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场赵家老宅

西山场赵家老宅

走进西黑山,靳家老宅曾见证徐水革命历史风云

听说徐水义联庄乡要建调蓄水库供水雄安新区的大好消息,我们几个曾在义联庄乡政府工作过的老同事相邀一起回义联庄乡山村仔细转转,周日一大早就出发了。

途经大王店镇西黑山村时在坡下作一停留,因为早知道这里曾为徐水乃至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便扑下身子,进胡同、访老宅、谒古屋,一探究竟。

我们在西黑山村靳家胡同走走停停,不时照相、录像,其间又恰与老同事张秀芳不期而遇。秀芳热情地引领我们到家里摘大枣、看老宅,由此引出一桩桩旧事。

次日傍晚,我们又专程采访了徐水文史专家靳凤云先生,了解了关于西黑山村更多鲜为人知的旧事。随后,加紧制作视频,今天特在此作专题报道。

此外,王春香大姐还赶写了一篇题为《走进徐水革命老区——西黑山》的文字记述见闻,情真意切,在此一并发出,深致谢忱。

一个家族,祖居山村根深叶茂

走进西黑山胡同,走进靳氏老宅,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让人肃然起敬、肃然起慨。

在靳家胡同东边,这里原有一口老井,千百年来,曾供村西好多人家饮用,功不可没。饮水思源,生发几多怀想。

胡同里丁字路口,那一块块或堆积或散放的石质残件,为大清道光年间御赐石牌坊后遭毁弃的旧物,见证了靳氏家族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一座座靳氏老宅,曾是抗战时期、解放时期县委、县政府、县大队、武装部、公安局的驻地,那是真如铁的徐水历史,院中的那棵参天古槐一定记得!

清末民初,由西黑山靳荫南捐建的西黑山村小学(原名徐水县第二完全小学,简称“徐水二高”)四至六班级教室,在这里诞生了徐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这里走出了将军、科学家、教授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才。

古人云:“其根长者其枝茂,其源深者其流远。”一部《靳氏族谱》,翔实记载着这个家族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此,就“西黑山旧八景”编成一首七言古风——《题“西黑山旧八景”诗》,工拙不计,以示情怀,并附书法于此。

象山晴雪仰高峰,石龙嬉凤舞长空。

石门洞窟纳万象,篷楼仙车御大成。

明山洞天造化,石鼓响堂侧耳听。

燕山寨今何在,凤凰展翅任君行。

走进徐水西黑山靳家胡同,走进靳家老宅

一座老宅,见证徐水历史风云

靳良贺、张秀芳夫妇平时在保定居住,此次来老宅是收拾收拾老屋,下一步准备给木质门窗刷漆,继续维护老屋。院中有一棵大枣树,枝头果实累累,渐趋成熟,“七月十五红圈,八月十五落竿”,该采摘了,于是大家一起动手。

靳良贺祖居徐水西黑山村,老宅的房子已年深日久,建筑风格为古代样式,当今在徐水很难找到类似的建筑。据靳良贺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西黑山村为徐水县委、县政府驻地。西邻靳广平家住县委、县政府等领导,他家和前院是县大队、武装部和公安局工作、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徐水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对敌斗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靳良贺说,当年靳瑀(时任武委会主任,徐水解放后任县长,历任邯郸市副市长、书记)、靳华(中共张北县县长,1940年参加抗日工作)、史槐(保定行署粮食局局长)等人都在抗日艰苦时期住在他家。当时,在屋顶设瞭望哨,村东凤凰山设消息树,发现鬼子消息树倒下,哨兵通知各位领导迅速撤离。公正地说,这座老屋对徐水抗日斗争是有贡献的,在这里参加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大力宣传、弘扬与传承。

星移斗转,社会沧桑巨变,而老屋依旧,为不幸中之万幸。可如今仅剩的三间老屋已年久失修,令人心酸,亟需保护。站在院里可以看到,原屋顶铺设的瓦片由于严重毁损,早些年已更换为叠压垒砌的石板屋顶;木质门窗维持原样,但也需要妥善维护,需要政策支持;多年前,家门口一对精美石狮子被盗贼窃走,成为永远的憾事。

