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宅

章宅

章宅又名章厅,位于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44号,坐北朝南。明末清初时期,章永廉在此开设米行,并济赈灾民,后扩建两大厅以及其他20余间房屋,后面一直至杨家潭。其重孙章腾龙,字觐韩、号箬溪,晚号绿天。早年应试不获,又入武行。后游历华南、华中多省,得益丰硕。晚年,集十年余岁月采辑里中史实,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编纂成《贞丰拟乘》。当时章腾龙编纂《贞丰拟乘》所居的堂楼叫“乐山堂”,又名“绿天书屋”,后毁于大火,只剩中间粉墙蠡窗、雕花梁木的厢房古风犹存。咸丰九年(1859),陶煦在被大火所毁的“绿天书屋”址,重建“仪一堂”,并于光绪八年(1882)前在此编撰《周庄镇志》,前后相差120多年,实属巧合。章姓后裔于解放前后将所剩厢房易主为潘姓,现保存尚好。该宅于2005年被列为昆山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建筑,2009年8月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章子怡游轮图片背景图高级 章子怡的豪宅照片

1. 章子怡的豪宅照片

章子怡可谓是年少成名,这一路走来也是着实不易。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章子怡的家世背景吧,看看她出自一个什么样家庭。

  北京的广义街位于宣武区广安门附近,这算是条默默无名的街道,然而章子怡就出生在这里的一片简陋的楼群之中,她的小学生涯就是在广义街小学度过的。

  广义街小学的马路对面那片陈旧的简易楼群名叫广义里,在临街的楼房后面,有一片建筑年代更久远的灰色四层小楼,她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搬走的,之前一直生活在这里。

  如今您可以看到这片楼房虽然外表重新刷了彩,但楼房内墙皮剥落,楼道昏暗,发出一股潮湿的气息,这里的房子已经算是危房了,人们一直盼着拆迁。

  章子怡的父亲在电信局管工作,母亲原来是一位幼儿园的老师,一家的生活很普通,章子怡童年时长得不算特别漂亮,但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很活泼,经常组织门口的小女孩一起跳舞或者做游戏。

  九十年代初,从广义街的老房子搬出后,章子怡家搬到位于民族文化宫后面二龙路电信局的宿舍楼叫二龙路,她就是在这个家考上中戏的。

2. 章子怡的豪宅在哪里

章子怡

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于北京,华语影视女演员、制片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199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1998年,出演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入围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1999年,出演电影《卧虎藏龙》,并凭借该片获得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奖、第1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新人奖等多个奖项,入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等。

2004年,其主演的古装武侠电影《十面埋伏》上映,并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

2005年,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奥斯卡颁奖礼,成为奥斯卡终身评,同年凭借电影《2046》获得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凭借剧情电影《艺伎回忆录》入围第6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

2006年,担任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2009年,担任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及短片单元单元评委。

2013年,担任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同年,其主演的动作电影《一代宗师》上映,并凭借该片获得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个奖项。

2016年,担任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2019年,加入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大师班阵容,是首位获邀的亚洲演员,同年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

