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

城郭

介 绍 城郭是西元前6世纪罗马人所兴建的碉堡。在17世纪后期因失去军事功用成为废墟,也逐渐被人们所忘。19世纪由建筑师维欧雷·勒杜克将之恢复原状。当初为了防御5~6世纪入侵的新哥德族,建设了第2城墙,所以形成了拥有双重城墙巨大的城塞都市。

城郭正门是那波尼斯门,徒步前往的话经由奥德门比较省时。城郭内可分为高卢·罗马时期、西哥德时代、历代法国国王等分别兴建,呈现各种时代样式的建筑。 交 通 由火车站沿着乔治·克雷曼松街南行,在卡尔诺广场左转往甘贝塔广场。由广场进入南边的巷弄,过桥即来到城郭,徒步20分钟,或搭巴士7分钟于la citè巴士站下车。

法国图卢兹

晋城郭峪村旅游景点 晋城郭峪村和郭峪古城

1. 晋城郭峪村和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位于AAAA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南300米(皇城相府实为郭峪古城的北翼城,侍郎寨为郭峪古城的东翼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内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

郭峪村还是明代顺天巡抚张鹏云,清代刑部侍郎张尔素,明末清初大富商王重新的故居所在地,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长大成人的地方,还是第三军医大学前身第七军医大学成立的地方。

郭峪村历史久远,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郭峪始建村当在唐初。明朝时,郭峪为里,到了清朝,又称镇。民国六年(1917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

郭峪村规模宏大,形制完备。村落古建面积达18万平米,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不仅是我县沁河流域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蜂窝古堡群。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古建筑的集聚地。现存传统院落在建筑格局、形式、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保持原状,整体设计和营造均出自当地工匠之手,是地方建筑文化传统的真实体现。


2. 山西晋城郭峪古城

晋城古堡有:皇城相府,湘峪三都古城,郭峪古城,郭壁窦庄古堡等,各有特色,值得一看。


3. 郭峪古城简介

晋城,山西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被誉为“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

一,司徒小镇

位于晋城市区中心东北部,是一个体验山西民俗和美食的好去处。国庆节是司徒小镇的黄金游玩期,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明清老城中,高高悬挂的灯笼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舞狮、舞龙、踩高跷、跑旱船等民俗表演更是精彩。吹糖人、画糖画、剪纸、画脸谱等昔日的民间技艺,在小镇上轮番登场。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明清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小镇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绝技“打铁花”演出精彩纷呈。夜幕降临时,千人赤膊上阵打铁花,表演现场炉火正旺、铁水火红,汗水混合着铁水,朵朵铁花如天女散花,绚丽夺目,夜空之下火星璀璨,犹如天女散花。

二,大阳古镇

古称“阳阿”,有着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秦皇置县、汉主封国、西燕设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阳古镇沉淀出了丰富的礼乐文化、宫廷文化、仕官文化、工商业文化和军事文化。明清时期,勤劳智慧的大阳人将煤和铁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手工钢针远销海外,被誉为”煤铁之乡"、“九州针都”。大阳古镇规模宏大,文化璀璨,为三晋大地古城镇之首,被誉为“三晋第一镇”。

三,湘峪古村落

其位于沁水县郑村乡,是一个耸立在悬崖坚石上的城堡式古村落。因明代名宦孙氏三都堂建于村内,因此被誉为“三都古城”。古城内道路状如"棋盘”,路面用石磨盘铺地,五纵三横的街道均由“丁”字型组成街巷网络。街巷两边有着“四大八小”的双层或高层民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保持完好。古色古香的“四都首司”巨大额匾高悬在三都堂的门上,明万历皇帝御赐的“三世少宰”及“二世清乡”的石牌遗迹可寻。

四,商道古镇

位于阳城县东北部,濒临沁河,处于太行古堡密集区,具有2200余年历史。商道古镇依山傍水,物产丰富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在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自古这里就是去往塞外的交通要道,也是各地商贾汇聚、物资集散之地。货栈仓房、钱庄、油坊、酒馆、饭馆等商家建筑排列在村中大街两侧,古色古香,非常具有年代感。