靳良贺说,多年前,省公安厅两次来他家拍照调研,市、县有关部门也多次来此考察探访。如果重新翻盖,又惋惜文物古迹的永久消失。目前,他又通过村两委递交了《申请书》,最大的希望是早日能有个说法。

探访老宅,这里曾是徐水县

大队、武装部、公安局驻地

一位老者,娓娓倾诉家国情怀

他是一位耄耋老者,精神矍铄,自幼酷爱文史,研究探索,痴迷旧事,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退休后,赋闲在家,深居简出,但不甘寂寞,继续发挥余热,涉猎广泛,用心专一,著述颇多。

他与我是十多年前共处一室的“同桌的你”,研究徐水釜山文化,围绕炎黄合符,追寻历史脉络,考证文物遗迹,探究地望原貌,进行翔实考证。

他自称是“历史人文古迹漫游的宠儿,对华夏山山水水、人文古迹的钟爱仅次于饭水”,对徐水的山山水水相当熟悉,尤其对釜山了若指掌,情有独钟,几近痴迷的程度。

他就是原徐水县政协副主席、文史专家——靳凤云先生,祖居徐水西黑山村的名门望族——靳氏家族。

9月2日傍晚,我和王春香大姐来到靳凤云先生家专访,与老人攀谈,倾听老人家讲述靳门的家国情怀,讲述那鲜为人知的旧事。

听靳凤云老人讲述家国情怀

一篇文字,深情述说所观所感

走进徐水革命老区——西黑山

作者:王春香

在喜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革命老区的热爱之情,我们利用周日休息时间,走进大王店镇西黑山村,寻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徐水县委、县政府旧址。

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当年县政府办公旧址在靳家胡同。我们五步一停,十步一问,只见一家家老宅大门紧闭,透着门缝往里看,有的院落杂草丛生,有的看上去干净整洁,状况各有不同。但老宅的树木繁茂,遮天蔽日,仿佛在诉说自己的历史。

正当我们带着遗憾准备离开时,身后突然出现一位脚步匆匆的大姐,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的老同事张秀芳大姐。短暂的寒暄之后,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家里做客。大姐很多年前就离开单位去保定工作生活,这些年始终没见过面,没想到这一别竟然三十年,今天偶然相遇,大家都倍感亲切、惊喜。

到家之后,我们说明来意,大姐笑着说:“你们今天来对了,要寻找的地方就是我们家,刚才出门正想去村委会,沟通一下修缮房屋的事。没想到这么巧,咱们多年的老同事在这里相见了!”。

院落虽然没人居住,但也时常回家看看,还种上了倭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院子里的大枣树上挂满了枣儿,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大姐急忙拿出盆子、口袋,姐夫热情地拿出凳子和竿子,双手拽着枣枝,让我们捡红的大的摘,我们边吃边摘,开心地忙碌起来。

此时,树江老弟早就切入正题,只见他里里外外,房顶檐下,将每一个角落囊括镜头,仔细捕捉每一处珍贵的画面,每一处都彰显历史的沧桑与久远。 秀芳家现存三间老房,建筑风格古朴独特,门前两根柱子巍然屹立在走廊间,多格木质窗户引人注目,当今实为罕见。

房子主人靳良贺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既是指挥所,又是瞭望哨,工作人员经常爬在房顶,观察敌情,老县长靳瑀、史槐等老领导就住在这里。听了主人的讲解,历史的画面顿时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据政协原副主席靳凤云老人讲,1947年3月至1948年9月,徐水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大队、武装部、公安局等均驻扎在这里,西边和南边都是工作场所,当年县领导们就在这里领导全县人民英勇顽强地对敌斗争。

秀芳大姐介绍说,这里先后有省级、市级、县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前来了解情况,曾拍照录像,并要求主人保护房屋,维持原貌。可现在年久失修,急需修缮维护,这也是主人真情的表白。

铭记历史,珍惜今天,开创未来。这座老宅,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为革命做出了贡献,书写了不同寻常的篇章,时至今日得以幸存,真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维护,让历史老宅焕发生机,见证光荣难忘的昨天,谱写爱国教育新篇章。真诚期待靳良贺、张秀芳夫妇的心愿早日实现,真诚感谢他们一家多年来为保护历史古迹默默付出的一切行动!

