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广场

共和国广场

共和国广场是塞尔维亚的最主要的城镇广场之一,广场附近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公共建筑,包括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国家剧院和迈克尔王子的青铜雕塑。许多人将共和国广场作为国家的中心,广场通过瓦斯娜大街(Vasina street)向西连接的是卡莱梅格丹公园,通过斯雷姆斯卡大街(Sremska street)连接的是Novi Beograd。

迈克尔王子的青铜雕塑于1882年被放在了广场上,是为了纪念王子卓越的功勋和政绩。共和国广场是塞尔维亚最繁忙的地方之一,是贝尔格莱德最繁忙的中心商业区之一。在2000年的时候,一个现代的公共千禧钟悬挂于广场上,除了可以作为钟表之外,它还是天气情况的预报家,时刻更新着天气状况。千禧钟和它的看台是使用铬钢和玻璃制成的,和广场的其他古老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Square (Belgrade)

必去理由:塞尔维亚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塞尔维亚[Serbia]

景点所在省、州: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景点所在城市: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古罗马共和国广场的景点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

1.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

凯撒广场是共和国末期建立的。当时凯撒掌权后自己建立的,那个时候还不算罗马帝国时期,只能是共和国末期。直到凯撒死后十几年的公元前27年才算是帝国的建立。

2.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是什么

罗马城邦753年建的。

古罗马城的建城奠基日是公元前753年。这个城市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自发形成的,它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规划。共和时期,罗马城市仍是自然发展,布局比较紊乱。

这个古城由著名的罗马七丘组成,其中帕拉丢姆为七丘之心,面积约300米×300米,向西北倾斜。山顶有自然的蓄水池,供应全城用水,四周有墙以资保护。

古罗马城在公元前4世纪筑起了城墙,城市保留有空地,作为被敌人包围时的粮食供应地。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后来在这里逐步形成广场群,即著称于世的共和广场和建于帝国时期的帝国广场。

3.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有哪些

威尼斯广场到圆形竞技场之间巨大的罗马广场,曾经是罗马时代市民生活的中心。其中还残留了些许的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建筑的废墟。

公元前6世纪时开始建设,至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广场上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建筑物。广场的主要部分约长134米,宽63米。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供审判和集会用。

4. 罗马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平面

罗马斗兽场,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罗马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5.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广场

答:古罗马的图拉真广场。

古罗马建造的图拉真广场开始时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等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罗马的图拉真广场中心有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铜像,广场边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后面的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念柱,柱顶立着皇帝铜像,用以炫耀皇权的威严。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期以后,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动为中心,广场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

6.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叫什么

古罗马广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平广场、涅尔瓦广场、图拉真广场,帝国初期的六个广场形成了代表古罗马城城市建设成就的帝国广场群。

7. 罗马什么广场

罗马帝国初期的六个广场:代表古罗马城城市建设成就的帝国广场群

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平广场、涅尔瓦广场、图拉真广场,帝国初期的六个广场形成了代表古罗马城城市建设成就...

8. 古罗马共和广场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 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

9. 罗马共和国广场平面图

古罗马建筑的结构特点:1、拱门结构,拱架结构,桁架结构,梁柱体系,喷泉结构,门楣结构,拱券结构,交叉拱顶结构,多穹顶结构。

2.连接方式

罗马的石头柱子,通过鼓状砌块进行垒叠。有一些柱子,是由完整的一块石头雕刻的。有一些柱子,是由砖块连接的。砖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进行连接。

3.框架结构和梁柱体系

古代罗马的建筑是使用柱子承重,而不是使用“墙”承重的。

古代罗马的建筑主要是廊柱结构和梁柱体系,即使用柱子作为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古罗马五种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混合柱式。

在框架结构的帮助之下,古代罗马的建筑都是7层楼以上的房子。

4.拱券结构和穹顶结构

穹顶结构也被称为拱顶结构。

从还保存着的古代希腊的巨大的露天剧场遗迹来看,人类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就有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古代罗马建筑的室内空间的扩大是和拱结构的演变发展紧密联系着的,从建筑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一切拱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券、筒形拱、交叉拱、穹隆-的变化和发展,都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谋求更大室内空间的产物。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及成就,它对欧洲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与伦比。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是同券拱结构有密切联系。

