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

白川乡和五屹山村落地处高山地区,长期以来与外世隔绝。这些村落,以种植桑树、养蚕为生。尽管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变革,这些村落依旧是传统生活模式同当地生活环境与社会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当地农舍的结构在日本是独一无二的,比一般农舍略大,为两层结构,屋顶坡面很陡呈三角形,三面都覆盖着草。宽敞的0往往被农民用来养蚕。无论就结构和建筑方法还是内部空间的使用方式来看,这些农舍都是最高发展的日本木结构房屋的典范。在荻町、相仓和菅沼这三个村落中,农舍还保留得相当完整。一簇簇农舍由田野和树林围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表达出当地的文化。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必去理由:最高发展的日本木结构房屋的典范村落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日本[Japan]

景点所在省、州:岐阜县和富山县 [Gifu and Toyama prefectures ]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一座被遗忘的古村:地下发现万米神秘地道

“五千年历史山西”,山西有中国五千年来,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地面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山西都是高居全国第一。

山西介休龙凤镇,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张壁村,有一座被央视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的张壁古堡

由于交通还不方便,或者山西古村太多,张壁古堡不是热门的旅游景点,但走进其中,却令人大开眼界。

张壁古堡是一座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一座被“遗忘”的古村,至今还保存着一份难得的古朴与宁静。

张壁古堡小小的村庄中,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

山西介休张壁村,始建于隋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距今已有1403年。

隋末唐初,群雄争霸,张壁村所在的介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张壁古堡就是一座因战争而建,但却未曾被战火洗礼的古村落。

隋末与唐太宗李世民争夺天下的刘武周,是该地区唯一一位,被突厥立为可汗,并“遗以狼头”的汉人。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尉迟恭帮刘武周抗击李世民时,在张壁村构建了这一条可屯兵万人,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万米地道。

历史就是这样,成王败寇的情况下,李世民谁人不知,刘武周又有几人识?张壁村修建的这座敬奉刘武周的可汗庙,也是全国独有。

日军占领介休期间,据说日军曾驻兵于此,在庙台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洞口。胆小的日军不敢入洞探悉,对洞口打了几枪,不见动静。为免生后患,就用了大量水泥封住洞口。

据说,一开始张壁村的村民,是压根都不知道村子下面有地道存在。本世纪初,有位村民在修正自家地窖时,竟然发现了一个洞口,地道入口仅有一人宽,而高度大多也只能容人弓身而行,昏暗中地道延伸向远。

这位胆大的村民,就决定要下去一探究竟。村民这一探可不得了,人们才逐步掀开古村地下暗道的神秘面纱。

原来张壁村的地下地道,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不同的部位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窖和洞孔,这些洞窖被用作伏击窑、藏兵窑、马厩窑、俘虏窑等,堪称一个地下城

张壁村的地下被古人修建得错综复杂、规模巨大的地道系统,总长度近万米。现在开发出来1500多米,分为高、中、低三层,最高一层距离地面2到5米,中间一层距离地面10米左右,最深一层距离地面15-20米。

地道内,宽处可并行两人,窄处仅能通过一人,大部分区段高度不足1.8。洞壁上每隔几步便有一个凹坑,可能是用来放置油灯的。

古老而神秘的地道依旧坚固,建构巧妙,地道的上层甚至还有马槽。整个地道集攻、藏、退、逃、守于一体。

有些洞口往外一看居然在半山腰上,这样利于瞭望;有些洞口到了沟底,这样利于逃离。

洞的底部原来设有陷阱,顶部现在还有可以往下扎红缨枪的小口,可见侵略者一般进不来,进来也出不去,这样的防御体系,实在令人佩服之极。

张壁村有十余口水井,目前已发现至少有8口和地道相通。井内侧壁上开洞口,有的井壁上左右有相对的两个洞口,搭块板子便可通行,撤掉板子便断了后路。

由于多次的地震和洪水造成的塌陷,地道的全貌已无法知晓,而且由于村民在没有专家指导下曾自行挖掘清理,破坏了原始洞壁。

一座自然遗存和人文历史底蕴丰厚的山——横山贾大峁(自然遗存和人文历史简介)

一座贾大峁山和陈家大院,反映出一个村落和一个家族的财政经济兴衰史和文化传承史,也给我们启示,挖掘、传承、创新民族丰厚淳朴人文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贾大峁隶属于横山镇高家洼村,清道光《榆林符志》、道光《怀远县志》和民国横山县志》均有记载。

史前人类遗址分布广泛:在这个方圆两三平方公里的小村子,山山峁峁,沟沟叉叉,散落着了大大小小的泥质红陶、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素面或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可辩器形为尖底瓶、罐等,以场梁为中心,分布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存,时间跨度为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左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1998年)已收录。