来源:寒岚藏奇

西递:经商人家的老宅低调,二品官的老宅规矩

古代徽州这一带,自然资源不算好,务农养活不了全家。西递人注重读书,但也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那些没考中的,只能走出去经商。因为是读书人,徽商的智慧和能力是被普遍认可的。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不管是出去做官的,还是经商的,只要发达了都在家乡修建宅子。也因为是走出去见过世面的读书人,在修建、装饰老宅的时候,处处彰显智慧。

这篇文章介绍瑞玉庭膺福堂,前者是商人的宅子,后者是西递村出的最大的官、清代的二品官的宅子。前者作为商人,虽富不贵,宅子低调内敛。做生意不容易,主人悬挂在正厅的楹联写出了做人的原则和经商的智慧,其中一幅被誉为“西递第一联”。 膺福堂的主人做过清代的户部尚书,二品官,宅子从门楼开始就大气精美,内部精致规整。

【瑞玉庭】

咸丰年间修建的房子。这个宅子的主人不做官,不是官商,是纯粹的商人。所以,主人在建宅子的时候,很注意低调内敛。比如,这个宅子的院门与房间的正门是斜对的,这样,从外面经过的人不会直接看到房间里的情况。不管宅子修建的多么精美,也不显摆,同时还能产生一种财不外漏的感觉。

这个宅子的大门与房门是斜对的,诠释了徽州商人的财不外露。

这个桂花形状的窗是正对房门的,这个取“富贵盈门”之意。

经商人家的雀替雕刻的是花卉,当官人家用狮子。这家是四时花卉,说明了主人是商人。

对联“寿本乎仁 仁生于智;勤能补拙 俭可养廉”。这彰显主人家的生活智慧。

天花板绘有蓝色的“蝶恋花”,是喜相逢的意思,祖辈希望后辈都有好的归宿。

前后屋之间门设计了“商”字型门楼,以倒挂的元宝形状组成“商”字的上半部,门口算“商”字下半部分。但还少了一“口”呢?走过去的人就是这个“口”。之前,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低。在这个门楼设计中,人都需要从“商”下走过,都是需要商的。

这家有一幅楹联被誉为“西递第一联”。上联:快乐每从辛苦得。这里的繁体字“从”少一竖、“辛”字多一横,意思是“快乐往往从辛苦中得到”

下联:便宜多自吃亏来。这里“多”字少了一点,这个点被点到了吃亏的“亏”字上了。这个意思是:经商人吃亏要吃到点子上,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是主人家经商的智慧。

【膺福堂】

这个宅子是二品官的宅子。门楼精美,内部是回字形二层楼。即便是现在,这宅子里面的木建构也是保存最好的。宅子里下人、主人和小姐的房间规制明确。

二品官的宅子门楼都修得不一样,都漂亮。门楼飞檐翘角的五个楼檐,这叫“民间五凤楼”

房子是回字形结构,天井开在正中央,这是真正的“四水归明堂”

这个老宅保存得相当好,木建基本完好

小姐是住在二楼的

雀替是狮子,而且狮子很多,说明这家的官,还是个大官

赵舒翘后人 忆甜水井街的赵家老宅

赵舒翘曾孙赵农曾在这间房多次与著名作家贾平凹喝茶

□凡雨

甜水井是西安著名的老街。因甜水井街区处在地下甜水脉络之上,这里曾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官宦士绅,特别是赫赫有名的清末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的府邸“赵公馆”就坐落在此。一百多年来,由于赵舒翘的显贵与传奇,人们提起甜水井就会想到赵舒翘,就会想到甜水井曾经的“赵公馆”。

据对赵舒翘家比较知情的老人记述:清末民初赵家城内的房产约有好几处,如草场巷有原住房一院、甜水井街的“赵公馆”一院、西大街南广济街北口有一院,为德懋恭点心铺租用、西大街北桥梓口路西有一院,清时为钱铺和布庄,民国初年被同福楼饭庄租用,抗战时桥梓口店铺房屋均被日寇飞机轰炸西安时炸毁。其他几院房产清末均已变卖给了别人,唯独赵氏后裔居住的具有代表性的赵家宅院就是甜水井街的公馆老宅了。

