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石口砖瓦窑遗址群

独石口砖瓦窑遗址群

独石口砖瓦窑遗址群为明、清代古遗址,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独石口古城。 独石口砖瓦窑遗址群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澄江化石遗址,寒武纪早期独一无二的化石群

澄江化石遗址位于中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极其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化石群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物的原始特征。

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化石的研究和发现,不仅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提供了科学证据,同时对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产生了重大挑战。澄江化石地于1984年被发现,截止2012年澄江化石地发现化石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 2012年7月1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①在地球46亿年充满生命演变和进化奇迹的进程中,在7.5亿年至8亿年前有了最早、可靠的原生动物

②到6.7亿年至5.7亿年前的晚前寒武纪才真正出现成型生物体的后生动物——埃迪卡拉期的埃迪卡拉动物群;

③距今5.43亿年的寒武纪,出现了有利于生物进化的喜氧生物作用,引发了寒武纪之初生物爆发式演进,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第一次大爆发产生了地球历史的首次生物骨骼化,但生物门类遗迹不甚丰富。第二次爆发遗迹不仅化石门类丰富,个体完整,还保存了十分精美的软体组织结构。澄江化石地就是这一时期目前独一无二的证据,时代为早寒武世筇竹寺阶(阿特达班期)。

澄江动物群化石至今已记录和发表的化石有16(类)、177属、199种。其中新属146属、新种162种,几乎涵盖动物界的所有的现生门类和已绝灭门类。

包括藻类、多孔动物门、刺胞动物门、中国先光海葵、栉水母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曳鳃动物门、海口始曳鳃虫、星虫动物门、毛颚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叶足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包括奇虾动物)、帚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等,以及至少32个分类位置不定类群。

其中,有世界上至今发现唯一完整的帚形虫体化石,在世界其他地域还没有确切报道的星虫动物化石,世界上发现最早、保存类型最多、保存最好的叶足动物类群,以及其他众多特有的化石品类。其中,脊索动物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类高等后生动物。其起源与早期演化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在澄江化石中,脊索动物的存在被确凿证明。

澄江化石遗址包含有完整的地层与化石层位(出露的与埋藏的),重要的地层剖面和化石点。埋藏的化石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保存了大量地球最早期的软躯体生物化石,展现了5.3亿年前生物的完整面貌,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起源、寒武纪早期生物结构和发育研究的重要化石地,被誉为“ 代生物演化树之根”,“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2020年武汉春游:湖泗浮山古窑群遗址,金口老街,槐山矶驳岸

槐山矶驳岸

位于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长江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槐山脚下。驳岸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长江上仅存的一处古代航运建筑设施,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口老街

金口以金水河入长江口得名,古称涂口。一直到唐宋之际,在涂口发现金矿,因之改名为金口。江汉地区附近有许多流传已久的遗迹。如汉阳龟山的禹功矶,江夏金口的禹观山,都是纪念大禹治水的,涂水应是人们纪念大禹的妻子涂山氏而得名,所以称为涂川、涂水。金口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虽然老街房屋多有毁,但大部分街区仍保持着原有格局和风貌,留下了古风犹在余韵仍存的石板路。

湖泗浮山古窑群遗址

梁子湖斧头湖之间,在这片现在被农田、鱼塘分割覆盖的丘陵地上,有数量众多唐末至元明时期的窑址,陆续近150座青白瓷青瓷的窑址被发现探明,因为最初发现地在江夏区的湖泗镇,而以湖泗窑遗址群命名。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藏龙岛湿地公园

位于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包括杨桥湖、上潭湖、下潭湖、玉叶滩、明星林场等区域,有“藏龙八景”、“杨桥湖二十四桥”等景观。园区生活着黑斑蛙、中华大蟾蜍、乌梢蛇、豹猫等省级保护动物,八哥、家燕、黑水鸡、灰喜鹊、大山雀等省级保护鸟类。

“十里瓦窑头砖窑群”

"

绍兴越城区文物保护点。

一支土窑,一个传承,一种生活,一段经历,一种生产方式,乃至一个时代的缩影。它继承了几百年来瓦窑头的血脉;它支起了改革开放后瓦窑头的三支烟囱,也是它们的缩影与代表;它是瓦窑头人富起来的排头兵。然而它只是一支小小的土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越城区文保点”,甚至人们已经怱略了它的存在,在网上也早有文说,瓦窑头没有窑口。

当我惊喜地发现有它存在的时候,以为是稍老的窑口,问了附近的居民,说,哪里?是80年代开始放开的时候,居(村)民们……建的。

网上搜了下,当初这类窑有很多,也难怪文保点授名是“十里瓦窑头砖窑群”,称群,一定有很多,但现在似乎只有这一支。窑口激剧减少,是富起来后,居(村)民们有的拆窑造房,有的在窑傍造房。而在我随后的走访随拍时,又似乎觉得或许还有另外;类似的土包,和烟囱,是吗?

在整村拆迁的大时代浪潮中,在轰隆隆“越东路智慧快速线”穿村(居)而过的今天,一支土窑,一个小小的“文保点”,是去是留,风雨飘渺,命运多舛。

无论如何,在如今“大复古”的时代背景里,还是希望给真实的实物,以一方净土,在原地保留原物,给后人以一个真实的实物的见证。这比那些耗资巨大的假“复古”,有意义的多。

善莫大焉。

她,虽然只是一支小小土窑,也毕竟走过了将近四十个春秋,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村落的缩影,几代人的回忆。

希望她能留下……

"

摄影:秋来荷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