2021年,主演的电视剧《上阳赋》播出。

3. 章子怡北京豪宅在哪里

  文章在遇到马伊琍前,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据传闻,他们真正相恋开始于2006年的《奋斗》拍摄过程中。但两人的首次合作则是在导演张黎的《锦衣卫》,剧中文章饰演的皇三子朱由校,与马伊琍饰演的明末第一美女客印月产生了一段爱情,从此马伊琍对这个外表秀气的小弟弟留下很好的印象,两人也成为朋友。   随着《奋斗》的开拍,马伊琍和文章再度合作,出演其中的主要角色,工作中的频繁接触,终于使得两人的友情升华为爱情。据说赵宝刚还曾抱怨:“戏里戏外皆是情,如果我早知道他们俩在谈恋爱,我就不会让他们一起拍戏,这样肯定会影响角色的情绪!”   两人恋情正式曝光则是2006年6月底的深夜,马伊琍、文章在北京的一家KTV狂欢,二人举止亲密,依偎在一起不时说笑,当天二人佩戴着同款式的情侣项链,文章的项链挂坠部分是由艺术化的“xiaowen”构成,马伊琍的项链则是由“elainm”构成。在酒精的刺激下,文章更是当众亲吻起了马伊琍,马伊琍则露出幸福的微笑。之后,兴奋的文章甚至脱掉上衣,拉起马伊琍,在KTV的音乐下翩然起舞。两人的亲密关系已经毋庸置疑,只是当时本人和经纪公司都抵死不认账。   数天后,记者又拍到,两人共用一辆属于马伊琍的牌照尾号为“06”的福特SUV汽车,而且文章很自然地出入马伊琍居住的高档别墅。小区内一位负责清洁的阿姨曾透露,她确实见过这两个人经常出入,有时一起走,有时分头走。   马伊琍今年已是33岁,文章24岁,两人年龄相差9岁。不过年龄不是问题,知情人透露,两人感情十分稳定,能说会道的文章比较“活络”,他与马伊琍在春节前秘密领证,当时连马伊琍的经纪公司都不知晓此事。   在京爱巢与子怡为邻   自马伊琍与文章恋情曝光并平稳发展了近两年后,结婚消息日前不胫而走。昨日,记者前往两人在北京望京科技园区构筑的“Class”豪宅爱巢探访究竟。该园区名人甚多,章子怡就是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好邻居。   据了解,两人所住的该高级公寓共186平方米,3房1厅,虽然客厅只有46平方米,主人房却有37平方米那么大,且附设豪华大浴室。浴室里的日式按摩浴池及日式恒温坐厕,均是开发商附送的。该楼盘的公开均价为23000-24000元/平方米,而马伊琍与文章去年恋爱时就联手一次性付清几百万房款。   一位保安透露,春节之后便很少见到二人恩爱的身影,只有男主人文章偶尔回家小住。尽管马伊琍经纪人虚晃一枪称,马伊琍拍完《奋斗》之后已出国休假,但记者收到的爆料却显示,马伊琍目前已返回上海娘家安胎,由父母精心照顾。而24岁即将当爹的文章目前则正在横店如火如荼地紧张拍摄商战大戏《望族》,狠赚奶粉钱。

4. 章子怡结婚照片

2015年2月7日这一天,汪峰特意在章子怡36岁的生日派对上,拿着9克拉的钻戒向她求婚。

浪漫的场面一度让章子怡幸福落泪,3个月后两人登记结婚,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那一年,章子怡36岁,汪峰44岁,携手共度风雨,走向美好生活。

嫁给了汪峰后,章子怡开始渐渐将重心放在了婚姻上,并先后生下了一女一子,如愿当上了母亲。

这些年,章子怡不再是那个拼命拍戏的姑娘,而是成为了贤妻良母,生活也变得温柔和平静起来。

她说,有了孩子后,自己就变得胆小起来,因为心里有了牵挂。

5. 章子怡有几套豪宅

前女友涂经纬

撒贝宁曾经有多段恋情,他的第一恋人就是大美女涂经伟。途经伟出生于198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从2003年开始主持《中国电影报道》节目。她曾经与撒贝宁一起主持第8届长春电影节目时,开始相识相恋。

她的典雅大气,很受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平日里她着装朴素,语言随和,就像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可是在荧屏上那种光彩照人的形象,更是让网友十分宠爱,被称为央视最美主持人。

但是她与撒贝宁的这段恋情维持了4年时间,然后分道扬镳。据说当年涂经伟已经找到了新的幸福。2015年涂经伟离开央视赴美深造。之后回国主持各种商业活动。近日,涂经伟曝出一组美照。虽然是40多岁的人,却清纯靓丽如少女一般。

由于她经过了两段失败的恋情之后,便 没有再恋爱的想法。虽然多年过去了,涂经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依旧没有改变,很多人对她依旧记忆犹新,如今看到她美照被曝出,让人们又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大美女,穿一身粉色服装,眉清目秀。靓丽无比,可惜的是如今41岁依旧单身

评四世同堂第二章(上)祁老太爷30岁买下的豪宅

《四世同堂》第2章,近7000字。

时间点:小说1937年7月

主要内容:介绍祁家房屋所在的“小羊圈胡同”及周围的邻居。

第一章,老巴用了在原文中间夹入批注的方法,虽然有利于对照原文来看批注,但是对于一些概括性的评论就不好直接插入了。因此第二章我尝试采用“全部原文放在后面”的方法。

第二章字数并不算太多,但涉及的内容非常重要和琐碎,因此分为两节来点评。第一节单独讲述小羊圈本身的地理位置和祁家的房屋,第二节评论祁家的邻居们。

下面开始评了。

首先,小羊圈胡同,现在已经改名叫“小杨家胡同”,也是老舍先生的故宅。它的位置,书中写得非常明白,也可以从现在地图上查到。其位于北京护国寺的边上。用一张现代北京地图可以看出,小杨家胡同(小羊圈胡同)的街口位于赵登禹路上,距离地铁平安里较近。其胡同口朝西,西北是西直门,东北是后海,东南是北海

此外,多说一句,小杨家胡同北面还有一条胡同,叫走“百花深处”。想起来没有,陈升的《北京一夜》里面怎么唱的,“不敢在午夜问路,害怕走到了百花深处”。当然,这个咱就不多聊了。北京城的故事太多了。