据说清末“赵公馆”先有五间宽八进深,有门房、过厅、厦房、厅房、厢房、楼房,后墙外即为穆家巷;后有东隔壁两间五进院房,作为车马房,再后有车马房东面三间五进一院。三院相连,中间有腰门连通,各院自有大门;东隔两家为南北甜水井大街,西邻周家和贠家。

前不久,笔者拜访了赵舒翘曾孙赵农先生,赵先生今年53岁,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据赵先生讲,他家为甜水井西街37号院(文革中一度编为65号)即“赵公馆”。他少年时在甜水井附近报恩寺街小学读书,在梁家牌楼街27中上中学,他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30多年间一直就居住在这里。

在赵农的记忆里,他家的宅院为面南五间宽南北纵深三院房,是先祖留给他父亲和大伯的,是为最初的“赵公馆”。他记得东邻李家两间,接着为王家、肖家、徐家各三间,从他家到南北甜水井大街距离约有50米。西邻周家三间、周家再西隔贠家五间和三间计两院房屋;北后墙外就是穆家巷。可见东侧原有的车马房院落在清末民初赵舒翘遇难后,家道衰落,无力支撑,早已相继变卖他人。赵农讲,太爷赵舒翘遇难后,家人谨小慎微,老夫人更是将家里的大门和房柱都漆成了黑色。民间传说中的赵家“大红门”一说,应为西侧的贠家,当时贠家宅院也很宽敞且清末民初也在外为官,他小时候就常见邻家那气派的“大红门”,这和赵家形成鲜明的对照。

赵农回忆,解放后家里纵深三院房屋的布局为:前两院分别租给和分给了他人,他和兄弟赵天新同大伯一家住在后院。他兄弟俩住东侧,大伯一家居西侧。整个宅院形成了一个大杂院。他说贾平凹先生当年曾来家里同他吃酒喝茶,就是在他当时住的东厢房里。家里当时很破败,“文革”中红卫兵曾进来抄过七八次家。

赵农讲,对甜水井街他最怀念的人是住在他家院中的刘伯刘恭俭先生。在赵农的记忆中,刘伯就是他幼年时的保护神。刘恭俭当时任国民革命军将领张钫的侍卫官,只因张钫1937年来西安时居住在甜水井街路东的冰窖巷,他便就近寻找住房,就来到了赵家。赵农讲:刘伯为人仗义,一身武功,舞枪弄剑样样精通,街坊邻居谐称其为“刘弓箭”,他曾亲见刘伯在院中表演手劈砖头,很是神奇,他们一帮孩子很是羡慕便纷纷拜师学艺。只因刘伯为人豪爽,敢于仗义执言,赵家宅院的安全均由刘伯兼顾,赵家父辈还同其结义为三兄弟。上世纪90年代城改拆迁老宅院时,刘伯已经80多岁,他仍舍不得离开老屋。老屋拆除后一个星期,刘伯也生病不幸离开了人世。

据说赵舒翘生前对甜水井的公馆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房子盖得太高了,门面太大了,将来子孙怕会受连累。”对此,他认为房子盖得有些过头了而自责。相传,赵舒翘当年蒙难时曾告诫子孙:“多读书,少上考;钱少攒,饭吃饱;房盖低,地种少。”在西安百姓中传为佳话。

作为在赵家大院生长的赵氏后裔,赵农先生谨记先人遗训,遵循先人遗愿。赵舒翘成为他一生当中鞭策自己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人物链接

赵舒翘 (1847~1901),清末大臣。字展如,号琴舫,晚年号慎斋。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后,历任刑部员外郎、湖广司郎中、安徽凤阳知府、浙江温州道、浙江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升任江苏巡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内召入京,任刑部左侍郎兼礼部左侍郎,次年晋升为刑部尚书。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多次平反冤案,声震天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1901年,慈禧太后屈从帝国主义的压力,以曾经支持义和团为由,在西安将赵舒翘“赐死”。

本文图片由赵农提供

分享到:

赵家老宅院的板式厅房

老房墙上的砖雕八卦图饰

分享到:

赵家临街老宅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