五,郭峪古村落

位于5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南300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内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郭峪古村落景区规模宏大,形制完备,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是沁河流域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4. 晋城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50公里的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5. 郭峪古城的历史

1、碛口古镇:九曲黄河第一镇

2、娘子关镇:雄关古道 北域水乡

3、静升古镇:优雅古朴的山庄古镇

4、阳城郭峪古城:悠长的古巷,寂静的老院

5、张壁古堡:“袖珍”城堡中的地下长城

6、荫城古镇:雕刻一段铁府的辉煌往事

7、青龙古镇:可以玩的历史画卷


6. 晋城郭峪村和郭峪古城多远

郭峪古堡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郭峪村现今仍保存较好的古住宅近40幢,其中明代住宅十几幢,清代住宅二十几幢。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村落。


7. 山西郭峪古城游记

1、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延袤千里.百岭互连的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千峰耸立.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2 、第一陉为轵关陉。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县东的轵城镇。轵关陉在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之地。

第二陉是太行陉。在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三十五华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华里。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关名曰“太行关”。又称天井关,雄定关。形势雄峻,素称天险。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关,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一。

第三陉白陉。在河南辉县西五十华里处。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开封.,东可向大名进击,北可窥安阳,邯郸,是个可攻可退可守的军事要地。

第四陉为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是沟通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与晋的孔道。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

第五陉是井陉。井陉为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井陉是连通晋冀鲁的要冲,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第六陉,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

第七陉是蒲阴陉。,在今河北省易县西紫荆岭上。山岭有紫荆关,也称子庄关。宋时称为金陂关,元、明以来始称 荆关。其地峰峦峭峙,仄陉内通,是达山西大同的军事要隘。

第八陉即为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古名军都山,军都陉有关曰居庸关,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又称军都关。北齐称纳款关,唐曰蓟门关。其地层峦叠嶂,形势雄伟,悬崖夹峙,巨涧中流,奇险天开,古称要隘,。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3、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的“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所替代变成了通途。昔日的军事关隘已成为日夜不息奔腾不止的经济建设的大动脉!


8. 晋城西峪村

大阳镇

一分街——三月二十八

二分街—— 正月十五

赵庄—— 三月初三

大阳——三月二十八

香山——四月二十

北义城镇

崔庄——正月二十八

鲁村——二月十四

上城公——四月十七 ,七月初一

黄方坡—— 四月十七

下城公—— 六月十九

西黄石——七月初十一

南义城—— 二月十九

张村——三月十七

蔡河——四月初一

南伊寨——四月初七

河底——二月十二

南村镇

南村——二月初二 ,三月十五

峪口——二月十八

司匠——三月十八

六六井——三月二十三

西峪——四月二十四

东常村——九月十九

司匠——三月十八

孔匠——二月十九

南马匠——四月初八

段匠——九月初九

北西——四月初三

河底——三月初三

高都镇

高都——三月二十八,逢八赶集

泊南——四月十五

南社——九月十四

善获——十月初八

泊村—— 九月十五

刘庄——二月初六

巴公镇

北板桥——三月初十

东四义——四月初八

西四义——四月二十八

渠头——六月初六

巴公——九月初六、三月二十八

来村——九月初三

甘润——三月二十

西郜——正月十六

北郜——三月二十

三家店——正月二十六

李村——四月十八

山河镇

蓄粮掌——清明

月湖泉——四月三十

土河——五月初四

周村镇

周村——三月二十三

下町——二月十五

苇町村——三月二十七

五行——四月十四

上掌——九月十二

大箕镇

南河底——二月十四

申匠——二月十九

大萁——三月十九

南峪——四月初八

坡头——五月初五

金村镇

金村——三月二十八

孟匠——四月初七

东南村——四月十四

府城——九月十三

晋庙铺镇

草底铺——5月1日

晋庙铺——七月初六

油坊——七月初六

黑石岭——九月初二

拦车——九月十二

犁川镇

下犁川——五月十二

上犁川——七月十四

下村镇

大南庄——三月二十

史村——四月初三

上村——四月初七

下村——四月十三

史村河——七月十六


9. 晋城湘峪古城

湘峪古都有表演,因堡内建有孙氏三都堂,故而又称“三都古城”。2006年,湘峪古堡成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晋城郭峪村和郭峪古城距离

