

在大殿内部,角栱及角梁只能看到一小截,但是穿过空挡,还是看出了大殿梁架的基本情况:驼峰上有大斗承平梁,上有蜀柱和交互斗,泥道拱再与华拱似的部件相交,华拱似的部件两头嵌入两根叉手,上承脊榑。至于重要的转角铺作内部的构造,因为神龛的遮挡,几乎看不见抹角梁,但是可以看出华拱四跳十分巨大、沉重。

能够得到古建专家梁思成、罗哲文慧眼识珠,想来,古老的大成殿也会感到欣慰。

来源:石家庄图书馆

【来源:正定游客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