根据后面描述的位置,祁家大院“斜对着街口”,同时“南院墙外是一家老香烛店的晒佛香的场院,有几株柳树。”,那么应该位于葫芦胸的东南位置。其所处位置是这样的:

据考证,之所以当时叫“小羊圈胡同”,并非因为它以前真是羊圈,而是说它的形状挺像羊圈。

再根据文中描绘,祁家院子的格局是这样的:

这样一块院子,地方确实不大,格局确实不够整齐,然而,毕竟这是祁老爷子自家的房子啊。在自家这房子里面,祁老爷子可以尽情地安置自己的儿孙,空地上可以种花种树,可以让孙儿、曾孙们玩耍。看着自己的子孙越来越多,逐渐填满房子,对老一辈人来说,算得上无尽的幸福了吧。

(老舍出生:小杨家胡同8号北屋东间)

按原文,祁老人在这里已经住了四五十年。姑且按四十五年计算,那么祁老太爷大致是在他30岁左右的时候,也就是大约1882年左右购买的这房子。从小说来看,祁老太爷并不是李四爷那种纯粹下苦力的人,他应该稍微认识几个字,年轻时也精明,通过做小买卖之类起家。尽管如此,一个中下层的小买卖人,能够在30岁左右就买下西城的一处房子,也是很厉害了。

当然,这就必须说到,古代由于人口密度、市政建设等诸多原因,房价比现代是便宜得多的。网上可以找到几个零散的例子:

(1)乾隆十二年(1747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房子85两。

(2)乾隆十三年(1748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

清朝由于大量美洲银子涌入,造成银子价格比宋朝便宜得多。整体来说,清朝一两银子从购买日用品来说,大约相当于200元左右。尤其例子(1)中的房子就在新街口,和小羊圈很接近。当时只要不到100两,相当于现在约2万元。假设从乾隆前期到光绪年房价变化不大,那么一个省吃俭用工作10余年的小生意人,攒钱买下一个小院倒并不稀奇了。

下面是第二章前半部分原文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象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象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象哥仑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祁家的房便是在葫芦胸里。街门朝西,斜对着一棵大槐树。在当初,祁老人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去取。他爱这个地方。胡同口是那么狭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觉到安全;而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觉到温暖。门外呢,两株大槐下可供孩子们玩耍,既无车马,又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作儿童的玩具。同时,地点虽是陋巷,而西通大街,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下那所房。

房子的本身可不很高明。第一,它没有格局。院子是东西长而南北短的一个长条,所以南北房不能相对;假若相对起来,院子便被挤成一条缝,而颇象轮船上房舱中间的走道了。南房两间,因此,是紧靠着街门,而北房五间面对着南院墙。两间东房是院子的东尽头;东房北边有块小空地,是厕所。南院墙外是一家老香烛店的晒佛香的场院,有几株柳树。幸而有这几株树,否则祁家的南墙外便什么也没有,倒好象是火车站上的房子,出了门便是野地了。第二,房子盖得不甚结实。除了北房的木料还说得过去,其余的简直没有值得夸赞的地方。在祁老人手里,南房的山墙与东房的后墙便塌倒过两次以上,而界墙的——都是碎砖头砌的——坍倒是每年雨季所必不能免的。院中是一墁土地,没有甬路;每逢雨季,院中的存水就能有一尺多深,出入都须打赤脚。

祁老人可是十分喜爱这所房。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他自己置买的产业,不论格局与建筑怎样不好,也值得自傲。其次,自从他有了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无减,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这里的风水一定是很好!在长孙瑞宣结婚的时候,全部房屋都彻底的翻盖了一次。这次是祁天佑出的力——他想把父亲置买的产业变成一座足以传世的堡垒,好上足以对得起老人,下对得起儿孙。木料糟了的一概撤换,碎砖都换上整砖,而且见木头的地方全上了油漆。经这一修改,这所房子虽然在格局上仍然有欠体面,可是在实质上却成了小羊圈数一数二的好房子。祁老人看着新房,满意的叹了口气。到他作过六十整寿,决定退休以后,他的劳作便都放在美化这所院子上。在南墙根,他逐渐的给种上秋海棠,玉簪花,绣球,和虎耳草。院中间,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在南房前面,他还种了两株枣树,一株结的是大白枣,一株结的是甜酸的“莲蓬子儿”。

看着自己的房,自己的儿孙,和手植的花草,祁老人觉得自己的一世劳碌并没有虚掷。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

现在,天佑老夫妇带着小顺儿住南屋。五间北房呢,中间作客厅;客厅里东西各有一个小门,通到瑞宣与瑞丰的卧室;尽东头的和尽西头的一间,都另开屋门,东头是瑞全的,西头是祁老太爷的卧室。东屋作厨房,并堆存粮米,煤球,柴火;冬天,也收藏石榴树和夹竹桃什么的。当初,在他买过这所房子来的时候,他须把东屋和南屋都租出去,才能显着院内不太空虚;今天,他自己的儿孙都快住不下了。屋子都住满了自家的人,老者的心里也就充满了欢喜。他象一株老树,在院里生满了枝条,每一条枝上的花叶都是由他生出去的!