郭峪古堡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郭峪村现今仍保存较好的古住宅近40幢,其中明代住宅十几幢,清代住宅二十几幢。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村落。


11. 晋城郭裕古村

NO.1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你只要到这里来,便可一览数百年前的中国华尔街诞生地 领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风采。

地址:山西省平遥县。

交通:平遥县内有同蒲铁路纵贯南北,向北可达太原、石家庄等地,向南可到临汾、运城等地,北京、太原、西安都有火车可以到达。

NO.2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是我国现有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古堡有三大看点,一是三道军事防线:即城垣、里坊、暗道;二是可罕王祠、空王佛行宫、关帝庙、真武庙、三大士殿、吕祖阁、二郎庙等古代建筑;三是古代民居、黄土塬风光与淳朴的民风。

地址: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交通:下大运高速公路介休出口往左拐直行,行驶至龙凤口往左拐,直行至高速桥,向前50米往右拐上旅游公路,顺着旅游公路行驶,直到张壁古堡景区。

NO.3 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碛口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筑格局。

地址:山西临县边缘。

交通:从太原出发直达碛口的客车每天只有2班次,每天上午10:30发第一班次,中午12:00发第二班次,全程票价68元/人。

NO.4 青龙古镇

青龙镇村位于太原市北约20公里处阳曲县的阳曲镇,是一处集军事、古建、园林、庙宇、古道、地道、祠堂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明清时期晋商出入晋阳城必经之路中的第一个重要集镇。

地址:阳曲县与尖草坪区相邻的侯村乡。

交通:太原东客站坐904路公交车到青龙镇村下车对面即是。

NO.5 泽州大阳镇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西北。

交通:太原——太长高速——长晋高速——长晋高速出口——中原东街——207国道/中原西街——泽州,或乘火车到晋城市,转汽车到大阳古镇。

NO.6 蒲州古城

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西南约17公里处黄河东岸,传说中的舜都蒲板就是这里。古城历为州治府治,中唐几为中都建制,为中国北方历史重镇,是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这座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小城内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张生和崔莺莺的传奇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还有堪称国宝的黄河大铁牛以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鹳雀楼……

地址:永济市西南约17公里处黄河东岸。

交通:自驾走大运高速,再转运风高速到永济西下。或乘火车到永济市,转乘公交2路即可到达。

NO.7 新绛古城

新绛古称绛州,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远眺绛州城从西至东“绛州三楼”、“绛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宝塔”,雄居高垣之上,巧妙利用空间,“创造了生动而变化的城市轮廓与风貌”,这组古建筑群成为古绛州的重要标志。

虽古城不同一般州县城制,抛弃了方城十字对称中轴的格局,而是“临川笼丘”因地制宜,街、楼、塔、园、寺、庙、碑,三关五坊,两门62巷,皆依其自然,穿插其间就地而建,形成整体而活泼的建筑群落。

地址:运城新绛县。

交通:走大运高速到侯马市下高速右转就到新绛县。

NO.8 郭峪古城

郭峪古村和皇城相府毗邻,相隔500米。与热闹的皇城相府相比,郭裕村可称的上是门庭冷落。其实郭裕村的明代民居从规模上要比皇城相府大得多,现在大部 村民还居住在老房子里。整个村子安祥宁静,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进到郭峪古城里,幽静的街道和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延伸开去,几百年前的古宅从身边闪过,城墙、城门、角楼、古屋、老街,浓郁的古风古韵扑面而来……

