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毛里塔尼亚首都于公元前三世纪建立,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前哨,有着许多优雅的建筑物。那里大量的考古遗址坐落在一个富饶的农业地区里。此地后来曾有一段时期成了伊德里斯王朝的首都,王朝的奠基人伊德里斯一世就葬在穆莱伊德里斯附近。

瓦卢比利斯遗址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人像和大理石人头像。

瓦卢比利斯是年代久远的古罗马废墟。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在可能是迦太基城市的地方建立了定居点,即瓦卢比利斯,并逐渐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当地的中心行政城市之一,负责生产并向古罗马帝国输出粮食。瓦卢比利斯同时也是罗马人与永远无法征服的柏柏尔人进行官方接触的地方,双方只在互利时才进行合作。

与其他很多罗马城市不同,罗马人在公元3世纪非洲地区失去立足之地后,没有放弃瓦卢比利斯。拉丁语继续保持了几个世纪,直到公元7世纪晚期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才被取代。 此后,人们又在瓦卢比利斯生活了1000多年。18世纪瓦卢比利斯初次遭到遗弃。当时为了在梅克内斯附近修建穆莱的宫殿,瓦卢比利斯被拆除以便得到建筑材料。可想而知,如果当时没有拆除瓦卢比利斯,瓦卢比利斯有可能成为当今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处罗马遗迹。 瓦卢比利斯的主要部分,也是唯一吸引摩洛哥和外国参观者的地方,只是一块方圆800×600平方米的区域(以围墙衡量)。如果你有一本好的旅游指南,在大门口就不用雇佣向导。许多最好的出土文物都送到了拉巴特王宫附近的考古博物馆。不过瓦卢比利斯的废墟依旧很有价值。大约30块镶嵌砖依旧矗立在原来的位置上。进入瓦卢比利斯大约花费20迪拉姆门票钱。

摩洛哥拉巴特

非洲瓦卢比利斯遗址的历史文化?

  瓦卢比利斯遗址

中文名称: 瓦卢比利斯遗址

英文名称: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

国家: 摩洛哥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97

批准标准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介绍

416-005

瓦卢比利斯遗址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人像和大理石人头像。

瓦卢比利斯是年代久远的古罗马废墟。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在可能是迦太基城市的地方建立了定居点,即瓦卢比利斯,并逐渐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当地的中心行政城市之一,负责生产并向古罗马帝国输出粮食。
  瓦卢比利斯同时也是罗马人与永远无法征服的柏柏尔人进行官方接触的地方,双方只在互利时才进行合作。

与其他很多罗马城市不同,罗马人在公元3世纪非洲地区失去立足之地后,没有放弃瓦卢比利斯。拉丁语继续保持了几个世纪,直到公元7世纪晚期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才被取代。
  

此后,人们又在瓦卢比利斯生活了1000多年。18世纪瓦卢比利斯初次遭到遗弃。当时为了在梅克内斯附近修建穆莱的宫殿,瓦卢比利斯被拆除以便得到建筑材料。可想而知,如果当时没有拆除瓦卢比利斯,瓦卢比利斯有可能成为当今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处罗马遗迹。
  

瓦卢比利斯的主要部分,也是唯一吸引摩洛哥和外国参观者的地方,只是一块方圆800×600平方米的区域(以围墙衡量)。如果你有一本好的旅游指南,在大门口就不用雇佣向导。许多最好的出土文物都送到了拉巴特王宫附近的考古博物馆。不过瓦卢比利斯的废墟依旧很有价值。
  大约30块镶嵌砖依旧矗立在原来的位置上。进入瓦卢比利斯大约花费20迪拉姆门票钱。

评价:

毛里塔尼亚首都于公元前三世纪建立,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前哨,有着许多优雅的建筑物。那里大量的考古遗址坐落在一个富饶的农业地区里。此地后来曾有一段时期成了伊德里斯王朝的首都,王朝的奠基人伊德里斯一世就葬在穆莱伊德里斯附近。
  

相关联接:

  中文名称: 瓦卢比利斯遗址

英文名称: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

国家: 摩洛哥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97

批准标准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介绍

416-005

瓦卢比利斯遗址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人像和大理石人头像。

瓦卢比利斯是年代久远的古罗马废墟。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在可能是迦太基城市的地方建立了定居点,即瓦卢比利斯,并逐渐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当地的中心行政城市之一,负责生产并向古罗马帝国输出粮食。
  瓦卢比利斯同时也是罗马人与永远无法征服的柏柏尔人进行官方接触的地方,双方只在互利时才进行合作。

与其他很多罗马 城市不同,罗马人在公元3世纪非洲地区失去立足之地后,没有放弃瓦卢比利斯。拉丁语继续保持了几个世纪,直到公元7世纪晚期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才被取代。
  

此后,人们又在瓦卢比利斯生活了1000多年。18世纪瓦卢比利斯初次遭到遗弃。当时为了在梅克内斯附近修建穆莱的宫殿,瓦卢比利斯被拆除以便得到建筑材料。可想而知,如果当时没有拆除瓦卢比利斯,瓦卢比利斯有可能成为当今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处罗马遗迹。
  