在胡同里,他也感到得意。四五十年来,他老住在这里,而邻居们总是今天搬来,明天搬走,能一气住到十年二十年的就少少的。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只有祁老人独自在这里生了根。因家道兴旺而离开这陋巷的,他不去巴结;因家道衰落而连这陋巷也住不下去的,他也无力去救济;他只知道自己老在这里不动,渐渐的变成全胡同的老太爷。新搬来的人家,必定先到他这里来拜街坊;邻居有婚丧事设宴,他必坐首席;他是这一带的老人星,代表着人口昌旺,与家道兴隆

在得意里,他可不敢妄想。他只希望能在自己的长条院子里搭起喜棚,庆祝八十整寿。八十岁以后的事,他不愿去想;假若老天教他活下去呢,很好;老天若收回他去呢,他闭眼就走,教子孙们穿着白孝把他送出城门去!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签约号巴山夜雨涮锅)

这座古宅不仅诉说着百年沧桑,还为下城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武林新说》第12期——明宅

城市中的古建筑既是古代建筑技艺的呈现,也是时代发展的印记,它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古宅的百年沧桑,彰显着厚重的城市文化下城区新华路与环北小商品市场和杭州中国丝绸城毗邻,商家林立,为众人所知。而自北向南1060米的街道两侧中的吴宅、梁宅、明宅等古建筑却鲜为人知。它们是一部历史书籍,需要我们慢慢地品读。今天的《武林新说》我们带您探访的是位于新华路227号的杭州市文保单位——明宅。

从凤起路进入新华路,不远处,就可以看见在林立的居民楼中,有一个白墙黑瓦的大宅院,这便是明宅,是杭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明代民居建筑之一。2000年,被定为杭州市文保单位。

明宅占地2.8亩,由两座古宅整合而成,分别是南轴线上的茅宅和北轴线上的陈宅。茅宅有前后两进,一进是近年重建,二进是明末清初建筑,为五开间厅楼。陈宅一进及南北厢房均是近年重建,二进是明末清初建筑。

茅宅是明代晚期的宅邸。1884年,茅家买进后称其为茅宅,宅园由轿厅、石库门、正厅及前后三个天井组成,为二层楼屋,面阔五间,坐西向东。前有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两间。正屋明间梁架抬梁式,用五柱,其中三根金柱贯穿上下两层,前后檐柱立于一层梁上成骑廊。左次间后金柱与后檐柱间凿有水井一口,这种在厅堂内掘井的做法较为少见。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茅家厨房内发现一块60厘米见方的地坪砖,上刻“明万历贰十伍年造”标记。经专家鉴定,茅宅是杭州仅存的三座明代建筑之一。

陈宅原址在拱墅区霞湾巷15号,纵轴线上有房屋五进,其中第二进为明末清初的建筑。因运河江涨桥段河道拓宽拉直,为保护古宅,当年将陈宅第二进与砖雕门楼等物件迁至新华路上的茅宅,按原样复建。陈宅坐西向东,值得一提的是宅内金柱的柱顶石下还做有地宫,为0.01平米的砖砌小坑,内放宝瓶一只,瓶内贮存着少量钱币。在民宅内柱顶石下设地宫的做法在杭州已发现多处,而国内其他地区至今尚未看到,说明陈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风水相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两宅修茸一新后,改称明宅。1997年4月对外开放。明宅的建筑构件及形状制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为研究杭州民居发展和风格演变提供了佐证。近年来,这里分别成为杭州中国丝绸城高档丝绸的展示营销场所和市场管委会所在地以及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电子交易中心等单位的文化展示地。古宅联姻,为下城商贸和商务业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在《武林新说》栏目中,我们先后介绍了下城区长庆区块的吴宅、白衣寺、梁宅、明宅等古建筑,可谓各具特色,尽显风采。它们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研究价值,是武林中央商务区中颇具特色的文化金名片。多年来,下城区委、区政府致力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留住城市记忆,传承时代文脉,从不同角度让人们品读文化下城的美丽与芳华。

来源:区文明办、区住建局

编辑:小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