地址:位于山西阳城县之东,距皇城相府咫尺之遥。

交通:太原到达晋城后,可以直接在省运汽车站乘坐到达皇城相府的班车前往,班车终点站是皇城相府,路过郭峪古城,可以跟司机说在郭峪村下车即可。

NO.9 静升古镇

静升古镇,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可谓占尽了祥和山色田园之“风水宝地”。

错落于小水河畔的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是古镇静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地址:山西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

交通:从太原出发,沿大运高速公路行驶大约1小时,经清徐、文水、祁县、平遥后到灵石出口下高速,走2公里公路进入灵石县静升镇。从太原有直接到达灵石县的火车和汽车,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

NO.10 祁县古城

祁县古城,东西稍长(约850米),南北略短(约700米)呈长方形,周长约三公里。在城池的东南方向缺一角,整座城池形同古代官吏所戴的纱帽,故有“纱帽城”之说。整个城区布局以十字交叉为骨架,全城辅以二十八条街巷与之纵横贯通。

老街两侧店铺鳞次栉比,临街建筑多为两层,错落有致、一色的传统木结构、小青瓦、及挑角门楼,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晋中作坊和晋中民居的建筑风格。

地址:晋中市祁县东大街。

交通:祁县火车站有往返太原的大巴,30分钟一班,首班车为早6:30,运行时间约为90分钟。

NO.11 荫城古镇

来到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在丽江的悠然,且更加纯粹,没有浓重的商业味道,纯朴的青砖小院。在这些小院里,依旧可以发现那些文化意味浓厚的门楣,达官贵族们才能拥有的门墩,还有富贾之家的极致木雕艺术。

荫城是“千年铁府”,走过一间间小院,可以想象曾经那些铁艺师傅们打铁的情景,门牌上的布坊、茶坊、糖坊…历史上某一个时刻,这里门庭若市熙攘的场景恍若眼前。

NO.12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建筑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是一处优秀的以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结地。

地址:山西晋中榆次区府兴路225号。

交通:从太原市方向来火车站乘901公交车终点站下车即可到达景区。


运城市东郭镇景点 运城郭家村景点

1. 运城郭家村景点

太古青基沟地处太古县城东南10公里处,交通便利,环境优越。这里保留着淳朴的民风,村内现有核桃树410亩、苹果树150亩、梨树100亩、杏树50亩,青基沟村以“四个一工程”为契机,以现有的鲜干果种植为依托,做大做强鲜干果产业。附近有孔祥熙故居、曹家大院、法安寺等旅游景点,感觉不是很好玩。

2. 运城郭村在哪里

尧陵,即帝尧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在临汾市东北35千米郭村里隅涝河北侧,涝河从北向南经陵前绕陵南泄,陵周土崖环抱,丘陵耸峙。尧陵陵丘高50米,周300米,为三皇五帝陵墓最大,封土堆古柏葱茂,世称"神林"。

舜陵,位于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陵,则是华夏儿女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禹陵,位于浙江绍兴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埋葬着我国治水英雄,夏朝开国圣君大禹,建有禹陵、禹庙、禹祠。山脚下的禹陵村中,有一位老人,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 家后院,面向禹庙恭敬地行三拜之礼,他就是大禹141世后代,姒氏宗族目前辈份最高、年龄最大、今年84岁的姒绍品老人。

禹陵村恐怕是中国最古老的、至今仍有人居住、四千年不易其址的村庄,这是一个专为守陵而建的村庄,姒氏就发源于此,至今村中仍有大量姒姓人居住。

3. 运城什么村旅游

石佛沟村“红色记忆游”。石佛沟位于稷山县东南端稷王山下,以“红色记忆石佛沟”为主题的研学基地目前打造了 药材文化院、 老村工坊等6个主题窑洞院落,每个院落呈现一个特色,游玩、学习两不误,让您的假期过得更有意义。