5.桁架结构

古代的罗马人喜欢用桁架建造房子的房梁和天花板。桁架是框架结构的一种。罗马人使用木头建造桁架。桁架之间,通过榫卯或金属销子进行连接。

6.喷泉结构

罗马建筑内部拥有大量的喷泉。那些喷泉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罗马人建造的。古代的罗马人利用喷泉为城市和农村提供水。古代的罗马就已经由饮用水的喷泉逐渐发展成为装饰性的喷泉和音乐喷泉。古代的罗马有3000多个喷泉,被称为喷泉之城。古代的罗马人喜欢使用喷泉进行音乐表演。

7.交叉拱顶结构

无束梁(两个筒形拱以适应角度相互相交的产物)而变成交叉穹肋间更高更简洁的交叉拱顶,例如在施派尔或是在达勒姆、乌德勒支和伦巴第的一种十字勒拱顶。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坚固的壳体成为结构的支撑。

墙也经历了相似的变化。包含两个平坦的表面的墙体成为一组贯穿式的结构构架。早去罗马风持续采用的墙面装饰形式—壁柱带、扇形柱楣,以及承重柱身、半椅柱、封闭拱劵—将墙体分解成柱墩和实墙(施派尔一世主教堂上层)或柱墩和连拱劵(如诺曼底的廊式教堂),甚至内外墙和小柱连廊(如矮廊,廊台以及其他类似的构件)。

10. 罗马共和广场和罗马帝国广场的区别

古罗马的疆域涵括的国家有:现在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荷 兰、比利时、卢森堡、巴尔干半岛各国、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英国、德国、波兰等国的一部分。

古罗马,是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

而现在的罗马则是意大利的首都。虽然首都相同,但是主体民族早就换了,古罗马帝国的本土意大利被现在意大利人(伦巴第人)占了而已

罗马共和国广场景点介绍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

1.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

威尼斯广场到圆形竞技场之间巨大的罗马广场,曾经是罗马时代市民生活的中心。其中还残留了些许的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建筑的废墟。

公元前6世纪时开始建设,至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广场上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建筑物。广场的主要部分约长134米,宽63米。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供审判和集会用。

2. 罗马什么广场

东阳金罗马广场位于金华市东阳市江北街道人民路与广福路交叉路口。从金华汽车东站出发,可以乘坐b3-b路 → 910路 → 东阳23路,全程共79,24公里,需要用时4小时13分钟。

3.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有哪些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2—451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

4. 罗马帝国时期的广场

古罗马露天竞技场(Colosseum),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Flavium)。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5. 罗马著名的广场

古罗马时代共有21座凯旋门,现今罗马城中仅存3座,君士坦丁凯旋门就是其中的一个。另外两座位于古罗马广场,一座是塞维鲁凯旋门,一座是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315年,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击败马克森提皇帝统一罗马帝国而建的。此外,罗马最为知名的修建于315年的康斯坦丁凯旋门受了塞维鲁凯旋门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塞维鲁凯旋门的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提图斯凯旋门是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的。

现在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四周都被铁栅栏围了起来,游客只能在外部拍照留念。站在凯旋门左前方的空地上可以将凯旋门和斗兽场一起拍摄进去。当年拿破仑来到罗马,见到了这座凯旋门,大为赞赏,之后以此为蓝本,打造了巴黎凯旋门。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值得一看。最好的参观时间是黎明和傍晚,尤其是傍晚,夕阳西下,太阳光从侧面过来,拍出的照片也会非常好看。

凯旋门上方的八块浮雕板是当时从奥理略皇帝纪念碑上拆卸而来,现在原件已被珍藏在罗马首都博物馆。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良等。而每根圆柱顶端的达基亚囚犯大理石雕像则很可能来自图拉真广场。只有两个小拱门上方的圆形浮雕描绘了这场战争的场面。

古罗马的凯旋门雕塑精美绝伦、恢宏大气,千年逝去,已是残迹斑斑,却仍在风雨中,与古罗马斗兽场共同见证罗马的辉煌。如今的凯旋门成为了游客来罗马必看的一个景点。

6. 古罗马共和广场

1.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 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 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 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 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 、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十七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三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罗马人创造了辉煌战功的同时,也创造了不朽的文明,这其中就包括建筑。

罗马人在古代希腊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创新,建立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大约在公元1-3世纪,是罗马建筑的极盛时期,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的高峰。

著名的罗马圆型大剧场等许多建筑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筑的。从形式上来看,古代罗马的建筑已经和现代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剧场的设计,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而且逐排升起,观众进入剧场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处到达各区的座位,即使观众人数众多,也可以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台前是乐池,后面是演员的化妆室。

