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书院遗址

莲花书院遗址

莲花书院遗址位于增城区宁西街南香山东南山麓,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

莲花书院遗址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莲花书院遗址“验明正身”

高空俯瞰位于广州增城永宁南香山莲花书院遗址全景。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莲花书院遗址发掘出的文物:“乙巳春泉翁书”残碑。

穗文考 摄

莲花书院遗址现场的柱础,将在原地保留供观众参观。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在广州增城区永宁街南香山,静静躺着一片鲜为人知的明代书院遗址。据文献记载,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湛若水曾在此选址并创建了“莲洞书馆”,又称“莲花书院”。

201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增城区推动莲花书院重建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了这片遗址,随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遗址“莲花书院”的身份已得到确认。该遗址还被省有关部门评为“2018年南粤古驿道文物重大发现”。

增城是湛若水的家乡。莲花书院是湛若水晚年创办的重要书院,是其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也是其家乡乃至整个岭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书院遗址。专家表示,莲花书院的发现,为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明代书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目前,考古专家正在对遗址进行保护修缮。近日,记者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引导下来到遗址现场,一睹明代书院真容。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见习记者 徐子茗 通讯员 穗文考

历史▶▷

书院由湛若水创办

增城区永宁街的南香山是增城西部新塘地区的最高峰。莲花书院遗址就在海拔约200米的山腰处。

莲花书院依山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分布于两条小溪交汇的五级平台上,呈中轴对称结构。五级平台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升高,各平台间通过中轴线上的台阶连接。书院的建筑布局清晰: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讲堂、后堂;大门之后,讲堂之前,有馆舍列于两侧。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易西兵告诉记者,调查勘探前,考古人员开展了大量文献搜集分析工作,掌握了莲花书院的大体位置。

“我们对调查发现莲花书院遗址并不意外,但书院遗址的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则有些出乎意料。”易西兵回忆道,“我们在发掘过程中也感受到当年修建书院的不容易,同时又佩服甘泉先生选址的独到眼光,书院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确实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地点。”

那么,如何确认遗址就是明代大儒湛若水创办的莲花书院?在目前已清理的出土遗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一件红砂岩材质的残碑,表面刻有“乙巳春泉翁书(書)”的字样。“甘泉”是湛若水的号,而碑书上的“泉翁”就是指他。“乙巳”为干支纪年。结合湛若水的生平,可以确定这里的“乙巳”,就是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表明遗址与湛若水的密切关系。

“卜其上为正堂三间,左右为偏堂各三间,左右为翼廊,其前为讲堂五间,翼廊如之,又其前为门楼三间,又将诸生馆于东崦西崦者数十间……”书院的布局结构也印证了湛若水《娥眉山莲花洞开创书馆记》的记载。据说,湛若水为修建这座书院耗 了大量精力,从选址到建成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可见工程艰巨。

未来▶▷

柱础和雕刻将原地保留供民众参观

2018年3月至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清理出房址4座、石墙43段、台阶4处、坑2个、排水孔2个及路面1处、红砂岩柱础21个、麻石柱础9个,绝大部分为明代莲花书院建筑基址遗存。

目前,除了少部分位于四层平台的柱础外,其它文物已运送至文物库房妥善保存。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馆员、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百祥介绍,这些柱础的结构及雕刻都十分精美,将在原地保留供观众参观。

在距离遗址西北部25米处,考古人员还发现“海阔天空”摩崖石刻,其顶部刻有“中主石”。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刻的雕刻痕迹稍显模糊,但字样仍清晰可辨。石刻位于莲花书院建筑的中轴线上,推测应与莲花书院的建筑布局有关。考古人员还发现,东南书院的门楼台阶往下,有一条向东南延伸的石砌路面,长约38米,据推测这里曾是从山下通往书院的道路

专家表示,莲花书院与湛子洞、“海阔天空”石刻、下山小路构成整体,这对研究明代书院的建筑规划及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该书院还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书院兴盛的重要见证。“湛若水在70多岁高龄仍亲自选址修建这座书院,也体现了他一生致力教育事业的精神风范。”易西兵说。

目前,文物考古单位正积极协助增城区政府及永宁街道办,对莲花书院遗址开展保护利用工作。

“下一步需要对遗址进行保护,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石墙进行加固保护。”易西兵希望,莲花书院遗址未来可结合南香山森林公园的提升改造,开放供民众参观。

五百年莲花书院遗址“验明正身”,新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

近日,

成为2018年广州五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并入选“2018年南粤古驿道文物重大发现”的

莲花书院遗址考古勘探发掘

再次成为了关注焦点。

莲花书院遗址

是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马上跟着文化菌来了解下!

