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塔

牛塔

牛塔位于英格兰诺福克郡诺维奇市内,处在温瑟姆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塔。该塔得名于其所处的位置,这里原来是一个名叫牛岛的水中沙洲。

牛塔始建于14世纪,不过后来罗伯特•凯特领导的叛乱军队在河对岸扎营使这处军事塔受到严重损坏。由于现在牛塔建筑遗迹已经摇摇欲坠,存在极大的不安全因素,所以游客不能进入参观,只能在其周围观看。此塔高15.2米,内部直径7.3米,墙壁厚度1.8米,砖砌而成,内部建有通风通道,还有许多通孔,方便观看外边的军情。现今看来,这座历史塔楼处处透露出岁月的沧桑洗礼。

Cow Tower, Norwich

必去理由:诺维奇最古老的军事遗迹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英国[Britain]

景点所在省、州:诺福克郡 [Norfolk County]

景点所在城市:诺维奇 [Norwich]

河南这个华塔不愧天下第一塔,很牛逼

汝州风穴寺水牛塔传奇

据传,一千多年前,风穴寺口有个黄庄,黄庄有个黄老实。他有几块薄山地,喂着一头老水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倒也舒心——因为他的那头老水牛,有灵气。

黄老实孤寡一人,一年四季,日里夜里,老水牛不光为他耕地拉车,还时时地陪伴着他,让他少了孤寂。黄老实把老水牛当作自己的老伙计,春夏秋冬,都想办法割来最好的草让它吃。农忙的时候,村上的穷人常常求黄老实去帮忙,黄老实没有推辞过。

那时候,不兴工钱,黄老实赶着老水牛为人家犁地、耙地、拉庄稼,回来的时候,被帮的人心里过意不去,总送给他点黑豆、黄豆的,一来是一点报酬,二来是想让老水牛吃些好料。

开始的时候,黄老实把别人送的粮食拿回来,磨成粗面,拌在草里喂水牛,可老水牛每逢这时候,总是不想吃。不时还哞哞叫几声。黄老实说,老伙计,你咋恁憨哩,豆料香喷喷的你不吃,真是和我一样的穷人命。每当这时,老水牛就会长长地叫一声,还用力地摆摆自己的头。黄老实不知道那是啥意思。有一次,黄老实又为一家人犁了一块地,临走时,人家又送给他一升黑豆,老水牛走过去,用牛角一下把升子拱到了地上。这时,黄老实知道了老水牛的心思,它是不接人家的粮食啊!从此以后,黄老实和老水牛更亲了,乡亲们更是觉着老水牛就是神牛

过了几年,官府里要在山里修建大寺院,黄庄这里热闹起来了。送木料的、送砖瓦的,来来往往的工匠们,黄庄的路上像赶会一样。黄老实的几间草屋就在山口的路边,大清早,老水牛一见干活的人走过来,就哞哞叫个不停,像是迎接客人,又像是急着走进人群里。

有一天,黄老实在山上放牛,突然来了一阵大风,大风过后,下起了大雨,黄老实赶紧拉上老水牛往家走。可不管怎样拉它,老水牛就是不走,还硬是拽着黄老实往山坳里建寺院的工地上走。黄老实拗不过它,只好跟它走。老水牛走到一堆木料旁,那堆木料在山沟的边上,眼看着要被洪水冲走。老水牛走到木料堆靠沟的一边,一下子就卧了下来。黄老实一下子明白了,老水牛是怕木料被水冲走啊!黄老实没有再去拉它,找个山洞避雨去了。狂风大雨直到天黑才停下来,黄老实才牵着水牛回到了家。

打那以后,黄老实也听说了,这里建的寺院是敬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神仙的,他还听说,这两个神仙是要人学好,要人光做善事不做坏事的,于是黄老实每天都套上老水牛,为寺院拉一车东西。然后再去干自己的活。一天不拉,心里就不是滋味,老水牛就哞哞叫着不好好吃草。

寺院建起了,来寺里上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也多了起来。寺里要做饭,油盐酱醋好多东西要从城里买了往寺里拉,寺里的方丈就把这事托付给了黄老实。

开始的时候,黄老实赶着水牛去赶集,一天一天,一次一次,也不知去了多少次。

有一天,黄老实得病,就找一个识字人把要买的东西写下来,连同银两装在一个山布袋里挂在牛角上,想让水牛独自试一试。天快黑的时候,老水牛真的把东西如数买回来了。打那以后,黄老实就不再跟车了,买东西的事就交给了老水牛。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老水牛给寺里赶了多少集,老水牛老了。

有一天,老水牛又拉了一车东西从城里回到寺内,快到寺院的时候老水牛一头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太叫人伤心了。后来,寺里在老水牛累倒的地方建了一座水牛塔,纪念老水牛。(常法定 高留柱)

探秘|寻趣牛山岛,一塔一世界

“千礁岛县”是外界对平潭的赞誉,

全区境内有126个岛屿

除了平潭主岛外,

许多离岛也各有特色,

天风海涛,

如诗如画,

牛山岛就是其中之一。

牛山岛是一座无人居住的离岛,

位于海坛岛东部的海域中,

南北长0.94公里,

东西宽0.23公里,

面积仅0.34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70.5米。

它隶属平潭澳前镇南赖村,

与海坛岛岸相距4.9海里。

因形似卧牛,故以得名。

周围水产丰富,

当地人多称之为宝山岛。

14日,带着好奇,

记者跟随福州航标处

平潭航标管理站一行

20余人踏上了探秘之旅,

一睹牛山岛的风采。

故事奇趣

--咸味海水有传说--

前往牛山岛没有船班,

一般需要包船才能抵达。

14日上午8时30分,

我们从平潭航标管理站码头出发,

乘坐巡航船,

途经竹屿口、平潭海峡大桥、

海坛海峡航道等区域。

“去牛山岛要看天气情况,

浪大的时候很难上岛。”