古代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大量的拱券结构,这些拱券结构的水平很高,能够使建筑物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罗马还在建筑中大量使用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从公元前一世纪起,这种混凝土不但用于建筑拱券,还用于筑墙。同时,当时罗马人的木结构技术水平也很高,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建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了25米。此外,罗马人还学会了在建筑物中使用玻璃,有人考证,至迟在公元1世纪的中叶,罗马人已经在窗户上安装了有几十厘米见方的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

古罗马的建筑师还发展了古代希腊建筑中常见的柱式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特别是创造出了柱式同券式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罗马的建筑中,有的还集中使用各种弧线组成平面、并采用拱券结构。古罗马人还在理论上对建筑这门学问进行了总结和探索,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书》就是古罗马建筑科学的总结。

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逐渐衰落。文艺复兴以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为人们认识,并成为人们学习的范例。欧洲人学习古罗马建筑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7.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是什么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

72-80年

建于72-80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在古代统治者寻欢作乐方面,再没有比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更狂热的了。从共和时期就开始兴建斗兽场,最著名的罗马大斗兽场始建于公元72年弗拉维王 到公元82年提图斯时代才完成。

据说是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后,为纪念胜利驱使8万犹太俘虏修建的。斗兽场呈椭圆形,长轴为188米,短轴156米;中央区为86∶54。周长527米,高57米,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8万观众。

建筑形制椭圆的外形单纯、明确,浑然一体,无始无终;外观极其宏伟雄壮,高高的立面分为4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利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8. 罗马共和广场和罗马帝国广场的区别

凯撒广场是共和国末期建立的。当时凯撒掌权后自己建立的,那个时候还不算罗马帝国时期,只能是共和国末期。直到凯撒死后十几年的公元前27年才算是帝国的建立。

9. 罗马共和国广场平面图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

10.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广场叫什么

提图拉凯旋门上装饰罗马柱式,因为这本来就是罗马人造的。

凯旋门是罗马帝王为纪念各种重大事件而创造出的纪念性建筑物。罗马共和时期的凯旋门建立不多,到了帝国时期,几乎每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都要建立凯旋门。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沿用。凯旋门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拱肩及上楣部分装饰浮雕。提图斯凯旋门是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去世后他的弟弟,继位的图密善为纪念前王而建立的。是罗马城中保留下来的最典型的三座凯旋门之一

11. 罗马人民广场

罗马广场一般指德国法兰克福罗马广场。 德国法兰克福罗马广场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广场,修建于欧洲中世纪时期,位于法兰克福老城的中心,缅因河铁桥以北,西侧为市政厅,东面200米外就是该市的发源地法兰克福大教堂,广场中央面向市政厅有翠绿色正义女神铜雕像和咖啡色的战争女神石雕像。

莱山区分会场开幕式千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燃爆胶东文化广场!共同助力烟台市民文化节顺利启幕!

首届烟台市民文化节暨“文化服务日”

莱山区分会场活动精彩回眸

快讯

2019年首届烟台市民文化节于3月30日正式启动!根据烟台市民文化节组委会安排,确定将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作为烟台市“文化服务日”,也就是文化节开幕式启动之日。莱山区作为县市区分会场之一,以胶东文化广场为中心,带动全区7个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校企、美术博物馆等地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活动。本届“文化服务日”莱山区共推出20余场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达5万余人。

1

“快闪”行为艺术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悠扬的小提琴声在胶东文化广场响起,美妙而又熟悉的旋律把市民的目光齐聚在一起,一名小学生在舞台中央演奏,随即龙海小学的学生及家长们带头唱响主旋律,各牵着一名小学生面带笑容从广场缓缓走向舞台中央,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用嘹亮的嗓音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优美的歌声在广场上空飘荡,周边游玩的市民闻声而来,不少人跟着旋律不自觉的加入到台下的队伍中,同唱人数过千人,不时有市民朋友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这场创意十足的“快闪”活动令在场的市民热血沸腾。

紧接着,一首校园朗读诗《让国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推动开幕式的高潮,这是全国首届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刘丽老师为全国的孩子们创作的,今天,她作为少先队员志愿辅导员,与龙海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共同祝福伟大祖国70华诞!加入合唱的小朋友在高歌结束后久久未能平复心情,挥舞手中的旗子高声呼喊“我爱祖国”。