4. 运城东郭袁家村所有的旅游景点

陕西礼泉袁家村被称为陕西丽江,曾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走进村子,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映入眼帘,走进古朴典雅的小巷,踩着青石板,欣赏着具有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别有一番风味。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烟霞镇,村口立一石碑,上书“袁家村”和“关中印象体验地”,属国家4A级景区,景区特色主要休闲、观光、访古、民俗文化、古村、建筑等。村内景点分两个区域,既关中民俗和农家乐,有仿古的油坊、豆腐坊、面坊、茶坊、醋坛等各种手工作坊,各类作坊中工人在认真的工作着。农家乐主要集中在小吃一条街,汇集了近百种关中美食,稃子、乾县锅盔、泡泡油糕、豆腐脑、粉汤羊血、烙面等,让人垂涎欲滴。

5. 运城郭家村景点图片

晋祠(讲解)、蒙山大佛、华严寺、乌龙峡(大同县)、娘子关、藏山、八路军文化园、游击体验园、《太行山》实景剧(以上三景点均在武乡)、黄崖洞景区、珏山、王莽岭、皇城相府、应县木塔、平遥古城、绵山、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孔祥熙宅院、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北武当山、汾酒文化景区、卦山 天宁寺 玄中寺、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景区、苏三监狱、尧庙、永乐宫、永济鹳雀楼、永济普救寺、解州关帝庙、运城盐湖

6. 运城郭家村景点介绍

1.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中国票号创始人。道光三年 1823)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正式诞生了。从此,中国金融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纸便可“汇通天下”了。

2.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3.曹三喜是使曹家由一个农民走向一代巨商的关键转折性人物。他不满现状,独闯关东到了原东北热河省的三座塔村,曹家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1千余万两白银,总雇员达三万七千人。

4.王实

古人曾训: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王家始祖以卖豆腐为生,善良无欺。曾因善心救助一位卧病荒野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感待之诚把发现静升镇“九龙聚首”的吉祥宝地的天机密授给了王家基业的创始人王实。后来王实依老人所言开始建造屋宅,果然发达绵延七百多年,相传二十余代。造就了王家大院几乎囊括所有晋商家园文化意义表征的建筑群落,开始了王家与众不同的人世机缘,成就了王家大院气势的恢弘、气度的超然、气宇的轩昂、气概的辉煌。

5.渠同海(1723~1789),字百川,祁县城内人,渠氏12世,渠氏家族商业奠基人。由“走西口”经商致富,在包头购置十余顷土地,并独自独资开设“长源厚”字号。

乾隆中期,渠同海前往包头谋求发展,购置十余顷土地,独资经营菜园、粮食、油面、茶叶,兼营钱业生意,渠家从此发家。渠同海以“长源本晋川,荣华万世年”十字,作为其孙子辈以下辈分的世系排名。后来渠家在羊楼洞开办的茶庄大都与“川”有关,也与辈分世系有关,如“长源川”、“长盛川”、“三晋川”、“宏源川”等茶庄。

6.常威 山西太原车辋人,清朝大富商。“能打会算,财源不断”,“买卖不算,等于白干”,“买卖争毫厘”,这是山西晋商流传的致富商谚。山西晋商有个传统的“生意经”,就是以小见大。他们不求暴利,看中薄利多销,积少成多。清朝晋商常威就是这样致富的。常威家最辉煌的时候,家财无数。

7.介休范氏家族

是近代山西晋商群落中身份、地位以及经营活动都比较特殊的一个晋商望族,其经营活动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按照今天的标准,属于典型的官僚资本的性质。

8.侯兴域,字蔚观,晋商之一,生于清乾隆年间,卒于嘉庆年间,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苦心经营,使侯氏财产达数百万两以上。

侯兴域发展起来的商号,著名的有在平遥设的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新泰义、蔚盛长,在介休张兰镇设的义顺恒、中义永,在晋南运城设的六来信等。这些商号大多是杂货绸布茶庄和钱铺。

9.亢氏家族

历史留传着一个这样神奇的传说,说财富越积越多,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亢家连住十日,不但吃饭餐餐不重,而且餐具一餐一换,其奢华让乾隆也为之感叹。临走时乾隆说:亢氏之富,非天不可灭。不料一语成谶,果然天降大火,亢氏大院化为废墟,流出来的水都是银子化的

10.万荣李家

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

7. 运城旅游景点袁家村

开放中

袁家村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昭陵、昭陵博物馆等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陪葬墓多达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博物馆内最出名的是与孔府、西安齐名的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昭陵碑林。袁家村内还有民俗文化一条街,街上散布着各种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在这里还可以观摩各种传统工艺,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卢记豆腐的、有加工酸奶的....