陈家大院:市文考队的结论是,“陈家大院集单孔拱劵窑、接口土窑、土窑、枕头窑为一体,聚集了陕北窑洞的多种形式。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土质和功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且窑窑相同,窑中有窑,变化多端,布局精巧,对研究横山县,乃至陕北窑洞的平面布局、结构及构造方法提供了实物证据。南院的酿酒、榨油等手工作坊,是本地区不多见的,为研究酿酒,榨油等传统手工艺设施、工艺流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清同治年回乱崖窑:有两处,庙沟崖窑和杏树峁沟崖窑。崖窑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这一时期甘陕回民造反,长期在陕北盘踞,残杀无辜百姓,许多村庄成为无人村,县城周边村子更是深受其害,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十八日,清军与回军大战于邵家坬、贾大峁这一带,民国《横山县志》记载,是役“实体蔽野,遮断行旅”,这场大战的地址就是贾大峁龙王庙沟口不远处。为避回乱,贾大峁陈、贾二姓族人就在这深沟黄土崖畔上,借助易守难攻的地形地势,挖出了两处崖窑,据老辈人传说和进过崖窑的人讲,庙沟崖窑上下串通,最底层的崖窑是入口,入口有石门,往进是石砌门,进里是一处宽敞的窑洞,有通往上层的通道,连着住人的地方,整个崖窑区就是一个生活区。

马王庙:始建于清康熙年(1662年),有一口铸于清雍正13年(1735年)的铁钟

高调起事,悄声落幕的贾大峁人:贾生秀(1902~1979)祖籍横山县贾大峁,民国十八年(1929)陕北大旱,贾生秀一家被迫离开祖居地,迁居甘肃华池县林镇乡范台村,民国二十二年(1933)冬参加赤卫军,翌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肃反委员长,同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当选为副主席,随即甘肃华池县苏维埃政府也宣告成立,贾生席当选为主席。全国解放后,组织动员他去北京工作,因没文化都被他拒绝,一直在村里务农,1979年9月病逝,享年77岁,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发来唁电,委托当地政府前往吊唁,对贾生秀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

贾生财(1879-1934),贾大峁人(?籍贯待考),幼随父逃荒到合水县山区,1930年夏,刘志丹在陇东民团做“兵运”工作时,两人结识,后来他拉出40多人的队伍投身到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被编为第4连,任连长。1931年9月,陕甘红军游击队成立,编为3个大队,贾生财任第三大队大队长。1932年2月“三家源”事件后。贾生财被迫离开红军,又去办民团,但仍然掩护红军,安置伤员,1934年春天,国民党以“通共匪”罪民将其杀害。

贾成喜,生于上世纪30年代,16岁时参加解放军,曾长期担任惠中权(30年任靖边县委书记,毛主席给惠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警卫员,后随惠中权到南方工作,定居广东。

陈思信,武功高强,清朝同治年间,甘陕回民造反,攻破旧怀远县城门,大开杀戒,血流成河,在城里的陈家人也死伤不少,陈士信带领族人奋起反抗,随官军反击杀下旧城坬,一直追杀到波罗,因人少寡不敌众,最终往回退,被回军反追,逼到魏墙,陈士信战了一天,人困马乏筋疲力尽,被回军杀了,朝廷授五品军功,民国《横山县志》上记有此人。

陈振善,榆林中学学籍档案记载:陈振善,字嘉谟,横山县贾大峁村人,1921年春进入榆中戊班,1925年毕业,同班同学有霍世杰、曹力如等。陈振善榆中毕业后到横山一高任教,受榆中杜斌丞等师生革命思想的熏陶,思想进步,与时在一高读书的高岗、曹又参、鲁贲等人从往甚密,后者曾发动有名的一高学潮。陈振善后任横山一高校长,1938年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形成,他多次提出要辞去一高校长职务,准备投奔延安参加抗战,可国民政府不批准,陈去意已决,已请事假为由离开一高,正当他准备好行装动身时,突发疾病,几天内逝世于家中,时年37岁,民国《横山县志》也记载此人。

珍贵历史资料:前至明洪武年,后至清光绪年、民国及解放初,各种地契、文约、股权证、书等多件,其中有光绪时地契粘贴在中华民国陕西国税厅印花税纸的民国3年印花税票尤为珍贵,一份残损麻布卖妻文约记载着家庭斑斑血泪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资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系列讲话中他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书籍的文字都活起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像贾大峁这样自然历史遗存和人文资源禀赋如此集聚一起的村子,在横山乃至榆林是不多见的,沉睡的历史应该过去,该是唤醒它们的时候了。

编辑:贾富余

五台山景区介绍了解五台山的历史和景点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级旅游景区。五台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是旅游观光和朝拜祈福的重要场所。

1. 历史背景

五台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五台山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五台山开始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唐代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期。在明清两代,五台山被列为全国四大名山之一,成为了佛教文化的重要。

2. 景点介绍

五台山景区包括五台山风景区和五台山文化景区两部分,其中五台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五台山文化景区则主要展示了五台山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

(1)五台山风景区

五台山风景区位于五台山的南麓,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主要景点包括五台山主峰、天龙寺、东岳庙、南禅寺、北禅寺等。五台山主峰海拔2831米,是五台山的峰,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五台山景区。

(2)五台山文化景区

五台山文化景区位于五台山的中心地带,主要展示了五台山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主要景点包括五台山佛教博物馆、晋祠、白塔、文殊院、普贤院等。五台山佛教博物馆是国内的佛教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

3. 朝圣体验

五台山是佛教,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祈福。在五台山,游客可以体验到真正的朝圣之旅,参观寺庙、烧香拜佛、听佛经讲解等。五台山的朝圣之旅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积淀,还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总之,五台山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不仅是佛教信徒的,也是广大游客观光和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