平潭航标管理站副站长陈红齐说。

历经3个多小时的海上漂行,

牛山岛浮现眼前。

从近海处望去,

牛山岛如同一只慵懒的“卧牛”,

盘踞在水天之间,

游弋于翻腾大海

尽情地沐浴阳光和海风。

相传,

古时候这里的海水没有咸味,

晒不成盐。

后来岛上来了个巨人,

身高数丈,力大无比,

神通广大,

踩一脚地陷三尺,

吼一声鱼龙惊逃,

人们称他“牛山王”。

巨人从山里采来许多含有咸味的野果

把果汁熬成盐粒,

三年才装满两麻袋。

这天他肩挑麻袋,

准备给渔家兄弟送盐去,

一路奔波劳累,

躺在海边睡着了。

正好东海龙王带着部下来巡江,

巨浪把盐袋卷到海里去。

牛山王醒来不见盐袋,

好生焦急,口干舌焦,

捧起海水喝了一口,

奇怪,怎么有咸味?

他断定是东海龙王偷了他的盐。

牛山王从山上折下一条树枝,

只见他朝着龙门打了三棍子。

霎时地动山摇。

海龙王惊慌失措,

赶紧赔礼谢罪,

把巡江时无意卷走盐袋之事细说一番,

表示愿意赔偿,

并和牛山王约法三章:

往后牛山岛渔家可自由使用咸海水晒盐,

要多少就晒多少,

龙宫永远不收盐税。

很多年过去了,

龙王一直信守诺言,

故事也流传至今。

风光旖旎

--远近高低各不同--

登岛后发现,

这里不仅有远离闹市的宁静,

还有温暖清澈的美景

处处闪耀着迷人的风光。

在小码头下船后,

我们沿着小道往高处走,

小道因铺设已久,

石阶上竟布满“磹花”。

沿途中,

奇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

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

这里的石头多是黛青色,

石块棱角分明,

组合成一团团矩阵,

致密坚固,显得格外气势磅礴。

经过石林再往上走,

视野越加开阔。

远眺海面,

浪涛在海中回旋,

在这一望无际的大海。

“咩咩咩……”

踌躇间,

一群膘肥体壮的山羊映入眼帘,

阵阵苍劲有力的叫声

让我们霎时间鼓起了劲。

“这些是附近的村民放养在这里,

他们用船把羊运送到岛上吃草,

自行生存,

隔段时间来看看它们。”陈红齐说。

上高处,环顾四周,

碧波连天,奇岩绕岛,

美丽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西面,与海坛岛隔水相望;

东面,约60海里处便是宝岛台湾

或许正因牛山岛鲜有人迹,

这里保持着最原生态的环境。

据平潭旅行定制师陈坚回忆,

20年前,第一次来到牛山岛,

白天可以看到礁石上有很多海生物,

夜幕降临可以观赏到澄澈的星空。

“我当时来岛上还看到了海豚,这里是非常好的海钓场,海底下还有珊瑚海参等。”陈坚说。

历史悠久

--宏伟灯塔话沧桑--

虽说牛山岛没有常住人口,

但因岛上有一座灯塔,

常年会有守塔人在此地坚守。

说起这座灯塔,

它承载了牛山岛百年烟云浮沉,

见证着岁月和历史,

散发着牛山岛历久弥新的恒远魅力。

这座灯塔位于牛山岛的至高点

塔身高达26.4米,

台湾海峡北部主要助航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船舶进入兴化湾水道

和海坛海峡航道的重要航标。

谈到牛山岛灯塔的历史,

1922年出版的《平潭县志》记载:

清同治十二年,

即1873年,

在牛山岛上修建灯塔,

为国际商船安全航行服务,

灯塔于当年4月10日投入使用。

历史上,

牛山岛灯塔因建筑宏伟壮丽而闻名,

采用人工石基,

铁塔身,

射程可达23海里,

号称我国沿海第三大灯塔。

围绕着对牛山岛

以及灯塔控制权的争夺,

历史上曾发生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陈红齐介绍,

1873年,

英国出于侵略需要,

不惜斥资从牛山岛外运来材料,

首次在牛山岛建起灯塔。

当时,

灯塔由城堡式建筑群组成,

主楼用石块砌成,壁厚1米。

中国沿海灯塔志》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该岛形长而峭……

石塔甚矮,外涂黑色,

筑于岛巅,灯置于上,

灯光高出水面二百五十七尺,

同治十二年三月十四日

(1873年4月10日)

开始燃点,

原为头等透镜定光灯,

燃点植物油。”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国人建的牛山岛灯塔毁于战争,

成为一片废墟,

这灯一熄就是40多年。

直到1987年,

牛山岛灯塔才得以重建,

新灯塔在当年10月22日发光。

如今,

这座灯塔依旧如忠实的守望者,

矗立在牛山岛上,

为来往的船只指明方向。

来源:平潭时报

文字:记者 陈小欢

图片:融媒体记者 陈澜清

平潭传媒融媒体指挥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值班编辑:林小玉

值班主任:林泽强

值班编委:杨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