遗址发现“乙巳春泉翁书(書)”残碑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工作人员张百祥介绍,莲花书院遗址地处增城南香山南山麓。

南香山南距东江8.7公里,西距广州古城中心区约36公里,海拔434.1米,是增城西部地区的最高峰,也是“广东三樵”之一的南樵,又名南樵山。

2018年3月至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莲花书院重建工程建设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总体揭露面积约1800平方米。

据统计,从分布在人工堆填的五级平台上的遗址中,考古清理房址4座、石墙43段、台阶4处、坑2个、排水孔2个及路面1处、红砂岩柱础21个、麻石柱础9个。这些发现物大部分为明代莲花书院建筑基址遗存。

同时出土了包括牡丹纹瓦当、滴水、青花瓷碗、刻字残碑等文物标本80件(套)。

在出土的遗物中,有一件刻有“乙巳春泉翁书(書)”的残碑,红砂岩材质。有研究人员解读,碑刻中“泉翁”指的就是湛若水,“乙巳”为干支纪年。

“乙巳春泉翁书(書)”残碑

通过查阅湛若水的生平,可确定该“乙巳”年即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正好与文献记载吻合,从而确认本次发掘的遗址就是湛若水创办的莲花书院。

那湛若水何许人也?

知多点

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

书院建筑基址结构与著文记载吻合

莲花书院遗址身居山林深处,发掘现场可见,莲花书院依山势而建,南北宽30.5米,东西长59.0米,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呈中轴对称结构,坐西北向东南,方向120度,建筑基址分布于两条小溪交汇岬角内人工堆填的五级平台上,五级平台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升高,各平台间通过中轴线上的台阶连接。

莲花书院遗址现场的柱础,将在原地保留供观众参观。

其中,第一级平台为书院门楼,分三间;第二、三平台可能为书院的诸生馆,发现房址有三座共分八间;第四平台为书院的讲堂,分五间,两侧为翼廊;第五平台为书院的正堂及左右偏堂,都为三开间结构,两侧为从第四平台延伸而上的翼廊。

考古人员称,上述书院的结构与湛若水的《娥眉山莲花洞开创书馆记》中所述“从予复往观之,定阙宅,卜其上为正堂三间,左右为偏堂各三间,左右为翼廊,其前为讲堂五间,翼廊如之,又其前为门楼三间,又将诸生馆于东崦西崦者数十间”的记载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距书院遗址西北部25米处有一个“海阔天空”摩崖石刻,其顶部刻有“中主石”,正好位于莲花书院建筑的中轴线上。

考古人员推测,该遗存结构应与莲花书院建筑布局有关。而在遗址东南部书院门楼台阶往下,发现一条向东南延伸的石砌路面或许这是山下通往书院的道路

出土的牡丹纹瓦当

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好明代书院遗址

莲花书院遗址的发掘学术意义十分重要,体现在:

第一,发掘揭露出来的明代莲花书院遗址的形制布局与相关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其时代明确,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书院兴盛的重要见证。

第二,莲花书院建筑基址大都保存完好,对研究明代书院的建筑规划及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莲花书院是湛若水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

第四,莲花书院为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明代书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莲花书院,因何荒废?

考古人员介绍,对于莲花书院的荒废,史书上鲜有提及,但可以从遗留的县志记载中找到些许线索。

根据清康熙版《增城县志》记载可知,书院于明嘉靖十九年 (1540) 建成,至清康熙年间已经荒废。

其间书院遭受过两次致命性打击,可能与其荒废有直接关系:一是明万历七年 (1579),首辅张居正奏请朝廷“诏毁天下书院”“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书院或许毁于这一政策;二是明末清初时兵荒马乱,生灵涂炭,书院可能毁于那场动乱。

青釉小杯

但前者根据《明纪》载:“万历七年春正月戊辰,诏毁天下书院。自应府以下,凡六十四处,尽改以为公廨。”

可见朝廷的政策是毁书院,但其实书院的建筑还是能够保留的,只是改用途而已,且万历十年 (1582) 张居正死后,各地书院又纷纷复办,所以张居正改革这一措施并未使莲花书院被毁。

结合对莲花书院遗址的勘探试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明嘉靖-万历年间的瓦当和瓷片,遗址内莲花书院的地层内没发现任何的清代遗物,所以书院的倒塌时间应为明末,这符合县志等文献的记载,所以莲花书院的被毁时间应该是明末清初。

莲花书院遗址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日报。

声明:相关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属来源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游玩攻略 广州莲花山古采石场故事