瓦卢比利斯的主要部分,也是唯一吸引摩洛哥和外国参观者的地方,只是一块方圆800×600平方米的区域(以围墙衡量)。如果你有一本好的旅游指南,在大门口就不用雇佣向导。许多最好的出土文物都送到了拉巴特王宫附近的考古博物馆。不过瓦卢比利斯的废墟依旧很有价值。
  大约30块镶嵌砖依旧矗立在原来的位置上。进入瓦卢比利斯大约花费20迪拉姆门票钱。

评价:

毛里塔尼亚首都于公元前三世纪建立,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前哨,有着许多优雅的建筑物。那里大量的考古遗址坐落在一个富饶的农业地区里。此地后来曾有一段时期成了伊德里斯王朝的首都,王朝的奠基人伊德里斯一世就葬在穆莱伊德里斯附近。
  

波斯波利斯遗址的遗迹、景观、历史文化?

  波斯波利斯宫城遗址
伊朗,波斯波利斯宫城遗址,文化遗产,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宫城在伊朗西南设拉子郊区一处山坡下的高台上。有高大的接见大厅、百柱王座大厅和万国之门,显示了古波斯帝国与周围国家的文化联系。
  公元前4世纪宫城被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军队烧毁,现在保留着原来建筑的

高大石柱和台基。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古波斯帝国阿基梅尼德王朝时期的宫城遗址,位于伊朗西南部法尔斯设拉子东北42公里的塔赫特贾姆希德。
  宫城始建于公元前518年,当时的国王是大流士一世,继任的国王薛西斯继续建造,前后共建造50多年。公元前330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攻打到这里,将宫城焚毁,此后这里即被废弃。这处遗址1622年首次被人发现,18和19世纪根据发掘出的古波斯文得知这里是阿基梅尼德王朝时期的建筑遗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和伊朗王国政府联合发掘这处遗址。后来的几十年,伊朗政府一直对遗址进行保护和维修。

宫城位于拉赫马特山西面山麓,所有建筑都在人工垒成的12米高的平台上,平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东面连接山坡,其余南北西三面是垂直的台壁,由于台壁很高,所以台上边缘没有再建围墙。
  台上建筑物大都向北,略偏西15°。现在看到的建筑遗址,除了平台外,最明显的有13根依然耸立的高大的石柱,柱残高10余米到20米。还有数不清的石墙、石门、石雕像和房屋台基,台基立面上刻满各种形象的浮雕。宫殿大厅内宽阔高大,地面残留着数百个原地未被移动的石柱础。
  从这些遗物可以想象出当年宫殿巍峨高大,雄伟壮观。

宫城东面依附大山,西面朝向广阔的平原。平台西壁的北端是宫城入口,有宽大的石磴道。登上平台后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薛西斯王时期建造的四方之门,或称万国之门。
  由此分流进入宫城各区。宫城内分为3区,北部是外朝区,主要用于国王接见大臣和属国的王侯。西南部是内廷区,是国王的生活区。东南部是珍宝库区,存放和陈列大量的珍宝财物。外朝区东侧有卫戍兵宿舍。宫城东北角和东南角有了望哨楼。宫城的所有房屋都有高大的石墙和石柱,石墙用伊朗产的硬质灰色或其他颜色石灰石,墙面和石柱用大理石,石面有雕刻。
  

薛西斯时代的四方之门有18米高的石柱门,门柱刻人面翼兽,规模大于大流士时期的同类雕刻。离四方之门最近的是外朝区的接见厅,厅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83米,建在2。6米高的台基上。台基的北侧面和东侧面各有4条磴道用来登上台基,台基西侧面伸到宫城平台西壁之外,构成约10米宽、130米长、15米高的检阅台,当年从这里可以俯瞰面前平原上属地王侯搭建的帐篷。
  接见厅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同的敞开门庭,每个门厅有两横列共12个石柱。台基南面连接内廷区。接见厅主厅的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59米,厅内有石柱6×6根,柱高21米,现在仍矗立的13根石柱是72根柱的残余。主厅屋顶原来用巨大的雪松木作梁枋,现在都已不存。
  主厅四壁厚约5。1米,均开有高大的门窗。大厅外墙面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彩色琉璃面砖,雕刻花纹或拼接图形,屋檐和枋木都包贴金箔。大厅内墙面有壁画。石柱柱础、柱身和柱头有雕刻,尤其是柱头雕刻更具特色,自上而下上有覆钟、覆莲、竖立的成对涡卷,上端是相背而跪的雄牛,两牛头间用以架设托梁横木。
  接见厅虽是木石结构,但结构仍属轻盈,空间宽敞,在当时属于罕见的 杰作。从四方之门向东再向南,经过另一座独立门可通到百柱厅。百柱厅建于大流士时期,大厅平面为正方形,边长69米,厅内有10×10个石柱,柱高11。3米。上述这两个仪典大厅用于各种庆典和礼仪活动。
  每年春分时节国王要来这里主持盛大的新年庆典和宗教节日诺鲁兹节,庆典仪式之后有宴饮。