8. 运城袁家村景点

西安袁家村没什么玩的。主要都是农家乐。

现在西安城北客运站开通西安至袁家村旅游客运线路,行车1个多小时就能到袁家村,票价21.5元。

首班发车时间上午8时30分,末班发车时间为下午6时,每天安排15个班次,途经的主要景点有昭陵、昭陵博物馆、礼泉御桃观光园、必捷滑雪场等。

9. 运城郭家村景点简介

1.铜原府火锅

万柏林区长兴南街华润悦府电梯2楼

2.九天铜火锅

小店区体育南路锦绣苑小区西侧由北向南第2间

3.吉羊斋

小店区亲贤北街体育路口金地元小区一层6号商铺

4.尚宫馆私房铜锅

小店区平阳景苑16号楼

5.蒙古羊老大

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前北屯路美特好往北100米路东(文兴苑底商)

5.草原格尔勒铜锅锡盟涮羊

小店区坞城西路清枫华景32号门面房

6.老太原张氏铜火锅

迎泽区老军营菜园西街贵通C座底商

7.老曹家运城铜火锅

万柏林区千峰南路与后王街交叉口往西100米路南

8.锦宴来铜锅涮

杏花岭区大东关街宜佳上东城东区底商6号

10. 运城什么村是景点

运城属人类发祥地之一,西候渡发显人类适用过的火,人类最早在黄河流域活动了,死海,运城市的盐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人类起源离不开水和火,而降县发显了矩今最早的冶炼枝术,把矿石里的铁铜提炼出来,制造了青铜器物,这里 易留下来好多矿渣。

11. 运城市郭家村

1、起于黄帝的后公元前1122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曹振铎被曹,建都陶丘,成为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受姓始祖,曹参、曹操即其后人。

2、源于官位。颛顼曾孙吴回之孙安被封在曹国(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赐封安为曹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

4、秦姓所改。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5、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姓始祖:曹叔振铎,姬姓,名振铎,曹姓始祖。

1.周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其地西接成周,东连齐鲁,北临河济,南控江淮,处在司马迁《史记》中称为“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叔振铎在位期间深受百姓爱戴,死后太子脾即位,是为曹太伯。

2.曹叔振铎死后,其长子脾继位,是为曹太伯。曹国凡历二十六君,六百余年,国亡,其后代以国为姓,曹叔振铎为曹氏始祖。

3.曹姓最早起源于山东一带,后来随着朝代更迭,逐渐发展到了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曹姓最辉煌的时期,当属东汉末年由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政权,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分天下,辉煌了一个时期,即便是后来建立的晋朝,也是在曹魏政权的大框架下建立的。

甘肃会宁郭蛤蟆城遗址,金元帅郭蛤蟆孤城抗元三年城破举家自焚

郭蛤蟆城遗址位于甘肃会宁县郭城驿新堡子西面,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称会州城,金代贞祐初年,迁会州州于此,称新会州。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金元帅郭蛤蟆孤城抗元三年,城破举家自焚,死节于此。后人念其忠烈,称其城为“郭蛤蟆城”。

城垣内一外二,壕堑三道,夯土筑成,内城南墙残长360米,北城墙残长172米,东城墙残长44米,并有瓮城,西半部已被祖厉河冲毁。

郭蛤蟆,金代会州(会宁县郭城驿)人,生于1192年,汉名叫郭斌,因战功显赫,金以皇室姓“颜盏”赐之,故又叫“颜盏蛤蟆”。

郭蛤蟆世代为金保甲射生手,为金代兵民形式的务农户。他武艺超群,擅长弓箭,凭着善射的本领参军入伍,金宣宗元光二年四月,郭蛤蟆被赤盏合喜授于通远军节度使的高级职位,六月,金宣宗正式授其为靖难军节度使,并加授山东西路斡可必刺谋克,金哀宗二年,郭蛤蟆因功遥授知凤翔府事,本路兵马都总管、左都监兼行兰会洮河元帅府事。1236年冬战于会州,因城破而举家自焚殉国,时年45岁。