有观看的市民表示,每当响起《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内心就充满了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并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再创辉煌。

2

重温经典传统文化——吕剧

吕剧又称化妆扬琴、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墙头记》作为优秀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此次市民文化节莱山区分会场启动仪式演出,积极倡导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市民文化节,邀请了莱山区业余艺术团体——红艺吕剧团为大家带来一场经典戏曲剧目,让市民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充分感受到传统吕剧的文化魅力,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巩固传统文化传承成果。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字正腔圆的唱腔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3

各文化场所百花齐放,春意盎然

莱山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服务日”全天开放,满载运行,内容精彩!

免费向市民发放《春之声活动手册》

图书馆一楼大厅,举办了公益朗读《诗意书海美阅读·书海诗意朗读美》,伴随着诗意浓浓的朗诵声,在馆内久久回荡。

图书馆内“七彩小屋”蒙氏亲子读书会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文化志愿者通过多样的学习教具,向家长展示蒙台梭利“生活即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引领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区文化馆开启了“美丽中国舞起来”艺术分享会活动,相约民俗,舞动风韵,为舞蹈爱好者们带来了舞蹈创作的欣赏和点评,更深入的普及传播舞蹈艺术。

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当代女性风采摄影

烟台城市美术馆两个摄影主题展同步助力艺术节莱山区分会场活动启幕。

大海高原的情谊

——烟台市支援聂拉木美术摄影展

第二届“文化烟台 最美瞬间”摄影展

区博物馆“一带一路”历史碑刻拓片展

走进鹿鸣小区

烟台市美术博物馆为市民朋友献上了一场有关戏曲文化的“悦读会”。

除区级场馆外,7个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区百姓广泛参与,营造了市民同乐的文化生活乐园。

黄海路街道“春之声文艺汇演”

黄海路街道鹿鸣小区分会场文艺演出

黄海路街道前七夼社区“春之声合唱”

滨海路街道“亲子读书分享会”

解甲庄街道西解村“太极健身活动”

解甲庄街道舞蹈展演《点赞新时代》

解甲庄街道舞蹈展演《雪山姑娘》

莱山街道“老干部十九大读书会”

向阳幼儿园“我和国旗合个影”走进烟台植物园

莱山街道东沟村“春之声文艺演出”

莱山经济开发区管委“老干部读书分享会”

莱山经济开发区管委石家疃村“我是戏迷”吕剧专场

初家街道“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画

初家街道四季花城社区“百米长卷”绘画

初家街道锦绣好家社区艺术节启动“趣味运动会”

初家街道河西社区读书会

院格庄街道“读书分享会”

院格庄街道周格庄村“文化让生活更美好”腰鼓培训

院格庄街道夹河村“以棋会友”象棋比赛

莱山街道明泉村活动室格外热闹,来自烟台市美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的张敏老师正为村民现场讲述扎染工艺,村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起感受着古老的纺织品扎染工艺。

4

悦读“闻”书香,积淀文化底蕴

“文化服务日”,莱山区依托“万科·翡翠湾城市书房”、“当当·阅界城市书房”开展了亲子故事会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精彩的绘本导读、多元的延伸活动把优秀的绘本作品呈现给儿童及家长,让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帮助家长以阅读为纽带,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增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传播创新的阅读理念。也引领读者在书香中感受阅读魅力,积淀文化底蕴,以文化艺术节为契机继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区范围的开展,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并促进使之形成常态。

当当·阅界故事会+手工活动

万科·翡翠湾城市书房亲子读书会

据市民文化节莱山分会场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民文化节莱山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展示我区市民艺术风采,提升市民艺术素养。同时,邀请艺术家和文化名人,纷纷以登台表演、开办讲座等形式,与市民近距离互动。

开幕式之后,莱山区将根据市民文化节组委会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全年四个篇章、四大类别、八项市级赛事和十项特色活动,同时做好承办“歌唱祖国”第四届烟台市民合唱大赛的各项赛事准备工作,通过挖掘全市文化资源,最终评选出50支优秀市民合唱队并在胶东剧院举行决赛和颁奖仪式。这些办节成果都将成为莱山区乃至烟台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将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上演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节。

shi

min

wen

hua

jie

烟台市民文化节莱山分会场的相关活动、赛事信息会第一时间通过此微信公众号宣传,请广大市民朋友关注并积极参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