1. 广州莲花山古采石场故事

40分钟即可到达莲花山,上午和下午各一班,莲花山风景区门票价格30元;登莲花塔2元,进莲花城3元。 主要风景:莲花飞瀑 莲花塔远眺 莲花山 水上乐园 观音圣境区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 21届番禺莲花旅游文化节 并蒂莲花欣赏

2. 广州莲花山的故事

关于莲花山名称的由来,这里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条孽龙,在珠江口兴风作浪,作常淹没田地,颠覆舟船,沿岸居民饱受其害。

适逢南海观音云游此地,眼见孽龙为祸,生灵涂炭,便大发慈悲,于是将其乘坐的莲花掷向水中,镇住孽龙。

这朵莲花则化为巨石,永镇山中,成了今日莲花山南天门边的莲花石。莲花山由此得名。

3. 番禺莲花山采石场遗址

1、白云山。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由30多座山峰组成,是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白云山风景区由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等7个游览区组成,有“蒲涧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归”等古代“羊城八景”,以及三个全国之最的景点。

2、越秀公园的主体越秀山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广州名胜风景区。园内有清代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或“楚亭”)视为广州的雏型。园内还有镇海楼、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点。公园所处区域,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

3、六榕寺。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名胜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与海幢寺、光孝寺、华林寺并称为广州“四大丛林”。

4、陈家祠。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

5、莲花山。莲花山位于番禺区狮子河畔,“莲峰观海”2002年被广州市政府列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莲花山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它是一位历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番禺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多,其中莲花山上的古迹最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拥有国内罕见的、具有2000多年历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采石场遗址,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省会华表”莲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观音立像。

6、光孝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是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有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 、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1961年,光孝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1996年,南越文王墓与南越国宫署遗址与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一起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

8、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著名建筑名胜,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富有纪念意义,现在是广州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以看到孙中山的简介及生平,来此缅怀孙中山先生。它位于越秀公园南麓,于1929年动工,1931完成。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9、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保存下来的规模较大、较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也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碑刻,故有“南方碑林”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镇海楼。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4. 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图片

广东广州莲花山公园,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它是一位历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

番禺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多,其中莲花山上的古迹最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拥有国内罕见的、具有2000多年历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采石场遗址,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省会华表”莲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观音立像。

5. 莲花山采石场图片

国庆期间景区正常开放。

开放时间:07:00-17:00

莲花山旅游区位于广州市番禺东部,距离广州地铁四号线、京广澳(京珠)高速、南沙港快线、莲花港等仅几分钟车程。

近年来,莲花山旅游区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是访古、赏花、度假之好选择。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是古番禺(广州)22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石料多用于建筑官府、街市、祠堂、庙宇、墓穴等,有“营城之源”之美誉。西汉至清两千多年,一代又一代南粤先民一凿一钎,“雕琢”而成逶迤数公里的“人工无意胜天工”的石景奇观,尤以燕子岩、莲花石、狮子石、白象岩、八仙岩、飞鹰崖等为胜,堪称“实干兴邦”的历史瑰宝,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原名“文昌塔”。塔高50米,呈8边形,外观9层,内11层,塔顶有万世师表的孔子像。

莲花山是花的海洋。春节前后,漫山遍野的桃花,映红雄姿英发的莲花塔。每年夏季的莲花旅游文化节,古代莲、太空莲、香水莲等五百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莲花成为摄影发烧友们的至爱。惊险的技艺,欢乐的旋律,妙曼的舞姿,与迷人的莲花相映成趣。春季的紫荆花、腊梅花,夏季的醉蝶花、无忧花,秋季的波斯菊、万寿菊,冬季的薰衣草、玉堂春,行走在山水间,笑容在相机里。

宝塔映苍穹,莲花别样红。广州番禺莲花山,正以古老而又欣欣向荣的新姿,书写访古、赏花、度假的美好新篇章。

6. 莲花山采石场石刻

应该是古采石场遗址。

首推这处采石场遗址,我认为这是整个莲花山景区最值得一游的景点。两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这番巧夺天工的景象。

悬崖峭壁令人惊叹,奇石嶙峋看得目不暇接,每一处都与众不同。远古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沧海桑田,海水退去,山岩形成。

自西汉初年开始,人类在此开山采石,浩浩荡荡地拉开了人与自然的较量。

被废弃后,大自然重新夺回主动权,将这里变成了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成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打卡地。

7. 广州莲花山古石场遗址

07年去过一次莲花山,也是唯一一次去过莲花山,也只是去了那个风筝广场,没去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