郭蛤蟆生于1192年,汉名叫郭斌,郭蛤蟆世代为金保甲射手,为金代兵民形式的务农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郭哈蟆和哥哥郭禄大一同参加了金国军队,经过几年的拼杀,兄弟二人因战功卓着,博得金国皇帝的赏识,遂给郭氏兄弟赐姓“颜盏”,以示厚爱,故又叫“颜盏蛤蟆”。1217年,郭禄大以功升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郭哈蟆为偏将,率军驻守会州。

祖厉河和关川河交汇处的这座会州城,自古就是“通西孔道,秦陇锁钥”,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北宋末年,金夏两国战事不断,郭氏兄弟驻守后,修城掘堑,整饬城防。1220年冬天,5万余众的西夏军队从靖远而来,把会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西夏军主力分三部分别于大洋营、红堡子、郭城驿切断了通向定西、会宁、靖远的途径,并且又派兵扼守东西二塬。守城的金兵不足5000,双方兵力悬殊。西夏军轮番进攻,郭氏兄弟领兵奋力抵抗。一仗接着一仗,城池虽然勉强保住了,但是伤亡与日俱增。死守不是办法,突围也不可能,郭氏兄弟陷入了无可奈何之中。

数日后,西夏军发起了全面攻城,郭氏兄弟率军奋力拼杀,怎奈寡不敌众,会州沦陷,双双被擒。郭氏弟兄在被押解途中趁夜拔须化妆逃脱,郭禄大为掩护其弟遇害。郭蛤蟆逃出后昼伏夜行,九死一生,逃回金国京城。金国皇帝念及郭蛤蟆危难之际忠心不改,提升其为巩州钤辖,不久又升为同知兰州军州事。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郭蛤蟆在保卫定西的战斗中又立战功,金廷任命他为同知临洮府事。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西夏和蒙古军队联合攻打陕西重镇凤翔,郭蛤蟆率兵前往救援,敌军慑于郭蛤蟆威名撤军,金廷以文告的形式在全国表彰了郭蛤蟆,并授其为靖难节度使,加授山东路斡可必刺谋克。

会州城破的屈辱,哥哥死难的仇恨始终在郭蛤蟆的心头挥之不去,他念念不忘收复会州。金宣宗元光二年十一月,寒风凛冽,祖厉河冰嘎嘎作响。河滩上郭蛤蟆带领的金兵全部身着红衣,在夕阳下照耀下犹如一个个跃动的火苗。西夏守城主将叠上城头,手搭凉棚观看城下这神来之兵,不料被郭蛤蟆一支神箭射死。紧接着红衣金兵个个举弓,乱箭飞蝗般飞向城头,顷刻之间城头上数百名西夏兵东倒西歪。盘踞会州四年的西夏军队终于抵挡不住郭蛤蟆的强大攻势,城头上高高地挑起了一杆白旗。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哀宗在蔡州悬梁自尽,金国灭亡,其残余军队纷纷投降蒙古。唯有郭蛤蟆忠贞不渝,坚守会州,誓死不降。1236年初,愤怒的蒙古大将按竺迩率大军攻打会州。数十万元军压境,几个月的围困,使得会州城内弹尽粮绝。十月的北风凄紧,城外元军做着总攻的最后准备,一个个将佐兵士,一个个城中百姓,神情凝重地围材堆持弓以待。城破了,元军蜂涌而入,杀声动地。元帅府前烈焰冲天,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蛤蟆独上大草垛,以门板为掩体,射死蒙古兵二三百人,最后矢尽弹绝,投弓剑于火中,自焚殉国。