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纪念碑

华莱士纪念碑

威廉•华莱士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是苏格兰的骑士、地主、爱国人士。当年,他指挥苏格兰人一举击溃数倍于己的英格兰军队——所谓苏格兰人最自豪的斯特灵桥战役。

华莱士纪念碑建于1830年,花了将近一万英镑的巨资。当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极大不满和抗议,因为这笔巨资是由当地居民的生活费中募集来的。纪念碑的正中央耸立着华莱士的雕像,雕像上华莱士正俯瞰着当时战场的方向,也就是斯特灵桥的方向。这个塑像看起来非常雄伟,在一般情况下塑像要比真人夸张一些,身材也高大得多,但据说这座雕像是按照真实的华莱士而雕刻的,由此可以看出华莱士确实是一个身材魁梧、善于打斗、能征惯战的武士。当年华莱士使用的宝剑至今还保存在纪念碑的顶部。

Wallace Monument

必去理由:苏格兰最具传奇色彩历史人物的纪念碑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英国[Britain]

景点所在省、州:斯特灵议会区 [Stirling Council Area]

景点所在城市:斯特灵 [Stirling]

一座纪念中华民族近代英雄的丰碑——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一座纪念中华民族近代英雄的丰碑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自古上海就有“三月三,上龙华,看桃花”的传统民俗,但是鲁迅先生却说:“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而我是不去的,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那几个青年朋友正是1931年牺牲在龙华的左联五烈士——李求实、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

24烈士多媒体剧场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1933年,鲁迅先生仍放不下心中的痛,又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哀悼左联五烈士,“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龙华,一个洒满烈士鲜血的场所,早在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就给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函,要求按照老同志的回忆和烈士家属提供的线索,寻证、查找1931年2月7日深夜被国民党秘密集体枪杀的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24位烈士。1950年清明节那天,在龙华烈士陵园遗址纪念地附近人们挖掘出18具完整的遗骸,还有不完整的碎骨、残缺不全的镣铐以及银币、铜钱等数枚。其中有一件尚未腐烂且留有子弹孔的羊毛背心,就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一针一线为丈夫许峨精心织成的,尽管许峨十分喜欢,但他执意要冯铿穿上御寒。而就在1931年最冷的冬日里,冯铿被捕了,带着她与丈夫之间深厚的爱,她抵御住了严寒和比严寒还冷酷的敌人,直到那从黑暗深处射出的无情的子弹将这真爱洞穿.....苍天有泪,许多年后,正是这一件羊毛背心,让许峨认出了冯铿,龙华24烈士也同获昭雪。经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确认,龙华成为革命历史纪念地。

龙华烈士陵园

同样,在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旧址男牢的墙壁上,曾留下这样的历史诗篇:“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曾在这里被监禁和杀害。铁镣响起的长巷,阴森幽暗的牢房,见证了罗亦农、赵世炎、恽代英、邓中夏、陈延年、彭湃、杨殷等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重温历史瞬间,沉淀记忆永恒。英雄在奋争中与龙华结缘,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人们深深懂得:有属于国家、人民的民族精神,有无数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凝练而成不朽的龙华精神——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

无名烈士墓

从历史深处走来,上海英雄故事仍在延续。如今,位于上海西南角,毗邻古刹龙华寺,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园名、江泽民同志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碑名、陈云同志题写馆名的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昔日的面貌。春日桃红溢园,夏日百花竞放,冬日柏翠梅香,四季松竹长青,凝结着中华民族独特人文品格的松竹,构成了陵园优美的绿化环境。

纪念馆

苍松翠柏,桃树鲜花,草坪火炬,这里安息着1700余位革命先烈,与日月同辉。纪念雕塑、龙华碑苑,英烈的诗文诉说着上海近百年来革命先驱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作出的悲壮千古的英勇事迹。

馆内版面

纪念馆内,焕然一新的《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紧扣“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励后人”的主题,通过1500余张照片、400余件(套)文物、文献,百余块口述历史、知识扩充、青少年互动等多媒体屏,21个多媒体互动展项以及百余件全国名家精心创作的国画、油画、雕塑、木刻、螺钿、漆刻、玻璃刻画等艺术品,配合朗诵、舞蹈等艺术形式,点亮了英烈的精神,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馆内版面

龙华,是祭奠革命先烈的肃穆之地,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之一。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一代代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书写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壮丽篇章,“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励后人”,愿圣火长明,精神永续。

图:李斌

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西杓山村烈士碑:23名当地烈士的永久纪念

莱芜区苗山镇的西杓山村,可能会有不少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实地探访后才知道,这个山村的历史之悠久令人神往、文化之深厚令人惊叹。

西杓山村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遗址所在地,也是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所在地,脍炙人口的成语“一鼓作气”即起源于此。村前有连通齐鲁的古道,立有“长勺之战纪念碑”“曹刿论战纪念碑”,村南有著名的杓山寨,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西杓山村烈士碑(济南日报 张铭摄)

村里有两座展馆,分别是“西杓山村村史馆”和“长勺之战展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向来访者昭示着这个地方的悠久辉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村南不远处的一座非常重要的革命文物建筑——长勺烈士亭,亭中竖立着一通“烈士碑”。

村里人告诉记者,这通石碑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所修建,内容涉及五色崖村、东杓山村、西杓山村、漫道村、孙家裕村五个村庄的烈士。石碑为长方形式。高1.85米,宽0.74米,碑文记载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23名烈士的姓名、职务等。碑上还有“一九五二年四月五日立”字样,说明了这通石碑已有近70年的历史。这通石碑和碑亭都被保护得很好,看得出当地政府和西杓山村对这处革命文物的重视。

据村里介绍,1952年4月,苗山镇原见马乡人民政府和当地群众,当时的杓山乡人民政府和群众,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23名当地烈士,特别修建了这通石碑。西杓山村的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积极支前,为军队筹粮、供草、碾米、做军鞋。许多村民很早便参加了革命,有8人在抗战中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就刻在烈士纪念碑上。

碑亭周围是一个小型的山体广场,碑亭背靠青山,面向广场。前面还有一通“革命志士碑”,是“苗山镇西杓山村党支部、村委会”于2013年4月20日竖立的,上面的文字说明这是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模人物和仁人志士”特别竖立。 (济南日报 记者:赵晓林)

采访手记

一座山村,竟然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一个成语的诞生地;村里建有两座展览馆,还有烈士纪念碑,这些都让身临其境的记者叹为观止,也油然而生对这片土地的敬意。看似寻常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却可能传递着从遥远的历史深处响起的声音。这是一片见证过历史烽烟的土地,生活着勇敢战斗的人们;更重要的,是后人从未忘记过前辈的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会永远流传。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开放时间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预约方式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地点:

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龙西社区先烈路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个人预约方式:

通过微信公众号“粤e站”,发送“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指引进行预约,届时凭预约码、有效身份证、健康码入馆参观。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团体预约方式:

20人以上团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粤e站”, 发送“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可以电话预约讲解参观。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简介

1948年8月3日,国民党军集结2000余人突袭龙岗楼下、石窍村,企图拦击准备东移的江南支队主力。江南支队迅速组织兵力抢占红花岭高地,经过9个多小时的激战,击退了敌军13次进攻,共毙、伤敌军300余人,我方牺牲20余人。为了纪念红花岭战斗,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由原龙岗镇主持兴建红花岭烈士纪念碑公园。2004年,更名为“龙岗区烈士纪念碑公园”。纪念碑公园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其中纪念碑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9000平方米。纪念碑公园分两部分,即纪念碑主体与塑像、展览厅及附属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