西南部的内廷区有大流士宫、薛西斯宫和较小的寝宫,此外有一座会议厅和后宫房舍,周围有花园、假山和亭阁。其中大流士宫保存的石材和石雕最多。
  

东南部的珍宝库区有迷宫式的珍宝库房,面积超过8000平米。当年存放着许多金银和珍贵物品。后来,到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占领这里时,据当时记载,运走这里的金银财宝需要1万对骡子和5000头骆驼。现在修复了其中的一座约750平米的库房用作展厅。
  

波斯波利斯的宫城除了有历史建筑方面的意义之外,它的建筑和雕刻也反映了当时波斯和周围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波斯如何把这些文化因素与自身的文化融为一体。宫城采用高大的平台、高大的礼仪门和仪典厅相分离的布局,都接近两河流域亚述和巴比伦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布局。
  建筑物采用多排列柱和门楣,窗框有特别形状与纹饰,则是埃及的巨石建筑风格。大厅石柱融汇了希腊古风时期爱奥尼亚式柱身与柱头的形状及纹饰,并采用了希腊的磨光技术。接见厅台基立面有许多人物浮雕,其中的贡使行列描绘波斯帝国23个属国的使节向国王进献珍宝和当地的土特产。
  根据贡使的服饰和所贡物品可以识别出波斯本民族人、米底人、吕底亚人、阿拉美人、巴比伦人、斯基泰人、卡帕多西亚人和西里西亚人,他们贡献的有宝石、金银酒器、瘤牛、精纺羊毛披巾、种马、珠宝、珍贵皮毛和公羊等。雕刻的野兽搏斗纹是中亚北部、黑海北岸和东岸草原民族的共同题材。
  遗址发掘出土的蓝色青金石出自阿富汗,磨制的石碗盘出自埃及,金银装饰品有不少出自中亚各国。

波斯波利斯宫城的意义在于体现当时人类创造力的杰作,是波斯帝国时期文化的非同寻常例证,同时也是古波斯建筑群体、风格总体和工程技术总体的卓越例证。
  1979年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铜时代水利设施!温泉县呼斯塔遗址有新发现!

2021年夏季,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王鹏提供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1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温泉县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王鹏结合5年来发掘成果,公布该遗址2021年度考古新发现:呼斯塔遗址核心区是青铜时代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有着复杂的水利设施和墓地的城址,这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属首次发现。从遗址的城址规模上看,它应是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的一处中心性聚落遗址。

2021年夏季,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王鹏提供

呼斯塔遗址位于温泉县东北约40公里的阿拉套山脚下,地处欧亚草原东部,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遗址主要由核心区及外围遗迹组成,总面积超过12平方千米,是目前已知博尔塔拉河流域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青铜时代遗址,年代距今3600年左右。

呼斯塔遗址航拍图。图片王鹏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16年起对该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王鹏介绍,2021年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由城址和墓葬构成的遗址核心区,城址由房屋建筑群、院落以及院落外城墙等遗迹组成,面积约6万平方米,呈现不规则长条形。

考古工作者在院落外布设探沟寻找西城墙时发现,西城墙西侧有一道与城墙大体平行的石墙,石墙北端通向城址西侧的河道,与西城墙共同构成一道长约百米、宽达1至3米的引水渠通向城内。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人牲祭祀现象。图片为王鹏提供

在对西城墙中部缺口处进行发掘时,考古工作者又在缺口处和城墙内发现分渠和支渠。“支渠通向一处石构建筑,支渠引水是为了生活用水还是其他特定用途,还需对石构建筑进行发掘研究后,才能揭开谜底。”王鹏介绍,呼斯塔遗址城址部分位于河流冲积扇的扇缘位置,结合周边地形地貌特点来看,当时聚落人是依据周边山势、水势,并利用河流冲击形成的卵石带修建而成。这一带历年都有洪水冲击现象,然而历经3000余年,城址的主体结构和外围水利设施却未受到洪水破坏,“可见当时古代居民有多么智慧,也显示出他们对自然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甚至掌握了对周边河流综合治理的能力。”

左图为此次发掘发现的墓葬,右图为城址中的房址。这座墓葬结构布局和房屋几乎完全一样。图片王鹏提供

“城址是属于特定等级人群居住的政治中心,还是一处以畜牧业生产或其他手工业生产(如冶金)活动为主的经济中心?需要对城址内大面积未揭露的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才能逐渐揭晓。”王鹏说。

此次发掘发现的具有典型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特征的精美陶器。图片王鹏提供

此外,在城址西南约500米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处青铜时代墓葬群。其中,1号墓结构布局与城址的房屋建筑几乎完全相同,有石包土的围墙、入口,里面由隔墙将其分为前后两室。“这种墓葬模仿房屋建筑的现象,也是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王鹏说。

呼斯塔遗址房屋建筑群航拍图。图片王鹏提供

图中红线部分为遗址的西城墙,绿线为此次发掘发现的挡水墙,西城墙和挡水墙共同构成一道引水渠。图片王鹏提供

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王鹏提供

来源:石榴云

博尔塔拉报社出品

监审:吕海洪 编审:符艳平 编辑:程娜娜 责编:段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